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王淦生
一组有关琴棋书画的短文阅读练习
江苏 王淦生
太湖和风车的对话(节选)
成公亮
初春的阳光照耀在残雪上,空气格外清新。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3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荷兰的比尔托芬镇了。
柯利斯先生的家位于镇边上,是一座白色的二层楼房,周围是一层层气派的大松树和一排木栅栏——这里倒更像是一个古代庄园主的住宅。
晚饭后,我们稍作休息便开始了工作。现在要真正地开始没有现成曲调依据的“完全即兴的演奏”了。经过一天的工作、适应,此刻我已经完全放松,全身心都投入到这一艺术创作中去了。演奏时我们两人隔开在不同的房间,然而都戴上耳机,可以听到自己和对方演奏的声音。第一首乐曲是抒情优美的,我还清楚记得这样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录音室内安静得像空气都凝固了一样,端坐在琴前的我却沉浸在美好的艺术想象之中。此时心和手似乎完全联结在一起情不自禁地运动起来,美的想象触动了琴弦,琴声又带来更多的遐想。弹出的曲调是数十年来头脑中长期积累的音乐语汇的变体,还是瞬间闪出的奇想?至今我已记不清楚也无法说得清楚。我和柯利斯先生在各自演奏时又在相互聆听中自然而然模仿对方的音调和回答对方的“问话”,形成用音乐语言进行的“交谈”“问答”。当我在做一些固定音型的重复时,他演奏出许多活跃动人的旋律。反之,在他吹奏一些作为陪衬的重复乐句时,我则弹奏出句句曲折流动的音调。演奏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弹奏出的某些音调进行、节奏、音色甚至使用的指法,一旦觉着其有特点、有效果,便会随即有意无意地反复它、变化它、发展它。音乐不仅是在“随意”地抒发,也在“随机”地变化,延伸。
有意思的是,在这种“音乐交谈”中,我们两人都在使用自己的“语言”——我的中国音乐语言和柯利斯先生的西方音乐语言。不同音乐语言中并通的句逗、气息、节奏感使得我们这种“音乐交谈”能“无需翻译”地进行下去,形成了奇特的、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音乐之间的二声部复调关系。
有时,我们在音乐短句的答对和反复中相互心领神会地处理大幅度的渐强渐弱变化。共同的音乐感觉使我们无需有人指挥,只是在乐曲结尾时透过玻璃门相互点头示意后平静地结束,当这首乐曲录完后,我兴奋得在录音室内欢呼起来了!
柯利斯先生要我为这首乐曲起一个曲名,这时我才重新客观地审视刚才完成的作品,像中国古琴谱中必备的“解题”那样用一些具体描述来说明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曲情内容。我说我们演奏中有许多流水般的音乐和一些抒情优美的旋律,有许多我们各自对于大自然的感受。中国的太湖是我的家乡,您的家乡则以风车著名,这首乐曲又有那么多对答式乐句的音乐,曲名就叫《太湖和风车的对话》吧!
曲名就这样定下来了。
成公亮,古琴大师、国家级非遗古琴代表性传承人。先后师承刘景韶、张子谦先生,主要在广陵琴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有明琴“忘忧”与唐琴“秋籁”,其琴乐细腻多变而又飘逸洒脱,具有深细的人情味。
·阅读思考
1.阅读这篇短文,简要分析成公亮和柯利斯两位异国音乐家没有现成曲调依据的“完全即兴的演奏”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2.成公亮将他与柯利斯即兴演奏的音乐命名为《太湖和风车的对话》,你觉得这一命名好在哪里?
