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节解读设计教学问题
——兼谈《爸爸的花儿落了》中颇有意味的几处细节

2017-02-18 09:29孙苗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小英子长女英子

孙苗

(丽水云和文元育英中学,浙江云和 323600)

基于细节解读设计教学问题
——兼谈《爸爸的花儿落了》中颇有意味的几处细节

孙苗

(丽水云和文元育英中学,浙江云和 323600)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叙述的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与当前的学生是有隔阂的。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用“疑”的姿态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进行咀嚼和玩味,并以此为依据设计教学问题。

文本细读;教学内容;问题设计;《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以林海音年少时期的经历为原型,时间大概是20世纪30年代,细想来看,这篇文章就如同发了黄的老照片,其叙述的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与当前的学生是有隔阂的:现在还有“有四个妹妹,两个弟弟,最大的才十二岁”这样的家庭吗?毕业时会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样的“骊歌”吗?但我们若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用“疑”的姿态来细读这篇小说,就会发现有不少细节颇值得咀嚼和玩味。如以其为教学资源,依据教学目标和学情筛选而成教学内容,并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教学,当能让学生从过去年代的人的成长经验中体会人伦、责任等价值观,这对现在独生子女的成长是很具意义的。

一、插在瘦鸡妹妹头上的那朵茉莉花:独特之爱

文中有这样一处细节:

爸爸是多么喜欢花。每天他下班回来,我们在门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头后面,抱起弟弟,经过自来水龙头,拿起灌满了水的喷水壶,唱着歌儿走到后院来。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

平时我们分析父亲形象时往往满足于知道这是一份严厉的父爱,而忽略了文中小英子眼中的父亲,在她眼中父亲是多么宠爱弟弟妹妹,一回家就抱起弟弟,还摘下茉莉花插在瘦鸡妹妹的头发上,父亲爱花,喜欢一边哼歌一边浇花,多么富有生活情趣,多么地温情脉脉。

然而父亲是如何对小英子的呢?

他参加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要英子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对家中的长女,父亲要求她成为最优秀的孩子。

他在英子偶尔偷懒赖床时,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在空中一抡,就毫不留情地开打,而且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对家中的长女,父亲要求她严格要求自己,容不得一点娇气。

他在痛打英子后也感到后悔心疼,到学校送花夹袄送钱,不过他只是递给英子,看着英子穿上,而不是宠爱地给英子穿上。对家中的长女,父亲在表达爱的时候是有距离的。

他最常对英子说的是“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闯练,闯练,英子”这类话语。对家中的长女,父亲是完全地放手。

是啊,父亲可能是把英子当男孩对待,他对英子的爱是独特的。他一直对英子高标准、严要求、狠锻炼,连偶尔的柔情都表达得很生硬啊。

二、“我”才十二岁:成长之痛

那朵插在瘦鸡妹妹头上的茉莉花让英子很眼馋,英子感叹道:

我有四个妹妹,只有两个弟弟。我才12岁……

联系上下文,细品此处的“才”字,我们能发现它含义丰富,只要视线在“才”字上多停留一会,试将阅读的重音落在它身上,就会发现“才”字意味深长。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英子想起了许多往事,她听爸爸的话成为学生代表领毕业证书,可爸爸病重不能来,这多么让人难过。她想到爸爸对自己的严厉,只能羡慕地看着爸爸疼爱弟弟妹妹,心里是多么地委屈。

细读全文,我们会发现小英子真的“才”十二岁,当她知道爸爸不能参加自己的毕业典礼时,她说自己很害怕,上台说话会发慌;当爸爸要求她硬着头皮去做、去闯时,她会幼稚地反问病重的爸爸“为什么你不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当韩老师说“你们已经长大了”,她哭了,心里既喜欢又害怕,想到随着长大没有了影子的大人,心中既迷惘又惆怅;当看到院子里掉落的小石榴,她下意识地就对妹妹们说“我要告诉爸爸去”,她心中是多么依赖爸爸啊!

是啊,12岁的小英子渴望父爱,渴望能依赖大人,成长路上有胆怯的时候,有幼稚的时候,有委屈的时候,有迷惘的时候,有惆怅的时候,这是一个正常孩子的12岁。然而当爸爸去世的噩耗传来时,她的童年意味着走到了它的尽头,而余下的,只能长大,即使是痛苦的。

三、小英子的哭与不哭:含蓄之悲

小英子其实是一个很敏感的女孩,被爸爸痛打之后边哭边遮盖伤痕,因为怕被同学耻笑。老师让学生静默反省时,她闭着眼睛默默忍住眼泪,听骊歌时伤心落泪。不过文章最后有一处是这样写的: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细读这一片段,我们发现小英子在听闻爸爸去世的消息时,表现得很镇定安静,甚至都没有哭。最应该痛哭的时候却没有哭,为什么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小英子此时的心理活动:我不能哭,爸爸走了,我要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我要坚强;我不能哭,爸爸走了,妈妈现在肯定很伤心,我要挺住,给妈妈一份力量;我不能哭,爸爸走了,我是长女,这个家还要靠我支撑着,我现在没有权利哭……敏感的读者读到“我是小小的大人”这里估计是会流泪的,是啊,表面上小英子没有哭,其实她的心里早以泪流成河了,而这种节制的情感反而让人物的情感更加丰富,也使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它能逼迫读者调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去读出其中的意味来。

“在我为文多年间,从来没有一篇专为父亲而写的,因为我知道如果写到父亲,总不免要触及他离开我们过早的悲痛记忆。”林海音在《我父》一文中这样说,父亲过早离世是作者心中悲痛的记忆,而这种悲痛在她的笔下化为淡淡的哀伤:“爸爸的花儿落了”,可见含蓄往往更能表达深沉的情感。

基于上述解读,笔者以为,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组问题:

(1)在小英子的记忆中爸爸很喜欢花,朗读文中相关的语段,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2)你觉得爸爸会把茉莉花插在“我”的头上吗?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讲述。

(3)“我才十二岁。”细品这个句子中的“才”字,体会小英子的感受,并结合文中细节感受小英子真的“才”十二岁。

(4)“在我为文多年间,从来没有一篇专为父亲而写的,因为我知道如果写到父亲,总不免要触及他离开我们过早的悲痛记忆。”林海音在《我父》一文中这样说。父亲过早离世是作者心中悲痛的记忆,细读文末相关片段,你觉得作者有流露这种悲痛之情吗?

好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而且应该让学生有“我怎么没有想到”的感觉。好问题是恰当的内容和智慧的表述的统一体,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擦出思想火花,产生一种“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

(责任编辑:方龙云)

猜你喜欢
小英子长女英子
片汤
从姚木兰形象看林语堂的女性想象
翠翠与小英子人物形象的分析比较
独臂作家之死
石油的味道
钻石妙贼
蒲公英妈妈和她的孩子
巧计得绵羊
英国《每日邮报》家中长女最易成功
鲜花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