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乐学情境 提高学生素质

2017-02-18 07:18饶运强
中学政史地 2017年23期
关键词:乐学品德课情境

饶运强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初级中学

创设乐学情境 提高学生素质

饶运强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初级中学

素质教育的提出,使我国教育面临一次根本性的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机制,构筑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素质,已经成为广大思想品德教师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从改革教法入手。

一、变换教学手段,创设乐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心理还不够成熟,注意力不易集中,兴趣不能持久,主要依靠感性经验获取知识。让学生能动参与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知识点,启发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顺利发展。所谓能动参与,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思想实际、学习兴趣等出发,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寓教于乐,以乐引思,创设乐学情境,是发挥学生能动参与的有效途径。

1.设置悬念,启迪思维,引出道理。

设置悬念,就是教师结合材料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疑难,提出疑问,在学生心理上引起谁是谁非的悬念,激发学生产生急于解疑的渴望。例如,在讲授《增强挫折容忍力》时,教师先拿出一只鲜鸡蛋,请学生描绘它的外形,然后在讲台上轻轻一敲,蛋壳破了。这时,教室里热闹极了,学生们纷纷猜测教师这一举动的用意。经过讨论,教师才道出:现在青少年聪明好胜,个性十足,有优越感,但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外界干扰,属于脆弱的“蛋壳心态”。这样巧设悬念,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之状态,产生欲求不得、欲罢不能的期待心理,由此积极感知学习对象,发展思维。

2.幽默可以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

德国演讲家雷曼麦认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贴近现实生活的幽默,不仅可以使抽象、严肃、正统的政治理论让人耳目一新,受到启迪,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而且密切联系实际,永葆理论之树常青。在分析我国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时,我用“3899”(“38”指妇女,“99”重阳指老人)代号来暗指某些村镇在打工浪潮冲击下保留下来的农业劳动力,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农业基础地位潜在的危险性;用“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的民谣来揭露行业不正之风。上述幽默,由于紧密联系了教材实际和社会实际,生动贴切,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党的有关方针、政策的理解。

3.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乐学情境。

教学方法不能单一,应灵活多变。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经常变换教法,力求做到宜讲则讲,宜问则问,宜议则议,宜练则练,把“独唱”变为“合唱”。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挂图、图表、视频、PPT、听一曲与教学相关的歌曲、配乐诗朗诵或看一幅生动的漫画等直观手段辅助教学,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4.鼓动辩论,联系实际,提高觉悟。

课堂辩论,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向素质教育转化;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提高。通过课堂辩论,师生感情易沟通,学生乐于受教。在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辩论。材料:在市场大潮骤兴之际,满街敲门打墙大办第三产业。某公园安排“戎装蒋委员长”与游客合影,往者如潮。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诸如此类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这样的公园是否还允许它开下去呢?为什么?红灯闪烁,警告频频,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迪?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随之就是唇枪舌剑的辩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贫乏、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如果我们不注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清除精神污染,就难以保证物质文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就不能抵制各种腐朽因素的侵蚀。”一位学生以邓小平同志的告诫作了总结:“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的成功,但如果风气坏下去,经济成功了有什么意义?”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学生的辩论中被深刻揭示和真正领会。

二、优化教学结构,实施“教”、“学”易位,发挥学生特长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状态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过程,实施“教”“学”易位,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功能。

1.寓理于例,激活学生。

怎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既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教学目标,又深受学生欢迎的生动活泼的、“成为发现者”的乐土呢?寓理于例就是较好的方法之一。

所谓“理”即道理,就是思想品德课讲授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例”就是具体的、感性事例,事实,例证。“例”与“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仅就理论讲理论的方法是难以办到的,必须凭借事实,挑选古今中外典型的历史事件和科技成果,以深刻的寓言和革命故事为依托,由事入理,以事论理,将所要阐述的理论观点寓于所举事例之中。

2.举一反三,灵活解题,培养能力。

思想品德各类题型的解答从根本上说都源于基础知识。所谓举一反三,就是变换各种方式,一题多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3.改革单向传授的模式,实现主导和主体的有机统一。

据了解,发达国家学校教师单向传授知识时间一般只是我国的1/2或1/3,其他时间让学生主动求知,可见,缩短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时间就要优化教学结构。在教学中,用“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手法,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若干部分,由学生独自或协助老师来完成,教师主要起点拨、归纳作用。例如,讲授“正视自我、开拓进取”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给自己“画像”(如“我是……”“我的优点是……”“我的缺点是……”),或让学生互相分析(如“我的同桌是……”“我的好朋友是……”),或设计调查表了解学生,然后针对不同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对待自我、发展自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出谋划策和穿针引线的“导”的作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和有机统一。

4.改革单一教育的传统模式,实现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教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初中学生易于接受和采纳同龄人的意见和想法,同时也渴望自己被接纳。所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正确观点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好途径。为此,我通过时事评述、分析典型案例、讲故事、参加社会实践公益劳动、小品等自我教育形式,针对学生思想行为实际进行引导,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且能促进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变。

受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启发,我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行思想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了“实话实说”的方法,诱发学生思想碰撞,在碰撞中寻找协同,在碰撞中寻找答案。例如,在上“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时,我们在课堂上开展了“公共场所的废纸该不该捡?你会不会捡?为什么”的讨论。学生段聪说:“该捡。但我不会捡,因为我怕别人笑我。”王东说:“不该捡,因为那不是我的义务。”彭瑶说:“不该捡,不能用我的勤劳培养他人的懒惰。”廖高说:“该捡,但我不会捡,因为我捡他扔,捡不完……”以上种种基本反映了同学们的思想行为现状。其中段聪同学的思想最为典型。话已经实说,思想也碰撞了,如何在碰撞中提高呢?我作了这样的总结:该捡而必须捡。也许有人会笑我傻,那是因为他无知;也许有人会继续扔,但我却用行动告诉他错了。公共场所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精神面貌的缩影,反映着这一地区的文明程度及个人素质。我认为同学们看到废纸能捡起放到垃圾箱比我们上街喊“提高市民卫生意识,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的口号效果好得多。如果人人做到躬身捡垃圾,个人重保洁,那么我市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将指日可待。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多变、多彩的世界,因此,教师要适应时代要求,构筑新的教学模式,创设乐学情境,提高学生素质。这不但要求教师对教材娴熟在心,而且要求教师具有捕捉并组织各种信息和判断信息的能力。在思维方式、心理品质上,具有迎接挑战的冲劲和勇气,具有承受挫折和战胜危机的顽强意志,具有广博精深的才识和育人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点金之木”,才能呼之即来,情理相生,事理相融;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入浅出,纵横驰骋,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寻求知识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殿堂,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乐学品德课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思品课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新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