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焕生
我们从事慈善事业,实在是找到了自己生命中最值得珍视的事业。在这个事业中,我们最能领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获得价值实现感。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讲,“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者人类历史和我们精神生活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有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指明,人作为社会成员,要与各方面的存在进行联系,同时又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减少社会不公助力;以我们的心怀万物、悲悯苍生的爱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帮助陷于苦难和困厄中的同胞;也以慈善理念和慈善文化的切磋,把我们的命运同全国人民的命運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形成良好健康的社会风气,树立利人利己的社会规范。
面对全国人民对慈善事业的期望,我们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最近,他要求大家,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他也曾提出,大家“普遍应读下列三个方面的书。第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第二,做好领导工作必须的各种知识书籍;第三,古今中外优秀传统书籍。”我们的古圣先贤常劝导我们,“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学习过程是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过程,达到一定高度才能胜任当官。当官以后还需要学习充电,形成更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积累,历练品德修养,做好工作。
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理论著作,就是不断深化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并联系党的政策、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紧紧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以忧国忧民和爱民情怀,做好慈善工作,与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先圣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要求学与思相结合,要求提升思辨能力、理论思维,学会辩证地看问题,解决问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讲“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终究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笔者曾在李瑞环同志身边工作过。他是学哲学、用哲学的楷模。他在2005年、2007年和2010年相继出版了《学哲学,用哲学》(上下册)、《辩证法随谈》和《务实求理》(上下册)。读他的书,会感悟到,学习与思考是伴随终生的事业,学与思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
我们做慈善工作,也要读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不过,在同一单位,各人的岗位不同,会有不同的选择,但原则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做慈善工作需要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听到受苦受难事会心灵震撼,看到善行会感动,我们就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先哲时贤的懿言嘉行会激起我们的心性修养、价值守护和精神砥砺。
我们需要学习古今中外优良传统文化书籍。文化的精神力量是一个国民和民族最深沉厚重的力量。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我们需要把中华文化经典当作终身学习的课程。《礼记·礼运》中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段话可以说是中华慈善文化的圭臬。西方从柏拉图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大师们尚无如此高的境界。
个人学习读书是自我教育。一个单位大家在一起最好也能相互教育。《礼记·学记》中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读书会是一种好形式。读书会上的每一次交流,是叩开自己心灵的大门,是一次文化的自我省视。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讲,“彼此交换苹果,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思想,那每个人都有了两种思想。”因此,建设好“学习型”慈善公益组织,相互教育,相得益彰,齐心协力做好慈善公益工作,则我们俯仰无愧于天,行止无愧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