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
对付“浅直白”命题作文的锦囊妙计
◎王彤
很长时间以来,大家面对“浅直白”命题的作文都有一种误解:“浅直白”命题的作文很好写。因为文题简单直接,目标明确,对象清楚。比如我的系列文题,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的同桌、我的故乡……以此类推。可是,一旦下笔,问题来了。这样的作文不容易跑题,但是想要写出彩却是个大难题。大部分的时候,大家都被套住了手脚。写爸爸妈妈,就写爱家庭爱子女爱事业;写同桌,就写爱学习爱助人爱自己;写故乡,就写故乡的风景有多美,变化有多大……其实,这些都没错,但就是写出来大同小异,毫无特色和生气,好像天底下的爹妈、同桌都一样,故乡都美轮美奂、日新月异,仿佛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似的。所以,最后得出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浅直白”命题的作文一点儿也不好写!
来,先别急着沮丧。听老猫给你讲讲一杯水的道理。
一杯水放在那儿,看上去很普通,没有颜色,不去闻的话大概也不知道它有没有特殊的味道。因此,我们会暂时判断它是一杯无色无味的白开水。我们初看到“浅直白”命题的作文时,就跟看到一杯平淡无奇的白开水一样。但是,“浅直白”命题可不见得就是一杯白开水。对于白开水来说,颜色是诉诸视觉的,但味道却是诉诸嗅觉的。对于一篇作文来说,好作文不在乎辞藻华丽,而在乎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精气。越是“浅直白”的题目,越是需要创造出不平淡的内里,唯有这样,才会让人印象深刻,甚至生出无穷的回味。
那么,问题又来了。怎样让“浅直白”的题目变得不平淡呢?
●锦囊一:跟着感觉走
写父亲、母亲、同桌,包括故乡,其实写的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人和环境,于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你反而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让这样简单的题目变得不简单了。老猫的建议是:别让套路蒙蔽你的心。闭上眼睛,回想这些人和环境中最打动你的情境,跟着感觉走,跟着你的感情走,跟着你的心走……那应该是你一想起来就会联想到她或者他的场景或时刻,这会让他们变得独特;那应该是能够唤起情绪起伏的场景或时刻,这会让平淡的生活不平淡;那应该是能够激发你想要抒怀的场景或时刻,这会让你的情感在文章中得以自然而然地释放。让真情实感引领你的写作。
●锦囊二:细节贯注真气
真情实感是贯穿文章的真气,但细节则是真气在文章中的展现。细节的描写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自然而然地铺陈。我们会关注到细微之处,正在于我们对那些我们所关注的人、事和景投入了情感,我们才会向那些本来不会在意的地方投去目光,我们选择性地注意到那些我们乐于注意和想要注意的地方,并且会在这样的驱使下,赋予这样的细微之处以关注,换句话说,我们对细节的关注展露着我们的情感。
妈妈是个爱漂亮的女人,她尤其喜欢穿高跟鞋。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听她穿着高跟鞋在幼儿园的走廊里一路走来的声音。那种清脆而急促的声音,就是她想要早一点儿见到我,怕我等着急的心情。
还记得,那一年下着雪的冬夜,我坐在爸爸自行车后面的情景。他弓着腰,迎着北风,使劲儿地蹬着车。昏黄的街灯下,我看着地面上爸爸蹬车的身影不断地拉伸、抻长,我蜷在他宽大温暖的后背后面的小小身体也在和他一道变化,那一刻一点儿也不觉得冬天寒冷,风雪无情。爸爸带着我,我依靠着爸爸,我什么都不怕。
瞧,这样的妈妈是不是变得温馨和活泼了许多?对于妈妈的描写不再只是妈妈对你无私的爱与奉献,也有你对妈妈的关注与观察,因为你对妈妈的爱,对她的关注,让高跟鞋以及高跟鞋的声音都变成了一种爱的表达。而爸爸雪夜蹬车的背影,父子俩街灯下不断拉伸变化的影子,都变成了一种无声的温暖。这样的描写是不是可以跳出那些“浅直白”命题作文的窠臼,让你走出一条新的路来?
所以,对于“浅直白”命题不要急于下笔,先闭上眼睛,让你的心灵去搜索一下那些生命中打动你的场景和时刻,然后让情感的力量推动你去记录和描摹,一篇走心之作便应运而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