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须清除的精神垃圾

2017-02-16 20:53敏力
现代家长 2017年1期
关键词:礼貌家长老师

敏力

父母的一言一行,无论美丑善恶,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在身上。孩子是个超级模仿者,有着很高的复制能力,而且是个忠诚的学习者。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孩子有了坏脾气和坏性格,请先自我反省,是不是自己有哪些精神垃圾无形之中感染了孩子?因为孩子的坏脾气和坏性格与其说是从父母那里“传”来的,不如说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永远不要啰唆

1.保持冷静和理智。很多父母对孩子不满意时就唠叨个没完,其实孩子非常讨厌唠叨。作为父母,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冷静和理智。如果实在控制不了自己想唠叨的欲望,就替孩子想想,他需要的是民主、开明的父母,而不是唠叨的话筒。

2.重视身体语言。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与信任、重视与赏识,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亲吻、一个手势,都可以对孩子传达情感,而且比语言更有效。

3.以平常心对待孩子。有些父母常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给孩子,不管孩子是否愿意,也不管孩子有没有能力做到。一旦孩子不愿意做或做不到时,父母就会旧病复发,唠叨个没完。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父母又何必为难孩子呢?

4.转移注意力。父母可以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找一些有趣的事情做,也可以去朋友家聊聊天,或者把想说的话写在日记里。特别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别训斥孩子,可以到另一个房间平复一下心情。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与其令人生厌地唠叨,不如动点脑子,换一种让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

远离粗俗语言

父母要做到谈吐文明,说话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说话要讲场合。也就是说子女在与不在,说什么与不说什么要有区别。当别人谈论不好的话题时,若有孩子在场,要“顾左右而言他”,将话题转移。

2.说话要讲质量。要使用优美、真诚的语言,言为心声,要想语言好,就得规范人品。谦虚的人,不会说那些“一口气把太阳吹灭”的话;朴实的人,不会说无边无际的话;正派的人,不会说虚假、肮脏和不负责任的话。说话的质量,要靠不断地学习、锤炼得来。除了剔除语言中的不洁部分,家长还要吸收有用的语言,使自己的谈吐准确、生动、委婉,具有启发、诱导性和可接受性。

3.说话要风趣。父母同子女交流、给子女帮助,谈话是不可少的。说话人幽默、风趣,听话人才能做出积极的反应。

家长应充分认识到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虽然我们很难改变社会大环境,但完全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文明的家庭小环境。

不要迁怒于孩子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个人的压力都不小,宣泄不良情绪时,孩子不应成为父母的出气筒。那样做,只会让孩子的情绪也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当父母在工作、生活中感到不如意时,记得找一个合适的方法排解,别让孩子成为无辜的牺牲品。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可是为了不让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父母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为人处世要公正

父母无论何时都要给孩子做一个公正的榜样,这也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的处世之道: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原则,有公正的立场。当孩子犯错时,不要让他推卸责任,要求他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让他去勇敢面对。

不要动不动就歇斯底里

家长失控的怒火会影响管教孩子的效果。如果总是大喊大叫,孩子会从恐惧到厌烦最后到无动于衷。他会将你的话当耳边风,这样不管你是批评还是表扬,他都听不进去。

家长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要动不动就歇斯底里,要冷静地对孩子进行管教,允许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出错,要循循善诱,逐步阐明错误带来的危害,让孩子感到你的教导是客观公正的,而他也愿意真心接受。

不要让孩子绝对服从

教育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过高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分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国家长必须警醒,不要再以“溺爱教育”和“绝对服从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了。为让孩子拥有美好明天,家长要把原本属于孩子的自由与责任还给他!

父母在为爱倾尽心力、奔波忙碌时,请暂停脚步,思考一下:什么样的爱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难道必须扭曲孩子青春的枝条,让他绝对服从,才算对他的人生有所交代,才是真正的爱吗?

父母需要记住:爱,从来不是绝对服从。

收敛坏习惯

每个成年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隐忧,有了隐忧不可怕,主要看你怎么做。比如,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不是积极改变、寻找成功的途径,而是用自暴自弃和拉拢朋友来掩盖内心的自卑与不安。孩子会跟着父母学会这些恶习,更糟糕的是,孩子会有同样的心理。一旦孩子有了不健康的心理,他的成长将负载沉重的压力。

所以,父母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请收敛坏习惯,身体力行地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让孩子从你良好的言谈举止中获得心灵的营养,以及更好的精神扶助。

别在孩子面前说三道四

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他人的是非,更不要议论老师的是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也一样,有时候不免工作有疏忽。家长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发泄对老师的不满。缺乏辨别能力的孩子听了,会对学校的工作产生怀疑,继而难以接受老师的教育。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对中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首先,家长应以理解的态度对待老师,为孩子树立一个尊师重教的好榜样;其次,要给孩子讲尊师重教的道理,说服孩子消除对立情绪;再次,对老师的缺点进行客观分析,找机会以合适的方式跟老师交换意见。也可以带着孩子主动找老师,跟老师一起讨论教育问题,要求孩子支持老师的工作。一旦师生之间的隔阂消除,孩子自然能克制自己的行为,越来越遵守课堂纪律。

孩子喜欢模仿,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看到眼里,所以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随便议论别人,涉及是非问题,要认真地给孩子讲清道理,让他明白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不要含糊其辞。

灰色情绪会传染

确实,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不公正的地方,但大家还是努力想把这个社会变得更好。如果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社会,表面上看似乎没什么,但抱怨会渐渐植入孩子内心,久而久之,对孩子的性格、心智等造成巨大影响。孩子会对未来失去信心,性格会变得软弱,不敢承担。潜移默化中,他也会处处抱怨,先抱怨同学、朋友、老师,渐渐是兄弟姐妹,到后来是父母、社会,形成恶性循環,这对他的未来成长非常不利。

对父母来说,如果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某种自己具有的消极心态,一定要重视起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心态消极的父母应该重新塑造人格,使自己具备达观的人生态度。如果无法做到,应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调整心态,为孩子做好的榜样,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塑造优秀人格。

有幽默感的父母不会钻牛角尖,凡事留有余地,能使孩子看清事情的多面性,并且有改过自新的勇气,因为他知道父母会给他机会。这样的父母是极受孩子欢迎的,他能够从父母对待生活的轻松态度中明白,原来生活是这么美好,他的生活也会因此充满了欢乐。为了孩子,请父母停止抱怨,用更阳光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吧。

批评别像机关枪

要想让孩子乐于接受批评,父母就需要及时改正错误,不要批评起来像机关枪,甚至“老账新账”一起算。这样做,往往什么“账”也算不清。

仪表很重要

整洁的仪容是一种礼貌。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只有有礼貌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有礼貌的孩子、受人欢迎的孩子。

礼貌是一个抽象概念,需要每位父母在养儿育女的生活体验中,将礼貌化作生活中的点滴。为人父母者,可以穿着不高档,但一定要整洁清爽;可以没有高学历,但一定要谈吐文明,胸怀坦荡。只有如此,你才能培养出一个知道尊重他人,同时也被他人尊重的孩子。

要有勇气承认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父母有了缺点,不要极力掩盖,要有在孩子面前承认的勇气。一旦发现孩子受到了自己的不良影响,要和孩子一起改正错误。

“犯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谁都会犯错,包括父母。父母要放下架子,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改正,一起成长,让孩子在犯错改错中成长为好孩子,自己在犯错改错中成长为好父母。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礼貌家长老师
家长错了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