呕心沥血“破竹”
聂卫平
打赢最后一场仗的渴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比一天更强烈地在我心中酝酿。那一天终于来了,真是很难抑制住那种激动。
比赛场地设在棋院对面的一家私学会馆里。赛前十分钟,我和大竹英雄先后走进了对局室。寒暄一番之后,裁判请我们入座。离比赛还有三分钟,我便闭目运气,做起我那“三脚猫”的气功,目的是想让自己放松下来,进入角色。
“我是拿白棋吗?”大竹忽然问裁判,那声音也许不算响,但在静得连头发掉下的声音都能听见的房间,却响得将我吓了一大跳。
他真的不知道自己执黑还是执白吗?听说在这之前,他曾对人说,什么棋都可以输,就是这盘棋不能输。他会没有准备?不知自己执黑执白?看来他比我还要紧张!我看看表,离开始比赛还有半分钟。
这盘棋开局我们下得都很快。大竹落子快是众所周知的。在日本,他有“快棋之仙”的美称呢!我跟过愓生老师学棋时,他也一直教育我,下棋不要优柔寡断、犹犹豫豫。在他的教育下,我下棋落子也是比较快的。到中午吃饭时,已经下了77手棋,创造了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午进度最快的纪录。
当时,我觉得我的形势还可以。但是下午我想吃他中间的那块棋时,他顶住了;在边上揩油,他也不给。在这种情况下,我手软了,下了几步缓手。
原来约好下午两点出去吸氧气的,可是盘面的紧张形势,使我忘掉了时间。直到下午四点,我去洗手间,在门口撞见刘小光,只见他提着个氧气瓶站在那里,我才忽然想起,我早该吸氧了。
有人说,吸氧对于我,心理上的作用可能比生理上的作用更大。不管怎么说,吸完氧回去,我的确清醒了许多,发现自己的形势有些不妙。我冷静地算了算,优势虽没有了,但也不见得就输,大概是半目胜负的局面。
吸氧以后,我终于把形势稳住了。可是在第二次吸氧前,我又下了一步漏着。让大竹吃了我三个子,我背上的冷汗一下子就出来了!因为我没想到那时我的优势还有那么大。
这盘棋下得真是紧张激烈极了。日本报纸说这是一场“血的战斗”。在中国,有一部围棋名著叫《血泪篇》,其实,那种对局比起这两国交兵、呕心沥血的程度差远了,这局棋一共下了七个半小时,三百多手,到后来,棋盒里的棋子都下没了。
那时我真想再吸一次氧,可是读秒了,我怕超时,超过规定必须落子的时间,就要判输了,那多亏呀!真是托陈老总在天之灵,这盘棋又赢下来了。晚六点半,我以两目半之优势胜出。终局时,大竹只剩下最后1分钟读秒,我还有四次1分钟。
晚上共进晚餐时,大竹讲话声音很低,眼泪似乎要夺眶而出,他还是强忍住了。他说这盘棋没有下好,希望以后有机会与我再战。
·背景链接
这篇短文讲述的是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聂卫平同大竹英雄的对弈过程。此次比赛聂卫平创造了连胜5个对手的纪录,在最初的三届比赛中,他创造了9连胜的纪录,并使中国队夺得了前三届比赛的胜利。聂卫平也因此被称为“棋圣”。
·阅读思考
3.本文记叙了聂卫平在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的“破竹”之弈。文章的前四段写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
4.聂卫平在《呕心沥血“破竹”》这篇文章中是如何表现出他和大竹英雄对弈之激烈的?
