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政策调整的战略思路

2017-02-17 14:11王廷勇陆玲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2期
关键词:人口结构调整战略

王廷勇 陆玲

[摘要]当前中国人口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说明优化人口结构是未来的重要任务,要解决我国人口结构的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逐步改变生育率的问题。从发达国家鼓励生育政策的实践经验来看,较为成功的国家并不多。因此,全面二胎政策仅是我国人口政策战略调整的一部分,应以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完善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社会问题为重点,走出其他国家实践中抑制生育而加剧社会人口结构矛盾和鼓励生育但收效不明显的怪圈。

[关键词]人口结构;生育政策;战略;调整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119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2

生育政策与人口结构的优化密切相关,合理的人口结构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现实的、潜在的动力。在过去几十年间,我国限制生育的政策成功地抑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现象。但限制生育政策的社会经济风险也在不断地累积,并影响我国未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育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只有现在进行时,没有过去完成时。

1 中国人口结构现状及传导效应

随着我国控制人口政策的实施,人口结构出现了以下变化:总和生育率(TFR)处于较低水平,已经处于1.3的低生育状态;人口增长率与出生率呈同比下降态势;年轻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人口平均年龄不断上升,老龄化趋势加速;独生子女家庭不断增多;男女出生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城乡老龄化同比上升,乡村老龄化率总体高于城市,人口红利消失等。

调查发现:全面二胎政策生效后,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比较低,为43%。生育意愿受到房价、教育、医疗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购房支出在家庭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约为33%,家庭住房还贷压力特别巨大;教育费用占22%,医疗费用占17%。对绝大部分年轻家庭而言,房价、教育、医疗等支出过高直接导致家庭可支配收入减少,进而导致生育二孩的意愿降低。不容置疑,家庭收入与生育意愿呈正相关,收入越高,生育二胎的比例越高,反之,则越低。“养不起”是生育二孩意愿较低的根本原因。

这些问题具有“蝴蝶效应”。生育率低导致了人口增长率下降,低的人口增长率导致了人口平均年龄上升,人口平均年龄上升导致了年轻劳动力减少、老年人口攀升,进而加重了年轻人的社会负担。同时,计划生育也导致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独生子女家庭多引起的男女比例失衡。由此可见,进行人口结构优化已是我国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想解决我国人口结构的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是要适度提高生育率。

2 提高我国生育率的思路

2.1 不断完善与生育政策相关的配套措施

从世界各国生育政策调整的实际效果来看,无论是抑制生育还是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只有少数的国家是成功的。生育率受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完善与人口政策相配套的具体措施是充分发挥人口政策功能的重要措施。林毅夫、张军 等认为,“中国的人口增长是一个慢变量”,生育政策的调整必须根据整个经济社會发展状况因势利导,与时俱进,积极准备相应的可供选择的政策的配套措施。

为提高二胎的生育率和适应育龄妇女生育二胎意愿的高龄化趋势,让人们真正“敢生”。因此,政府要制定和完善以下配套措施:一是,取消晚婚、晚育政策的限制,将结婚年龄进行调整;二是,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提高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条件,扩大参加生育保险待遇的范围;三是,要改革现行的生育登记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生育奖励、保障制度,对履行国家生育政策的家庭给予奖励;四是,要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幼托一体化的社会服务、产假由夫妻双方共享、在产假的总额度内自由分配休假时间等政策,减轻照料子女的压力;五是,要在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妇女因生育而造成职业晋升受阻或利益受到损害的现象,不仅要消除对女性就业的隐形歧视,还要建立妇女因生育休产假造成企业利益受损的补贴机制,减轻女性就业和发展的压力;六是,要建立以家庭为对象的奖励、保障等配套制度;七是,要适当增加产假时间(最好将原来的98天修订为180天)。

2.2 增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

从笔者的调查和目前的研究来看,收入、教育、房价等多种因素对生育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养育成本中,无论房价支出的占比,还是教育、医疗支出的占比都与人们不愿意生育二孩有关。尽管扩大内需是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社会经济各个行业现实消费的增加和潜在消费预期的增强,但房地产和教育仅仅是拉动内需的个别方面。一般来说,家庭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性,与房价、教育费用高低呈反相关性。这些年来,我国出现了房地产产业畸形发展,房价普遍超过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和教育产业过度市场化,收费过高等现象。因此,政府应对此进行调控,增加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进而改善人们不愿生二孩的现象。

2.3 把握好生育政策调整的时机、力度和分寸

目前,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的矛盾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全面二胎政策仅是我国人口政策战略调整的一部分。由于生育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家庭收入状况等因素影响着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虽然生育政策的影响力呈现减弱的趋势,但其主导作用仍不可替代。从我国“双独”“单独”政策和一些发达国家鼓励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看,全面二胎政策的预期效果也不容乐观。因此,生育政策调整是国家长远的战略规划,应把握好调整的时机、力度和分寸。

一是要“小调整”与“大调整”相结合,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政策效果和功能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时间,全面二胎政策在短期内不得频繁的大调整,不宜变动过快。毕竟,判断生育意愿和生育效果的周期较长,至少要五年时间才能得到较为可信的数据。因此,在全面二胎政策实施的头五年内,有关部门不仅要加快各项保障工作的完善,还要深入基层准确了解实际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如果实际生育率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就可将政策重点放到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如果实施满五年后,出现了生育率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则应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二是有关部门要积极有为,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增强政策微调的前瞻性,完善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机制和纠错机制,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具体来说,可以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在国家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也可考虑普及高中教育。未来发展的关键不仅是简单的提高二胎生育率的问题,而是要把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本强国,不断提高人口素质的问题。

三是要处理好宏观政策的统一性与微观措施的差异性的关系,因地制宜。由于影响生育的因素有很大差异,各地的配套措施应当在坚持政策和有关法规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但不可突破法律。

2.4 严格管理、加强引导,促进性别平衡

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长期不平衡势必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解决。首先,要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对医院进行严格管理,将产检性别的保密工作由原来侧重于道德要求转变为法律要求,更好地促进出生性别的平衡,让有性别偏好的人没有可乘之机。其次,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促进社会性别平等。最后,要找准女孩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根源,精准施策。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合理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政策来促进社会性别的平等。偏好男孩的思想观念是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国家应抓住这一关键问题,加强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宣、传倡导工作,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

总之,为了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优化人口结构,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目标,应避免单一化的政策,采取一系列相互衔接和可供选择的配套政策。

主要参考文献

[1]彭希哲,李赟,宋靓珺,等.上海市“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实施的初步评估及展望[J].中国人口科学,2015(4).

[2]黄匡时.“单独两孩”政策对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效应分析[J].人口学刊,2015(4).

[3]范洪敏.中国低总和生育率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4]乔晓春,任强.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J].人口与发展,2006(3)

[5]王良健,梁旷,彭郁.我国总和生育率的县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人口学刊,2015(3).

猜你喜欢
人口结构调整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工位大调整
战略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战略
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城镇化中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