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代化探索的几个比喻

2017-02-18 05:05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实验初中骆新强
中学政史地 2017年25期
关键词:树墩近代史洋务运动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实验初中 骆新强

关于近代化探索的几个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述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在心理学界流传这样一句话: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比喻使对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更形象、具体,深入浅出,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近代化的探索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首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史。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其次,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民族危亡中,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大体上经历了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这样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理解这样一个过程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派只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随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先后进行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维新派和革命派属于资产阶级,他们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都是好东西,正是这些东西让西方国富兵强,但是中国人学习了这些却效果不彰。是不是因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国的水土不好?显然不是,陈独秀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原因在于中国人的思想太封建、太落后、太愚昧。为此,他们相约二十年不问政治,专做中国人的思想启蒙,掀起了一场批判旧文化,宣传新文化的运动,这就是新文化运动。

本文收集整理了几则有关近代化探索的比喻,这些比喻或风趣幽默,或形象生动,或精辟深刻,对我们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很大帮助。

1.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作者论述的是

( )

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

C. 实业救国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参考答案:A

解析:张鸣教授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即只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而没有进行制度变革,通商贸易制度没有改变,经济改革也没有在制度层面进行根本变革。

2.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

A. 戊戌变法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D. 北伐战争

参考答案:B

解析:这道题是2015年江苏省盐城市历史中考题。这段话比喻精彩独到,让人印象深刻。“洋务运动剪短了其枝叶”,指的是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不大。接下来“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指的是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也大大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树干断了,树墩还在,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辛亥革命后的袁世凯复辟,实际上就说明了这一现象。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的树墩挖掉。

3.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所谓“插柳”是指

( )

A.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培育了近代海防和教育

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参考答案:B

解析:正如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一定会战胜封建主义。洋务派属于地主阶级,“无心”发展资本主义,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4.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你知道它们分别指什么事件吗?

参考答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解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被称为“东亚病夫”。如何才能康复,实现民族复兴?一代代先进的中国人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案。这段比喻既生动又深刻。“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契合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特征。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分别使用了改良和革命的手段,即“温药”和“猛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改造国人的思想,可谓是“开颅洗脑”。

5.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军像一棵树,只有在合适的土壤中才能开花结果。

——严复(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1)北洋水师最后的结局如何?你认为“合适的土壤”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天演论》……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

——胡适(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2)《天演论》的什么主张“延烧着少年人的心和血”?胡适等人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说一说胡适和严复思想的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1)结局: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合适的土壤”: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变落后观念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任答一点即可)口号:民主与科学。共同之处:提倡向西方学习;致力于开启民智,救亡图存;宣扬进化论,主张社会变革。(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这道题是2017年安徽省历史中考题,其中材料一中的比喻发人深省。甲午战前的1891年,英国《伦敦武备报》在详细评估之后,认为中国海军排名世界第8位,而日本海军则名列第16位。北洋舰队在实力上和日本没有明显差距,最终却落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原因何在?因为战争不仅是两国军事实力的比拼,还是一种全方位的较量。北洋舰队的背后,是腐败落后的封建王朝,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正如李鸿章所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没有先进的制度保障,先进的海军只是纸老虎,无法充分发挥其战斗力。

猜你喜欢
树墩近代史洋务运动
树墩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一比一千六百万
品读《中国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三)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二)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
近三十年来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洋务运动评价内容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