行书——绿雪诗意的生活态度
雪小禅
我丝毫不掩饰对行书的偏爱,甚至溺爱。
人心潦草的人世间,好的行书是绿雪诗意的生活——是恩爱夫妻沏一杯普洱茶,唱一段戏,听一段书。铺开发黄的宣纸,如果现在写字,他写,她看,一定是行书。
草书有形式化和噱头,如那着华衣烈艳的女子,必以异服取人。在国画里,是重彩;在京剧里,是快三眼或者流水板……一眼看上去,突然就炸裂,心里就翻滚、扑腾。草书有太多放纵。像年轻人,逢着点事就买醉,形式的隆重超过内心。
篆书是穿了旗袍唱评弹的女子。高高端坐着,不能动……一切都是紧紧的,腿搭得很不舒服,那高凳上是梳着爱司头喷了头油的女子和男子,都端丽得一动不动。丝绸必须是云锦缎,或者是蜀锦、湘绣。
行书却是素衣女子,或许只一件家常白衬衣,搭一条宽松蓝裙子……暗地里是惊艳,表面看上去,一脸的知常与市井。它知道稍纵即敛,那样一种克制与放纵……克制是放纵的克制,放纵是克制的放纵。亦有飒爽之姿,亦有缠绵之态,点染之余,只觉得生活是这样小桥流水、绿雪诗意。
少年时,喜欢苏轼的《寒食帖》,每每羡慕那一笔一画里的气质。多少也稍带对苏轼的嫉妒。他的《寒食帖》尽是泥污胭脂雪之气,少年时当然爱,那样的大胆和浓墨,恰恰是一腔的幽怨。吹花嚼蕊的少年,自然最喜《寒食帖》。
中年时,不知与何人说。常常是一个人独行,多少话,更与何人说?……没有了。一个人行走在陌生的街巷,坐在公交车上,听着陌生的方言,看着高大的法桐树或者香樟树掠过头顶,闻着浓稠得有些过分的桂花香,亦无风雨亦无晴。此时,与天、与地、与山河、与水光潋滟说,那绿妖蓝花,那桂花秋色,都与自己说。再看《兰亭序》,生出欢喜心。王羲之写得如此曼妙和随意,自然天成。与生活化干戈为玉帛,可以闻得到花香、流水、茶香,可以倾听那鸟语、人声,甚至兰亭臭鲑鱼的味道,香米的味道……那都是兰亭,绝非只是笔墨兰亭。那行书的缠绵还在,却有了可亲可怀的民间缠绵。
秋夜里,翻看那些册页,那些旧人的笔墨一一泛于眼前。那些行云流水的行书,如此飘逸又如此淡泊地出现……它是白衬衣蓝裙子,是红枣小米粥,是快雪时晴的绿灯笼。
行书是昆曲里《惊梦》那一折,在最美的光阴里,纸和墨相遇,又惊又喜。一挑眉:原来你也在这里。那艳红的芍药花知道,不早不晚的相遇,正是人间好芳华。
行书还是:过尽千帆,爱错了的人,不敢再爱的人,突然又遇到……惊喜之后,是执子偕老。最美的相遇不怕晚,遇不到才是惋惜,如果能遇到,再晚也是美的相遇。
·阅读思考
5.文章前半部分是通过什么手法突出行书的美好的?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作者为何少年时喜爱《寒食帖》,而中年时喜爱《兰亭序》?
水墨山水看皴法
南 杉
很多人在欣赏中国的水墨画时,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怎么每一幅画都感觉差不多?绕来绕去,还是山嘛!无非大大小小、高高矮矮而已。究竟如何区分哪门哪派的画家所作呢?
其实,学问都在这些看似相同却又不太一样的山里,主要掌握一个“法”即可。此“法”,叫作“看皴法”。
何为“皴”?通俗一点讲,其实就是山体石头上的褶皱。皴法,就是表现山石纹路的一种技法。皴处的墨色特别黑的,便是阴处;而不皴处呢,则是阳光照耀充足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阳面。
通过“皴”,除了可以看出山的阴阳位置之外,还可以知道画者所画的是哪个区域的山。比如,有一种皴法叫作“披麻皴”,顾名思义,就是山石的纹路,如同麻缕一般的走向。这种皴法,多用来创作我国南方的山。名画《富春山居图》里,黄公望所画的山,便多是运用了“披麻皴”创作的。江南气候湿润,用水墨作画时,“披麻皴”技法最适合于南方的山体了。仔细看《富春山居图》里山体的笔触,运用了干湿结合的画法,使山体更加厚实巍峨,雾气缭绕,愈加迷蒙。
再比如“雨点皴”,这种皴法如同它的名字,多用细细密密且有力的垂直短线条,快速点化在纸上,让人看上去,似有疾风骤雨打在泥山上留下的划痕。这种画法,最适合在创作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山体时使用,它能很好地表现出黄土高原的疏松土质以及历经风雨侵蚀后的高原雄壮景观。
所以,通过“皴”,我们便可得知画面上的山来自何处。
每一位画家都有自己惯用的皴法。北宋画家郭熙,是“卷云皴”皴法的创始人;画家范宽,善用“雨点皴”;对中国传统水墨画山水画作出杰出贡献的米芾、米有仁父子,则独创出“米点皴”;元朝的画家倪瓒、清朝的画家弘仁,皆善用“折带皴”。所有的画家,都有自己善用的皴法,通过水墨笔触,营造出水墨山石的层次感,并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融入画中的山山水水。哲学思想在画中的渗透,也是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不同之处之一。
·背景知识
