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针灸甲乙经》之郄穴的价值

2017-02-17 18:57王鲽石瑜吴志明廖映烨单娥仙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

王鲽+石瑜+吴志明+廖映烨+单娥仙

摘要:《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文中首载了十六郗穴的名称并厘定在人体的分布、刺灸的方法及主治病证。通过浅析《针灸甲乙经》中之郄穴,阐述郄穴在临床中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针灸甲乙经》;郄穴;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1-0014-04

《针灸甲乙经》[1]简称《甲乙经》,由晋·皇甫谧所编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其收集、整理晋以前的《素问》、《针经》(即《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之精要,“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系统、临床丰富的针灸学专著,也为后世针灸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该书所载的针灸理论及实践内容非常丰富,尤其首创郄穴,是其一大特色。在《甲乙经》中首次记载了郄穴的具体名称、在人体的分布及刺灸之方法,同时还阐释了郄穴的主治病症。本文仅对其所述之郄穴进行浅析。

1郄穴的名称与定位

“郄”与“隙”相通,是为“空隙”之意,意指经脉气血汇聚之“孔隙”。郄,作为针刺治疗部位,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刺疟篇》曰:“足太阳之疟,刺郄中出血”[2],此处之“郄中”指委中穴的别名,并非郗穴之意。郄穴作为针刺治疗的穴位,首见于《甲乙经》中,有“十六郄穴”之说,即十二正经每条经脉各有一个郄穴,加之阴阳维脉、阴阳跷脉也各有一个,合为十六郄。且大多分布于人体四肢肘、膝以下部位,除足阳明胃经之郄穴(梁丘)位于膝上以外,是各经脉气血在四肢深聚的部位。

《甲乙经》中首次明确的厘定出十六个郄穴的具体位置及部分郗穴之别名,对于穴位的描述也更为详细,现就十六郄穴的名称及具体位置见表1。

2郄穴刺、灸之法

在《甲乙经》中,除了对十六郄穴的名称和位置有详细的描述之外,也对其针刺深度及艾灸施灸的壮数也做明确的规定,见表2。

当然,古代的度量衡与现代的度量有所差异,今时之人亦不同往日,需因人施治。现代在临床针刺和艾灸過程中应针对不同的穴位结合个体的高矮、胖瘦来确定针刺的深度及艾灸施灸的壮数。现对十六郗穴现代针刺深度与《甲乙经》做一比较,以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郗穴来治疗疾病。见表3。

3郄穴主治的病症

《甲乙经》中对于郄穴的主治病证虽没有单独列出卷宗,但在文中亦有相关阐述。现对阴经和阳经的主治病证分别列表说明。见表4、5。

4郄穴主治病症的选穴规律

4.1循经取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这是针灸治疗疾病选穴的基本原则,其首见于《黄帝内经》。皇甫谧在其编撰的《甲乙经》中运用郄穴治疗病症,也体现了《内经》的这一思想。如:《甲乙经》记载足阳明经之郄梁丘主治“大惊乳痛;胫苕苕痹,膝不能屈伸,不可以行”;手太阳之郄养老主治“肩痛欲折,臑如拔,手不能自上下”等。可见郗穴可治疗本经循行所过部位的病症。

4.2病候辨经取穴病候辨经,早在《灵枢.经脉》中就记载了十二经脉“是动病”和“所生病”的病候辨经。如在其记载的手太阴肺经病候“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暓,此为臂厥。是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廉痛厥,掌中热。”即是当患者出现上述病候时,辨为手太阴肺经病,可选肺经的腧穴进行治疗。故病候辨经即是根据经络主病特点,对病候进行归经并选其腧穴治疗病症的取穴方法。

在《甲乙经》中,皇甫谧根据病候所属经脉之郄穴,来治疗其所属脏腑之病症。如“心痛,衄,哕,呕血,惊恐畏人,神气不足,郄门主之”,郄门乃手厥阴心包经之郄;又如“疝;溏瘕,腹中痛,脏痹,地机主之”,地机乃足太阴脾经之郄。由此可见,脏腑功能异常,常取郄穴来治之。郄穴在生理上为气血深聚之处,在病理上也是脏腑经脉病症的反应点[4]。脏腑疾患可在相应的郄穴上出现疼痛或压痛等阳性反应点,刺激这些反应点可以明显地提高疗效。

