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庄德
正值金秋时节,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在陕西西安隆重召开,这是全国科技界和陕西科技界的又一次盛会,我代表陜西省科协祝贺本届科协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当前国际竞争根本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其中一个重要体现是国民整体素质。而科学素质是国民整体素质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往往决定着其他素质的高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普事业,“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被写进宪法。2002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为科普立法的国家。2006年,国务院印发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政府为主导、多部门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普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从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来看,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6.20%,而陕西省还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数,只有5.51%,这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陕西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科学发展史来看,科学家开展科学普及是科研工作的应有之义。三次科学革命的蓬勃发展,都是通过科学家的科学普及赢得了公众对科学活动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我国《科普法》提出,“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也提出,要“增强科技界的责任感,支持科技专家主动参与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促进科学前沿知识的传播”。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普及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普遍认可。
但是,目前还有一些科技工作者认为,科学家的任务是从事科学研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发现和发明,至于向公众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则是基层科普工作者和公众传媒的事情。在当前科研工作评价体系中,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还是可有可无的指标,这导致高校和科研机构对科普工作的重视不够,高层次科普人才和高水平科普产品普遍缺乏,至今国内还没有一部科普作品超过上世纪60年代编辑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这会影响公众基本科学素质的普及和提升,也会影响正常科技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到科学家的社会形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而一些猎奇的传媒者往往不能公正的解释科学道理。
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说,“科学普及是科学家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相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家。”在现行科技体制下,我国科研经费大部分是政府的财政投入,实际上是来自纳税人缴纳的税收。所以科技工作者有责任向公众阐明自己工作的内容和价值,并取得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信任。
科学家要树立科学发展为人类发展服务的意识,如果脱离了这一基本立场,科学研究便失去了意义,甚至会走向危险的边缘。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工作者既要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告诉公众科学技术的正面成就,也要讲清科学的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公众对科学有正确的理解,才能进一步形成全社会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从而为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当然,这要求科学家不但要有很深的科学造诣,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科学普及还是不同领域科学家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随着学科分化和科学家的职业化,不但普通公众很难知悉最新的科学前沿,就是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也很难了解彼此的工作。因此,不同领域科学家之间彼此进行“科普”也成了当前科学发展的趋势,这样可以避免彼此的“闭门造车”和跨界“笑话”。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正在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迫切需要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之间的了解沟通和协同创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家开展科学普及也成为其科研工作的重要部分。
科学普及还是科学事业薪火相传的必要途径。在许多的科学家传记中,我们大多能捕捉到这样的情节:听一个科学家的故事或者是对一个自然奇异现象的着迷,让一位少年痴迷上了科学研究,走上了科研的道路。科学研究中的这种“缘分”,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老一辈对年轻人的“教诲”,这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科学普及。所以,科学家要着眼于事业的代代相传,就不能只专注于创新工作,而要通过科学普及吸引更多的人,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这个事业中来。
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科协要承担起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职责,必须积极为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普及搭建平台,推动将科普工作纳入相关科技评价体系,让科学家在科普工作中“名利双收”,引导他们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地位,帮助人们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只有被广大的人民群众理解并掌握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有责任的科学家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