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秋天的雨把什么颜色送给了谁?
生:红色给了枫树,黄色给了银杏树。
生:金黄色给了田野,橙红色给了果树。
生:菊花仙子的颜色更多,有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
师:这么多颜色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
生:五彩缤纷。
师:还有哪些词语也表示颜色多?
生: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万紫千红、五彩斑斓。
师:同样是表示颜色多,老师用“五颜六色”替换课文中的“五彩缤纷”行不行?请小声读读这两句话,比较更换前后哪个好。
(生比较着读、辨析体会)
生:更换之后不好,两个“颜”字重复了。
师:对呀,一个句子中最好避免重复。“五彩缤纷”仅仅是颜色多吗?“五”是概数,表示颜色多。“彩”字表示“色彩和纹路”。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还给“缤纷”藏了个小秘密呢。请观察字形,“纟”表示与丝、线有关,还表示旗帜后面缀连的飘带,古代叫“旗游”。请注意看大屏幕,(播放旗游动画)发现什么没有?
若一国的文化影响力偏弱,它开展文化外交的力量资源也不足。即使它对中国文化传播持有敏感警惕或谨慎平衡的态度,也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中国强大的文化逆差;而当它对中国文化传播的态度为接触交流或欢迎接纳时,则会采取积极配合的行为来充实本国的文化建设。
生:旗游随着风飘动起来。
师:风吹旗游飘动,“缤纷”这个词语带有“动”的意思,灵动美。所以,五彩缤纷不仅表示“颜色多”,还有“动态美”。秋天的树叶、果子不仅颜色繁多,还随着风儿舞动呢。
师:秋雨还把什么颜色送给了谁?我们也来学着写一写。
(课件出示例句,生观察)
师: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有写颜色的词语,还有树。
师:真会发现,第一个是颜色,第二个是这种颜色的树,树可以换成哪些秋天的植物呢?
生:可换成秋天的庄稼,如稻子、玉米、棉花。
生:可换成秋天的花,如菊花、桂花。
生:这还是个比喻句,比喻词是“像”。
(课件出示棉花的秋景图)
师:谁会仿照句子说一句话?
生:它把白色给了棉花,雪白的棉花像天上的白云。
(出示高粱的秋景图)
师:谁再来仿说一个句子?
生:它把红色给了高粱,火红的高粱像一个个火把。
师:说得真好!秋雨还把什么颜色送给了谁?想一想,写下来。
反思:本课仿写训练分三步:观察句式,精选支点;图画牵引,仿例说句;联系生活,自由想象。
第一步,出示句子:“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让学生观察研究两个句子的共同点。第二步,再分别出示棉花、高粱两幅秋景图,学生借助句式的提示“它把__________给了棉花(高粱), __________像__________”,对照画面进行练说。以图画提供秋天的信息,意在填补学生对秋景观察不深的缺失,以填充式句子提供语言框架的练习旨在再次强化学生对句式表达特点的认知。第三步,生自由想象,仿写句子。学生不再拘泥于句式,广泛联系生活体验,拓宽练笔空间,尽情发散思维,写出丰富多样的句子。三个梯度的设计由扶到放,先易后难,注重方法。
反思本节课,首先得益于能深入、准确地解读文本,切准读写结合的落笔点。其次是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依照认知规律合理设计教学,训练有梯度,教学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