4.3急性痛症多选阳经郄穴,急性血症多选阴经郄穴从表4、表5可以看出,《甲乙经》首次记载了应用郄穴治疗急性病及痛症的取穴规律,如“孔最治热病汗不出,厥头痛”;筑宾治疗“癫狂”;金门治疗“尸厥暴死”、“小儿马痫”。且阳经郗穴多用于治疗急性痛症,如:手阳明大肠经之郄温溜,治疗“肠鸣而痛;癫疾,吐舌鼓颔,狂言见鬼;狂仆;口齿痛;喉痹不能言”;阳跷脉之郄跗阳,治疗“痿厥风头重,頞痛,枢骨腨外廉骨痛,瘛疭,痹不仁,振寒,时有热,四肢不举”等。阴经郗穴多用于急性血症,如:手少阴心经之郄阴郗,治疗“凄凄寒嗽,吐血,逆气,惊,心痛”;手厥阴心包经之郄郄门,治疗“心痛,衄,哕,呕血,惊恐畏人,神气不足”等。皇甫谧对郄穴的贡献,为后世医家诊治疾病,选穴配穴,尤其是在诊治急性病症方面,常常依据“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痛症,阴经郄穴多治急性血症”的理论来选取郄穴主治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5郄穴的现代临床运用

郄穴首次由皇甫谧在《甲乙经》中的提出,为后世医家在诊治急性病症选穴配穴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依据“阴经郄穴多治急性血症,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痛症”的选穴法,在临症运用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郄穴是脏腑气血深聚的地方。因此在临床上触诊穴位的异常反应如:感觉过敏(痛、酸、麻胀感)、穴位的皮下组织松弛、凹陷、隆起或坚硬,穴位皮下结节状或条索状等反应物是人体内外脏腑肢体病变在体表的直接反应[5]。通过郄穴的触诊,可以发现阳性反应点,刺激这些阳性点,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如孟令成,徐敏,李国强等报道[6]:“指压养老穴及周边反应点配合运动治疗急性踝扭伤28例”,总有效率92.9%。

如:范郁山,易辉报道[7],治疗急性胃扭转取穴梁丘、地机、温溜、养老,用平补平泻手法,一次即愈。李淑贤,李国相报道[8]:取足少阳胆经郄穴外丘、手少阳三焦经郄穴会宗配合局部取穴治疗枕神经痛患者80例,各穴行提插捻转泻法,每隔10 min行针1次,运针3 min,连续治疗5 d为1个疗程,68例疼痛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12例疼痛基本消失。许明辉,李人民报道[9]:针刺养老穴治疗急性腰扭伤586例体会,养老穴在治疗急性腰扭伤,更是立竿见影。由上我们看到,在临床上运用郄穴治疗急性疼痛疗效确切。选取阴经郄穴治疗急性血症也有很多报道,如汪文涛报道[10]:针刺上星、孔最穴治疗鼻衄2例。郄穴善治血症,肺开窍于鼻,故取肺经郗穴孔最穴,治疗鼻衄效果良好。李蔚江,赵琛报道[11]:针刺郄穴地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痛经既是急症,又属于痛症和血症,因此选取脾经郄穴,体现了郄穴临床主治的特点。庄子齐报道[12]:“电针郄穴为主对血瘀型颈椎病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一文,针刺太阳、少阳经之郄穴会宗、养老等穴,可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改善微循环,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消除颈肩背痛等临床症状。从以上报道可以看出,郄穴在治疗急症及痛症方面疗效肯定,临床医师也常选郄穴治疗急性痛症。皇甫谧所著之《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它开创郄穴及应用其治疗急性病症之先河,为后世医家在诊治急性病症中的选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郗穴在临床中的应用,尤其是后世医家,在归纳可《甲乙经》选穴规律及主治病症的基础上,提出的“阳经郄穴多治疗急性痛症,阴经郗穴多治疗急性血症”的论点,[13]在临床诊治疾病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山东中医学院.针灸甲乙经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上卷420-下卷1267.

[2]常小荣,赵钊,潘思安,等.论《针灸甲乙经》特定穴的学术价值[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34(7):1-4.

[3]王华,杜元灏.针灸学[M].第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1-106.

[4]王伟,孙占玲,刘海静,等.辨证取穴治疗哮喘探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2,16(4):196.

[5]张颖,杨颖.穴位反应在癌症普查及癌症诊断中的意义[J].针灸临床杂志,1996,11:53-54..

[6]孟令成,徐敏,李国强,等.指压养老穴及周边反应点配合运动治疗急性踝扭伤28例[J].中国针灸.2016,36(6):636.

[7]范郁山,易辉.郄穴治疗痛症临床举隅[J].中医药导报.2009,(15)11:40.

[8]李淑贤,李国相.针刺郄穴为主治疗枕神经痛8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8):473.

[9]许明辉,李人民.针刺养老穴治疗急性腰扭伤586例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1999,09:57-58.

[10]汪文涛.针刺上星、孔最穴治疗鼻衄2例[J].江苏中医药,2013,01:75.

[11]李蔚江,赵琛.针刺郄穴地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17.

[12]庄子齐.电针郄穴为主对血瘀型颈椎病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1:3.

[13]王湃,孙瑜,高碧霄.浅析皇甫谧对郄穴的贡献[J].四川中医.2001,(19)4:5.

(收稿日期:2016-10-18)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
亚甲蓝染色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