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君
认真回顾与梳理 莫把真的写成“假”
◎伊 君
奶奶的大嗓门儿
奶奶的大嗓门儿,在我们住的小区里都是出了名的。
一天,我正在家写作业。突然,我抬头一看,刚才还太阳高照的天气,转眼就乌云密布。不好,要下雨了!“奶奶,下雨了,收衣服。”
奶奶刚将衣服收好,豆大的雨点就滴落下来。
忽然奶奶又看到别家衣服、被子晒在外面,她看上去比人家还着急,嘴里嘟嘟囔囔道:“再不收,就淋湿了。”只见①她扯着嗓子大喊一声:“下雨啦!”“咔嚓”“轰隆”一声②,雨点更大了,人们听到这惊天动地的声音后,赶快凑到窗户前看看怎么回事。
“快收衣服,下雨啦!”奶奶说。
“谢谢!谢谢!”只见人们三下五除二就把晾晒的东西收好,并且还一直向奶奶点头感谢呢。
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人物嗓门儿大的特征,进而表现出奶奶是热心肠的好人,赞美助人为乐的精神。选材和立意都很不错。可是,小作者在行文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致使该重点表现的内容没突出表现出来,特别是让本来很真实的故事显得很虚假。
先指出文中的两个小毛病吧。①“只见”用得不妥,因为“大喊一声”应该靠听觉来感知而不靠视觉。②“咔嚓”“轰隆”这样的声响,怎么会是一声呢?最起码“咔嚓”是一声,“轰隆”又是一声。
再说说这个“病文”前半部分更主要的“病”吧,那就是显得不够真实!比如:奶奶在收自家的衣服时,就能发现其他人家晒在外面的衣服、被子,写雨已经下上了她才发现,显得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试想,豆大的雨点已经落下,这时候才大声喊,人们听到喊声再出来收拾,这个时段需要几分钟?衣物是不是已经被淋湿?
还有,乌云密布,雨点密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个人不是离得特别近,对方点头,这一方是看不到的。所以,“向奶奶点头感谢呢”就不真实,尤其还“一直”,这就更经不起推敲了……
把本来很真实的故事写得很虚假。问题出在哪呢?
病根儿在于事情过去一段时间了,小作者没有认真回顾,就凭那些日渐模糊、已经很凌乱的记忆信笔写来。这是不行的!
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就要对记忆中的场景、细节进行一番认真的回顾与梳理。比如,应该是谁先感知要下雨的?是下雨之后才喊人,还是先喊人后下雨?在闪电雷鸣之中,在大雨之中,并非在一起的人们之间怎么可能用语言、用形体动作来交流呢……只有把这些回忆清楚,先后顺序、因果关系梳理顺畅,才能把故事写得真实、感人。
另外,题目也应改一改,力求更加准确。
奶奶大嗓门儿
奶奶大嗓门儿,在奶奶家的那一片是出了名的。
一天,我去了奶奶家。我在屋里写作业,发现奶奶把没有晒干的衣服从外面收了回来。我抬头望望窗外,还是艳阳高照哇,奶奶怎么……奶奶见我有些疑惑,嘟囔道:“再不收,就白洗了。要下雨了。”我好奇地跑到外面,见到天空的一侧真的乌云密布了。不好,是要下雨了!我赶紧回屋。
奶奶却站在门口,喊了一嗓子:“要下雨了——收衣服哇!要下雨了——收被子啊!”
奶奶这两嗓子过后,那几户在外面晒衣服、晒被子的人家都有人出来了。
“轰隆隆,轰隆隆!”雷声近了,一声比一声响!
人们刚将晒在外面的衣物收好,豆大的雨点就滴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