文/李红梅 盘县两河乡中心小学
关注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学习《少儿美术》这本刊物,打开视野,厚重自我。
从小到大,我对阅读课外书籍总是抱有一种兴趣,想读、想看。我在2010年12月参加贵州省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国培计划中了解到《少儿美术》这本刊物,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非常喜欢这本刊物,其中包含教师学术争鸣的论坛,孩子展示作品的园地,家长认识美术的窗口。它是少儿美术教育的专业刊物,是少年儿童学习美术的专业教材,是一本贴近孩子、贴近教师、贴近家长,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好刊物。书中不仅有很好的教学案例,而且还附有学生的创作图片,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专业理论上都给我很好的借鉴。
在翻看每一期《少儿美术》的时候总能从中学到不少知识,产生共鸣。例如在《儿童美术教育琐谈》中提到:“技巧可教也可重复,想象不可教也不可重复。只有不可重复的才能称为创造,重复得再好,与原来的一模一样,也是吃别人的剩饭。”是呀!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孩子们的画就会千篇一律,内容就越来越缺少孩子的童真、童趣。看到这里,回想自己的美术教学,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初期的绘画教学,教师越是用心教技巧,孩子越是感到为难,越是学不会。相反,教师什么都不教,只鼓励引导孩子大胆画出自己的感觉,孩子画得越是“起劲”,画的过程也越是快乐。我们要指出像不像只是成人的评价,孩子画得好与像不是一回事,画得不像的得到的想象并不比画得像的少,甚至更多,因为画得像的本身就少了想象。
书中一篇教师论坛中提到:“兴趣是儿童画画的主要动力。”怎样把这句话与我们教学实际联系在一起呢?我县今年的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对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也要进行考核,学生有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各方面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我们专业教师由此也得到了一定的评价。其实大多孩子都比较喜欢艺术,他们欢度自己的节日,在六一活动中,用唱、跳、画等方式展现给我们老师、父母看,可见孩子们对艺术的学习是多么的渴望,兴趣是多么的浓厚呀!知识中有许多都是“学了才知”,唯有儿童画画例外,好像儿童一出生就带着“绘画天赋”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教师应该深思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的热情、体验、赞美和肯定,教师有使命感培养孩子的绘画才能。每当月初我拿到《少儿美术》时,以求知者的渴望读完这本刊物,带着神圣的使命钻研好教材,上好每一节美术课。
在我所教年级中,或多或少有几位学生不喜欢美术课,自称“没有美术天分的自由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美术教学在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这些孩子不喜欢美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在《少儿美术》中得到了诠释,不喜欢美术的孩子,多半是因为家长或美术老师没有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无从提供孩子需要的东西。我平时会把我订阅的《少儿美术》与同学们一同分享,阅读、欣赏上面刊登的学生作品,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对艺术的热爱。学生有了对美术学习的动力,在上每一节美术课时,我都努力着手于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感受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经常通过为学生示范,让学生欣赏同年级学生的作品,随机为学生作品拍照,从而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以达到教学目的。在一次美术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认识色彩,我问同学们:“你们认识书中这幅画中的色彩吗?”同学们答道:“认识。有红色、黄色、绿色、蓝色、橙色等等。”我激动地对同学们说:“你们天生就有认识这些颜色的能力,你们太不起了。”学生们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有些在思索,有些在凝视,有些在不经意地笑,想知道是为什么。我告诉学生们这是因为你们认识红色、黄色、绿色,过马路就会遵守交通规则,长大以后考驾照体检能顺利通过辨色力这一项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了美术学科的独特价值,也在美术学习中体会到了美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每一期的《少儿美术》都有“版画苑”,版画是手工与绘画的结合体,它的概括力很强。每期刊登的“版画苑”内容丰富,灵活多变,有刻在木板上的,有刻在卡纸上的,还有些刻在塑料板上的。这是教育前线的教师们有效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把地方浓郁的民族文化,丰富的校园生活以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有些诗情画意的作品还把制作步骤告诉给读者,教师们之间得到了学术间的交流。我把在书中介绍的版画制作教学的步骤借鉴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美术学习的乐趣,感叹道:“我还没有发现木板能有这样的奇妙。”看到自己刻出的版画印刷成作品,不由得露出欣喜的笑容。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读书也是这样。在每一期《少儿美术》上总能找到一些和自己实践教学中相吻合的点,通过看,通过读,可以在自然而然中去纠正自己教学上的错误,从而提供给学生更准确的教学方式。总之,《少儿美术》这本刊物是对少年儿童进行审美教育,提高综合素质的阵地,是少儿美术教育经验交流的平台。我会坚持向它学习,让自己的美术教学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