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他们的优点

2017-02-16 14:12顾红艳
青年时代 2017年2期
关键词:积极性少数民族自主学习

顾红艳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调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方面应该注意的方面,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认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在于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在此基础上,注重个体化教学与细节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思想意识。

关键词:积极性;少数民族;自主学习

一、引言

在進行少数民族学生预科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近几年预科学生对于汉语的课堂教学兴趣较弱,因而导致在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消极的学习行为,如:睡觉、玩手机、聊天、看课外书、以及无故旷课等。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心态,学习惰性大,无明确的动机,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课前不预习,课内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的现象普遍;而有些学生虽然基础很好,能力很强,但缺乏应有的自律性,厌学心理很强。

这些行为被称之为问题学习行为。心理学认为,问题行为即个体妨碍其社会适应的异常行为;或是个体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行为。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将问题行为定义为在严重程度上、持续时间上都超过其年龄范围、社会道德准则等所允许的异常行为。问题学习行为,指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正常学习规范、不满足正常学习要求的并影响自身或他人进行有效学习的行为。这个定义中有三个要素:第一,行为环境是学习环境;第二,定义中的“学习要求”指课程规定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内容范围要求和程度要求,“学习规范”指达到这个要求所使用的方式方法。所谓“正常学习规范”,由众多教育原则、规律、方法、策略所约束或构成,正如问题行为定义中的“行为规范”由众多道德、法律、文化、社会俗成等所约束或构成一样;第三,这种行为严重到足以影响了自身或他人的有效学习。

为什么在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即通过汉语水平考试,顺利进入专业学习的情况下,学生仍然会出现以上的学习行为问题呢?

在我们的观察和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发现在问题行为较多的学习者中,普遍存在如下想法:(1)认不认真学都能过考试;(2)课堂上讲的知识没有什么用;(3)课本材料比较枯燥;(4)与教师交流少,得不到老师的肯定;(5)自制力差,无法约束自己;(6)基础差,即使努力也不能通过考试。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出现学习问题行为,也许是多重因素促成,而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因而,我们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时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我及学生本人的影响有多深刻。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下,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很强,而我也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知识,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教学内容。这样的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们都会很开心,走出教室时会纷纷给我说“老师再见!”或是“老师辛苦了!”。我也会很开心,有时走在路上会不由自主地哼起歌来。反之,说“再见”的学生就会少,而我也会心情低落。因而在课堂上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或是学生都是十分有利的。

怎样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相信每一位教授汉语的老师都有自己的不同的尝试,或是“强硬”政策,或是“亲民”政策,其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学习,快乐的学习,使他们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优。虽然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已经学习了很多年汉语,但汉语对于他们来说毕竟是第二语言,我们不能对他们要求太高,只能根据他们现有的能力提出相应的要求,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增强他们自主学习汉语的能力,而这种自主的学习能力一定是建立在自信之上的,没有自信,也就没有自主的学习。凯勒的ARCS动机设计模型是动机激发代表性理论之一。ARCS模型将动机激发划分为4个过程:引起并维持注意(Attention)、促进相关性(Relevance)、树立信心(Confidence)、产生满足(Satisfaction)。我认为在这四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的就在于树立信心(Confidence)、产生满足(Satisfaction)。而要加强这两方面,我们就必须改变我们传统的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不能只以学习成绩作为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在学生身上发现更多的优点,让他们明白“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让他们在自身的优点上找回更多的自信,有了自信,才能更好地接纳自己,更好的学习。自信的人就更可能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真正提升自我、发展个人潜能的事情上。而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时,即使不问结果,结果通常也会比较好。以下是自信与自卑的心理机制的分析。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要让学生建立自信,一定要让他们无条件的接纳自己,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自身存在的价值不容置疑。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接受他们的不足、失败与不完美,而不应该随意地给学生贴标签,因为学生会在潜意识中把这种标签内化为自身的特征。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接纳他们、帮助他们建立失去的自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因他们不同的年龄而在心里设定不同的要求,也会顾忌到孩子的不同感受,怕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在高要求、高标准下受到打击。同样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我们也应该有这种小心翼翼的态度,以免学生在高要求、高标准之下对汉语只有担心和焦虑。米兰大学的马西米尼(Massimin)和卡里(Carli)认为“挑战”与“技能”有8种组合关系: (1)高挑战和中等技能:激发; (2)高挑战和高技能:心流;(3)中等挑战和高技能:掌控;(4)低挑战和高技能:厌倦;(5)低挑战和中等技能:轻松;(6)低挑战和低技能:淡漠;(7)中等挑战和低技能:担心;(8)高挑战和低技能:焦虑。如图3、图4所示:

因而给学生安排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做到难易适度。太难或太容易,只会让学生产生焦虑和厌倦,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易程度应随学生的能力增强而加深。太难的内容,学生一时半会接受不了,无法应用到生活中,也就无法对知识进行强化。学过但却不能掌握应用,这对学生的信心是种打击,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汉语的兴趣。太容易的内容,学生可以轻松掌控和应对,在心理上必然对课堂学习不重视,学不到新的知识也会使他们对课堂教学失去信心。这两种情况,都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那么大家会说,一个班级四五十人,使用的为同一本教材,这必然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高挑战,而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低挑战,我怎么才能兼顾到每个人的能力水平呢。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的个体化与细节化,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标准,要求不同能力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标准;或是同一层次的标准下完成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这时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技巧,还包括怎样组织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怎样根据对象设定问题的方法,怎样根据问题选择完成者的方法。如在课堂上提问的对象不能带有随意性,应该在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提问个别学生,以做到个体化教学,并兼顾班里每一个人。学生回答后要及时给予肯定,如一句“回答的很好”或者“好,非常好”都会给以学生极大的信心。有时教师为了给学生信心,也要耍点小聪明,如在对待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时,在巡视指导学生做题时就更要了解他的做题情况,提问他时尽量问他熟练的问题,并在他回答后给予鼓励,这样就会使他慢慢摆脱害怕与焦虑的心理。有时我也会在做练习巡视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之后,又当众问他同样的问题,这时学生总是带着“狡猾”的神情来回答,当我赞扬他回答的很好的时候,他总是会心地与我相视而笑。之后他在学习上表现出的极大热情,给我带来不少惊喜。看来教师在课堂中耍点小聪明,注重教学中的细节总是会有回报的。

(二)虽然前面讲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大的影响作用。但这还不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大因素,如果要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积极性,就要谈到第二个方面:教师的态度。即教师看待学生的态度,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可以影响学生选择什么态度来上课。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具有先天的学习潜能,教育应当把这种潜能激发出来,成为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之成为自我指向的学习者。古法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做为教师,是要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学生自身优点挖掘出来,让他知道,让他在不断的自我肯定中增强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兴趣,而每个人的缺点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活的磨砺中越来越少,但却不会永远消失。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在成长的某个阶段都有使其骄傲的闪光点,如果我们不是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只是一味地放大他们的缺点,我想我们毁掉的不只是一个孩子的信心。

三、结语

因此,我认为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要结合学生的民族特点应用教学方法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他们,接纳他们,肯定他们的优点。激发他们先天的学习潜能,一个自信的学生自然会使我们惊喜。

参考文献:

[1]石晓春.2013.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3).

[2]卜彩丽、赵红敏.2013.沉浸感理论在网络学习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9).

[3]文书锋、胡邓、俞国良.2010.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积极性少数民族自主学习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