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曹振国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阅卷报告之素材运用
湖北 曹振国
近几年,高考阅卷开始对故作高深的考场作文说“不”。作文阅卷标准这根指挥棒,开始指挥平时的作文训练。在今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鲜明的时代气息里,我们阅卷中欣喜地感受到一些值得肯定的变化。
高考作文,应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书写和表达。大时代的点点滴滴,国家在发展征程上的进步与荣耀,应在高考作文命题中予以充分体现。从时代土壤中生发出来的高考作文,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从现实观照中提炼出来的高考作文,才能让年青一代进入到现实深处,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国家发展现状。今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的考场作文中,具有时代鲜活气息的素材大行其道。试看下面的片段:
①京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唱词到唱腔,从服饰到妆容,她就像一个文化符号,使人说起中国,便有个黑脸的包公开始“哇呀呀呀”。而作为舞坛新秀,广场舞的兴起只在近几年,但鲜明的节奏、简单的动作使她迅速在大妈中流行,掀起了一股热潮。无论高雅抑或通俗,都能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偌大的广场,有空地,有戏台,台上是水袖青衣,台下是“动次达次”;台上人沉浸在戏中,或喜或嗔,或哀或愤,台下人陶醉在曲中,或进或退,或旋或蹲;有人品一杯香茗,跟着台上人摇头晃脑、念念有词,有人放下手中物什,跟着台下人旋转跳跃,舞步翩跹。
(选自《雅俗皆乐,幸福中国》)
②和谐,不仅是本邦内部的和谐,更是万邦的和谐。老子有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中国兴起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秉着“亲诚惠容,和谐万邦”的理念打造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富裕之路。往西,接通哈萨克斯坦,直到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向北,接蒙古、俄罗斯;向南,开老挝,经越南,至泰国。中国努力延伸橄榄枝,通“一带一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选自《以和为贵,万邦共荣》)
片段①中的素材运用,表达方式上有叙述也有描写,内容上有概述也有细节,体现了鲜明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片段②中,作者说“一带一路”建设追求万邦和谐,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富裕之路”,是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者关心时事,对国内国际大事非常熟悉,所以论述和观点才具有鲜明的时代针对性。生逢当下的伟大时代,高考作文也需要表现接地气的生活,需要体现出时代精神的高度。
文化内涵并不排斥古代的事例材料,相反,具有文化内涵的文章往往对素材有深入准确的把握,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达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试看下面的片段:
③第三个姿势是扫,扫一扫移动支付,扫一扫添加好友,扫一扫还能骑单车。这真是一个二维码的国度,扫一扫,解决了生活中太多的问题。中国成为一个移动支付大国,这出乎许多人的想象。但我们要看到这个生产青花瓷、茶叶、丝绸的国度,从来都没有停下探索新奇世界的脚步。中华民族勇于创新,在聪明这一点上从来都不需要过于谦虚:我们在看风水的时候顺便发明了指南针,在炼丹的时候顺便发明了火药,现在我们扫一扫,扫出了一个网商大国,扫出了淘宝购物的狂欢节。
(选自《读懂中国的三种姿势》)
④中华美食与传统节日“捆绑”在一起的并不少。在端午节,一家人一起,品尝纪念屈原的粽子,看赛龙舟,吟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秋节,一家人一起,分吃象征团圆的月饼,赏着圆月,唱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领略美食,领略传统文化,读懂中国人的情感世界,才能读懂传统的中国。
(选自《传统而时尚的中国》)
片段③中,“在看风水的时候顺便发明了指南针,在炼丹的时候顺便发明了火药”,用的虽是“古代四大发明”的常见素材,但因为善于由表及里地揭示本质——“这个生产青花瓷、茶叶、丝绸的国度,从来都没有停下探索新奇世界的脚步”,文章便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片段④中,直接拿端午、中秋两个节日的文化内涵“说事儿”,但并不显得平庸低劣。善于揭示本质,有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让素材运用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有人曾这样形容高考作文的写作过程:在高考作文中,我们与那个飘逸优雅的传统中国相遇,与瑰丽奇崛的汉语之美相遇,与这个高歌猛进的大时代相遇,与一个真实的自我相遇,并从中发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完成一场与汉语和时代的特殊对话。应该说,高考作文命题承担着一份历久弥新的使命:引导年青一代关注中国传统文明与现实世界,富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对国家、民族和人民充满责任感与使命感。再看下面的片段:
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有人选择自保,有人选择携手互助。相比于英国脱欧、美国修墙,中国反而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全球化浪潮中,帮助第三世界国家走出困境,帮助陷入死胡同的国家重回正轨。中国,一个屹立了五千年不倒,一个以和为贵的大国,尽自己所能地谋求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致力于推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构。在这一特殊时期,她展现出力挽狂澜的大国风范,展现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责任担当。
(选自《大国风范与责任担当》)
