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醇
企业名片
名称: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行业:农牧业
规模:12000人
人才培养特色:海大集团于2013年建立了海大学院,希望通过分层分类的核心项目运作和课程开发,搭建公司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开发的探索过程中,海大学院逐渐从传统的开发模式,转向敏捷开发新方向。
自2009年上市之后,海大集团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每年新聘人员数量都在500~1000人之间,人才培养的任务也随之加重。2013年9月,海大学院成立,依据集团现状更新了人才发展战略——将过去的人才培养战线暂时缩短,集中至少三年时间(2014—2016年)为培养核心人员进行分层分类的系统课程开发。同时,海大学院与集团总部各个职能中心合作,逐步系统规划“与业务高度相关的基础而核心的课程内容”,致力于将集团十多年的经营管理经验提炼、总结为课程主题。
一场对内部课程开发的探索迫在眉睫。在这过程中,以“四个圈”为基础的敏捷课程开发方法逐渐走进我们的视线。
调研需求 定位课程
最初,所需跟进的项目众多,传统课程开发模式的周期较长,有时因为对学员需求把握不够准,还会面对“推倒重来”的风险。在这种低效的情况下,海大学院难以完成三年内搭建好大部分内部课程的目标。因而,我们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将课程开发和组织方法都形成标准的流程?是否有更敏捷高效的途径?
为了统一内部课程开发的方法论,海大学院全体小伙伴和部分业务专家都参加了安迪曼咨询公司的“敏捷课程开发与设计工作坊”课程。利用敏捷课程开发模型,我们快速、批量地对营运中心的24门生产经理课程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尝试、创新和改进。
敏捷课程开发的第一个圈,是要完成课程定位(见图表1)。让3~5位专家共同做学员需求调研,汇总调研访谈内容,确定“课程目标收益、学员水平分析、课程命名”。
过去,完全依靠专家自己先独立思考出课程大纲,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而敏捷课程开发中,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电话调研,获取信息并共同研讨后,可将学员的真实需求和专家自己想象的需求进行快速结合,有利于专家从学员的角度进行“课程的收益定位”。
“学员水平分析”是针对学员基本信息和学习主题的经验分析,初步对学员的知识水平有一个方向性的判断。采用传統课程开发方式时,这一部分基本空白,导致专家对学员的总体水平没有统一清晰的认知。
之前,海大学院对课名缺乏包装,以为只要课程内容好就足够。而今在“课程主题的命名”阶段,我们会采用团队列名法来创建有新意的名字,让学员一听课程名字就很想学习。
分析内容 设计架构
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分析方法,每一位专家对方法的理解程度也有所差别。
结构设计是课程开发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海大学院深入探索了人物分析法、关键事件分析法(见副栏1)、主题分享法这三种敏捷课程架构设计方法,并且编撰了相关样例。其中,在培训管理者引导业务专家进行分析时,做了整体记录和复盘讨论,初步形成了海大学院内部统一的引导方法和发问技巧,保证能够把控课程可能出问题的所有关键点。在三种方法的协作应用中,经过反复的说课和迭代,我们形成了基本的大纲,即课程结构设计(见图表2)。
教学设计 匹配活动与体验
完成前两个步骤之后,到了匹配相关教学活动与教学体验的环节,我们需要继续优化学习目标和教学方式(见图表3)。一般而言,专家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而不太理解以学员为中心的活动与体验设计。过去,我们通过讲解“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来帮助专家转换思维,但效果不佳。
在敏捷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海大学院对教学设计的各种典型情况全部进行了样例设计,针对“教学目标撰写”“教学方法演示”“案例撰写和教授”“练习和互动设计”等教学设计环节的关键点,逐一跟专家演示正反例——反例为传统方法,正例为敏捷方法。同时,我们会在说课预演时大量练习课程中的小知识点,提供反馈与辅导,进行说课迭代。专家们此时都配合默契,信心逐步倍增,开始产出成果。
该环节的关键之一是,要选择一个关键知识点进行突破。一旦专家理解了教学设计的精髓,他们基于丰富的业务知识能够创造出新的课程讲解方式。
关键之二是,需激发专家的信心和投入度,不断反复练习、反馈课程中的各个细微环节。海大学院将教练技术、管理分析方法融入到课程开发中,也深度研究了教学设计中很重要的案例撰写方法,设置不同的案例形式样本供专家理解和选择,让他们先模仿,再创新。
规范开发标准 完善课程包
最后一圈,是一个规范课程开发标准的过程,通过制作讲师手册、学员手册、教案、课前阅读材料和课后转化材料,来完善课程包(见图表4)。这一部分,有些内容由专家自己执行,有些是培训管理者帮专家完成,逐步地从培训管理者“扶上马”过渡由到业务专家自己独立完成。
制作讲师手册时,专家需要还原对每一张PPT的讲解,较为繁琐。经过不断探索,我们在讲师手册的质量和花费时间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要求专家提供四个必备内容:本页PPT授课时长、授课目标、核心流程、讲授的关键点,其他内容暂不作要求。合格的课程包奖金兑现比例也有所不同,一方面要牵引专家自己写,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分严格,而应循序渐进地提升质量。
在这一过程中,会绘制一张“业务收益链表”,帮助专家真正了解上课前、中、后的学员预热、学习、转化的具体过程(见图表5)。
学院的培训管理者与公司内部的业务专家一起,从针对一门课程进行1天1夜的敏捷开发实践,到一门课程2天1夜或3天3夜,再到两门课程3天2夜,最后是在封闭的3天3夜中直接开发出4~5门课程。逐步地,我们将敏捷课程设计思路推广到了财务课程体系、基础管理课程、营销课程、项目管理等其他20多门课程,并计划在2016年对逾50门课程进行实践。
在敏捷开发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包括如何快速找到需求、迅速搭建架构、深度激发专家状态、前置学习内容、提取组织真正的经验、深度促动等(见副栏2)。课程开发专家团队也在实践中对这套方法给予了高度认可。基于此,海大学院的课程开发进入了一个敏捷的模式中,大家的信心和动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