皴法,中国画技法名,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表现山石峰峦的,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有鳞皴、绳皴、横皴、锤头皴等。
·阅读思考
7.本文重在介绍欣赏水墨山水的技巧,但在介绍各种“皴法”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不少艺术创作方面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读后受到的启发。
8.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欣赏中国画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流问答,这使他们的音乐曲折、随机、自然、动人且富于变化。
2.①这支曲子中有许多流水般的音乐和抒情优美的旋律,有许多对大自然的感悟,这些与曲名中的“太湖”“风车”极为匹配。②“太湖”是成公亮先生的故乡,柯利斯先生的祖国荷兰则有“风车之国”的美称,曲名巧妙地暗示了两位音乐创作者的身份背景。③这首乐曲中含有很多对答式乐句,且为互动之作,命名为“对话”极为妥帖。
3.①文章前四段写的是聂卫平和大竹英雄开赛之前的情景:一是“我”临战之前的“闭目运气”自我放松,二是大竹英雄的关于“我是拿白棋吗”的发问。②作者写这两件事,意在表现中日两位大将临战之前的紧张心理,渲染了比赛的紧张气氛。
4.①开局后双方针锋相对以快对快,“创造了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午进度最快的纪录”一语凸显出对弈者的互不相让。②进入中盘后比赛呈胶着态势,双方锱铢必较、聂卫平忘了吸氧等细节正面表现出了对弈激烈,又借日本报纸“这是一场‘血的战斗’”之语侧面表现比赛的激烈。③进入尾声时,双方均进入读秒、共下了七个半小时、下没了棋盒里的棋子等围棋对弈中很少出现的局面凸显了比赛的激烈和残酷,读之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①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各种字体不同的美。如将草书比作“着华衣烈艳的女子”,突出其“必以异服取人”的特点;将篆书比作“穿了旗袍唱评弹的女子”,突出其“端丽”和华贵;将行书喻为一位“素衣女子”,突出其如“小桥流水”、绿雪诗意的特点。②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行书与草书、篆书进行对比,凸显出行书“克制是放纵的克制,放纵是克制的放纵”“亦有飒爽之姿,亦有缠绵之态”的妙处。通过比较,我们感受到行书兼具草书和篆书之长,又能避二者之短。
【参考答案】
1.①两位音乐家长期以来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音乐语汇,这使他们在即兴演奏时游刃有余。②两位音乐家在演奏中时时迸发出灵感的火花,这使他们的音乐充满美妙和神奇。③两位音乐家在演奏中互相理解,形成用音乐语言进行的交
6.少年时爱《寒食帖》,多是被外观吸引,如“羡慕那一笔一画里的气质”、爱“那样的大胆和浓墨”;而中年时爱《兰亭序》,更多的倾慕于其内涵和韵味,如喜欢它的“曼妙和随意,自然天成”“与生活化干戈为玉帛”“有了可亲可怀的民间缠绵”等。少年时是“外貌控”,追求视觉的惊艳;长大后更重内在感受,更欣赏自然与恬淡,追求内在的和悦。对书法作品的喜好的变化,源于作者阅历的增长、心境的更易和人生追求的改变。
7.①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单看水墨山水中“皴”的技法,中国古代画家们能够因地、因人而异,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皴法,如“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米点皴”等,充实了水墨山水的内容,丰富了水墨山水技艺。②艺术源自生活。任何一种“皴法”都是画家为了更逼真地表现其所在地域的山水而独创的。可见,无论艺术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与艺术家的生活密切相关,没有生活,便没有艺术;只有深入生活,才有美妙的艺术。
8.①欣赏画面所表现的优美风景。②感受画家的独特的艺术技巧。③体味画中所融入的画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哲学思想。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