⑥我所认识的中国,强大、友好。“一带一路”经济带带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我国与他国的友好往来和贸易发展,可谓“双赢”。自古以来,中国以和平、友好的面孔示人。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增进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胡麻、胡豆、香料等食材也随之传入中国,汇集于中华美食。漠漠古道,驼铃阵阵,这条路奠定了“一带一路”的基础,让世界认识了中国。
(选自《我所认识的中国》)
何谓“国际视野”?就是从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评价本国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在国际交往中有恰当的行为与态度。何谓“家国情怀”?就是用“中国梦”的理想来凝心聚力,能够对“家”“国”概念作辩证思考,走出小“我”,勇担责任。片段⑤着力凸显中国在当今时代的大国风范与责任意识,体现了强烈的国际视野与民族自信。片段⑥则凸显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和平、友好的民族特质,也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习总书记在谈到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有“四个重要认识”的指示,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可以说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作文备考的关键词。
一篇好的议论文,材料要与观点融为一体,观点统帅材料,材料为观点服务。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好比鱼和水的关系:鱼因水而彰显生命活力,水因鱼而具有生机色彩。了解材料与观点的这种密切联系,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前提。除此之外,还要掌握运用材料的一些技巧,学会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这里结合两个不同档次的例文,做一些剖析。
【考场佳作】
大国展胸怀,尽款天下人
曾经风沙漠漠,驼铃叮当,如今“新丝路”迤逦绵延,高铁飞翔;曾经城市破敝,出行不便,如今各色单车手机一刷,轻松共享。中国,正在世界的东方,展开大国的胸怀。想要“秒懂”中国,只需点击关键词:开放和共享。
开者,不闭也;共者,不私也。曾经的中国,在古老的沧桑华丽褪尽后,背负着过于沉重的历史,身陷蒙昧的泥淖,固守着闭塞与悭吝。而今天,这个与时代一同新生的国家,除却束缚,敞开怀抱,在前进的特色道路上,挥舞着开放与共享的旗帜,步履稳健。
一个国家的关键词,绝不是“面上贴金”的装饰,而是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国民心理结构的融会与贯通。在个人生活层面,共享单车便是最生动的写照。日前,北京语言大学对在华留学生调查,票选出了他们心中的“新四大发明”,共享单车位列其中。小小单车究竟何以收获如此高的人气?细究原因,正在于它所突出的共享理念,迎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切中了时代痛点。轻轻一扫,双脚一蹬,资源优化看得见,环保意识在身边。如此共享,怎能令人不“赞”?拓展开来,政社合作“PPP模式”、丝路亚投行,无不深化着共享理念,让原本资源紧张的中国,有了自信大方的微笑。
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一带一路”更是彰显关键词的大手笔。正所谓“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新丝路跨越万水千山,将开放的信号传遍世界。前几日才落幕的“一带一路”合作峰会上,习主席向各国朋友们解读了“新丝路精神”,中国正热情地敞开怀抱,款待各方来客,拥抱崭新明天。亚吉铁路在东非高原上飞驰,新大陆桥在亚欧心脏处合龙。中国的开放步伐不断迈进,国人的开放心态也愈发深入。中国的形象,渐以展开的胸怀热情拥抱美好定格。
王鼎钧先生在《碎琉璃》中写道:“时代像筛子,筛得每一个人流离失所,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若将人换做国家,道理亦然。每个国家都面临发展的时代课题,而中国,正是经历了摸索与动荡之后,经时代流沙淘洗淬炼出的蚌珠,闪耀着开放与共享的光芒。
“厉害了,我的国!”开而不闭,共而不私,中国怀藏智慧与发展的美酒,“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以共享展中国气派,以开放塑中国形象——读懂中国,只在共享开放的豪情与胸怀间!
【赏析】
这篇文章在素材的选择、叙述与运用方面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特点:
①素材选择与时俱进,富于时代气息,新概念、新术语理解准确。文章从个人生活层面入手,准确转述在华留学生心中的“新四大发明”这一素材,展现出作者选择素材的准确性。第3段,作者着眼国家战略层面,由此及彼,信笔而至提及“政社合作‘PPP’模式、丝路亚投行”等概念术语,点明其中的共享理念,体现了素材选择的广博性与鲜活性。
②素材叙述方面,剪裁取舍得当,句式灵活多样。开头在概述引出“一带一路”等关键词,句式大体一致,材料转述得法。作者善于从生活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素材,仿用网络热词、借用网络佳句(“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体现了在生活实际中学习语言和运用素材的习惯与能力。引述台湾作家王鼎钧的话,以比喻句回扣全文,很有表现力。
③素材运用方面,技巧纯熟,逻辑严密。开头两段侧重异质对比。第3段紧扣“共享”,运用因果法分析原因。第4段从国家战略层面分析“一带一路”和“新丝路精神”,先将“亚吉铁路”和“新大陆桥”并举,对同质素材进行概括整合,进而得出自己的推断,运用了逻辑推演法,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
【考场病文】
万里长城与“一带一路”
说到中国,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想必是长城。中国有句古话:“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我国古文化的象征,朴素而智慧的中华儿女在上下五千年的时光中塑造了灿烂的文明,而长城正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明珠。
长城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用智慧和血汗奉献给世界的文化瑰宝。它最早修筑于秦朝,相传是秦始皇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而建造。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扩建,规模达到一万里,故称万里长城。但长城被中国人民崇敬,绝不仅仅因为它自身的巍峨雄伟,绵延万里;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象征。
长城的闪亮,不仅仅是因为它还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而更是因为它还是中国谋求合作与发展的象征。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史中,长城早就扮演起了“贸易站”的角色。汉人来长城边贸丝绸,卖陶瓷;而胡人则来到长城边贩良马。而长城以及以长城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则是最好的见证人。
时光飞逝千年,今天的新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长城亦不再是边贸站,但中国人谋求合作与发展的思想却未曾变过。想必你一定听说过“一带一路”这个新名词吧。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英国“脱欧”,导致昔日欧洲一体化局势岌岌可危;美国四处点火,进一步推行霸权主义。而就在此时,中国携手沿线伙伴,为干旱的大漠汇入一缕缕甘泉,各国积水成渊,汇聚成一条和平与发展之河。
“一带一路”强调包容发展、开放合作、互联互通、文明互鉴、和平友谊,它是助力人类社会在新时代实现共同发展的美好梦想。如今,中国——这个爱和平的友好大国,主动地挽起陆上、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牵起邻邦们的手,一起谋求合作与发展。古老的长城,古老的丝路终于绽出了新的光辉。
亲爱的朋友,你可以去参观古长城,从斑驳的墙砖上听那句镌刻在史册上血渍的呐喊——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你更应该在长城上远眺整个中国,看当代中国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胸襟。中国伸向远方的不再是干戈,而是通过“一带一路”输送出去的中国制造和中国文化!
【诊断分析】
这篇例文在素材的选择、叙述与运用方面有以下问题:
①素材选择方面,一些地方有游离主题的内容。文章着眼“长城”与“一带一路”两个关键词,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思路推断,作者将两个关键词的“有机关联”定位在“合作与发展”之上,本来这个关联定位没有问题,文章内容也确实在朝着这个方向论述,但有些内容游离主题。如第2段,论述长城修建的缘起以及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它的精神象征意义,这些与本文立论的角度——长城与“一带一路”都具有合作发展的共同理念,没有太大的关系,可以删掉。最后一段,论述长城在民族精神方面的意义作用,不是本文要论述的内容,也不必提及。
②素材叙述方面,剪裁取舍存在一些问题。不必要的内容出现在文中,导致论述游离主题;有的素材叙述没有始终朝着论点的方向,导致表述方面不够准确,也影响了议论的力量。如第4段,加线部分表述不准确,应改为“英国‘脱欧’,危及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合作发展的倒车;美国‘砌墙’,弃合作与发展于不顾,拉开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帷幕”。最后一段加线部分,“中国伸向远方的不再是干戈,而是通过‘一带一路’输送出去的中国制造和中国文化”表述不妥,要突出“合作与发展”的论述主题。
③素材分析方面,应该重点分析论述的内容,点到即止或隔靴搔痒,没有真正揭示素材蕴含的本质,导致论述缺乏精准度和深度。如第3段加线部分,仅仅举出长城所扮演的“贸易站”角色还不够,要围绕论点,揭示长城在边境贸易中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应改为“汉人与胡人合作交流,相处融洽,共同发展。历史上的中国,强大而友好,并积极地参与周边的合作与发展”。善于结合素材分析议论,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才是最重要的。
由这两篇例文说开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材料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它与论点有着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与论点保持高度一致,能够完全支撑论点。一般说来,所选材料要新颖鲜活,有时代气息。材料的“新”不仅指新颖鲜活而有时代气息的新事例、新人物,更应该包括新思想、新观念等。
叙述材料要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叙述的侧重点要因话题或观点而异,根据话题或观点的需要,对材料做定向限制,选取话题或观点所需要的某个角度或侧面叙述。能证明观点、围绕话题的部分要详写,和观点、话题无关的,要不写或略写。如果不懂得合理剪裁取舍,引述的材料占去了较大篇幅,重点部分往往无法展开,文章也就缺少“干货”重点。此外,要善于提取化用,根据写作的需要,对原素材进行部分提取,概括化用。
一要注意同质异质。同质素材叠加使用,可以增大容量,也可以加强语言气势。但同质叠加的素材要注重多维度,避免简单堆砌。异质对比,体现辩证思维,可以增加说服力。异质素材对比使用,要注意抓住对比点进行组合,要善于将对比引向深入,对截然相反的态度、方法、效果等进行深入分析,解释素材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二要注意逆向思维。对于同一则写作素材,有时反弹琵琶,从相反或相对的角度去思考,关注其微小、潜在甚至相反的可能性,从而引起新的思索,产生超常的构思和不同凡响的新观念。
对于现有的素材,进行全面、本质、客观、内在的分析,离不开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就是要求运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对素材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则素材,几乎都可以联系到相关的个人经历、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等。事物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的素材,本身就蕴含着发展性的道理;有的素材,在不同的特定时空下,会呈现出不同的价值点。同时,学会使用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运用全面的眼光分析问题,可以让论述多元化和立体化。
湖北省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