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循环经济的政策启示

2017-02-16 13:27张琬雨
青年时代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

张琬雨

摘 要: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投入、产品生产、消费排放的全过程中,全面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机制和能量传递方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实现经济活动成本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效益最高化,是一种新形态的经济。本文将就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政策启示进行探讨。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经济;超非线性经济;自循环;自然生态系统

在经济形态的演化下,人们迎来了工业经济时代,诚然,工业经济时代的到来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此,人们提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形势有效解决了传统工业经济的污染问题,有着显著的优势。

一、循环经济的本质

(一)资源再利用的自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物质流动的途径,传统经济的的物质流动程序多为“资源——产品——废物”,而循环经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生產废物在利用的环节,将经济活动整合成“资源——产品——废物——废物再生资源——产品的反馈式流程”。

按照实施情况的不同,循环经济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发生于企业内部不同产品生产中的“小循环”、发生于产业集中区内的企业之间的“中循环”和发生于社会层面社会服务消费的“大循环”。

循环经济通过生产废料在经济生产活动中的自我循环,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达到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开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作用效果,是经济与环境得以和谐共生,一同发展。

(二)生态型经济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方式和能量流动方式与循环经济中的资源自循环和能量阶梯递减形式十分相似,恰到好处的符合了“经济”的规律。循环经济便是运用了生态系统中的规律,模仿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的生态型经济。

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机制重建了经济系统,使其可以按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式运转,在实现“产品循环”和“废物循环”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的回收能量,并将这部分能量运用于诸如发电、产热等方式上,基本可以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经过长期的进化和自然选择过程,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十分完备,而循环经济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非克隆式的模仿和调整,撇开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弊端与缺陷,使资源配置的运作和调节达到最有效、最理想的状态,是一种仿生型的生态经济。

(三)超非线性经济

工业化运动以来,线性经济一直有消耗高、污染大的弊端,而循环经济在系统内在的作用机制来看,是一种良性的超非线性经济。

线性系统往往为单向作用的因果链条,各部分之间互相独立互不影响,而非线性系统各部分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和作用,使整体不再简单的等于各部分的总和。循环经济将“生产废料”作为媒介,反馈并整合出经济系统中的交互作用和自循环作用,使其产生良性的效果。

由于各部分的相互配合,循环经济体现出主动性、自调节性、组织性的机动性行为,在经济系统失衡时,各部分通过信息的互换和交流,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在一定范围内协调经济运动,使循环经济获得更大的效益总额。

二、循环经济的政策启示

首先,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目光不能太过短浅,应有长远的考虑,将视线放远放宽,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循环经济实体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考虑自然资源、产业分布、废物利用等情况,结合实际数据,对循环经济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设计,争取使最大范围的经济活动进入循环经济系统,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其次,发展循环经济要有技术上的支持,使其可行性和科学性得到保障。循环经济作为一种超非线性经济,各部分之间的配合密切和谐与否关系到整个经济系统是否能够顺利运作,因此要从技术层面设计可靠的循环经济系统,建立健全实体中各产业的责任落实、利益分配、风险共担的体制。

最后,尽管循环经济立足于环境保护,但必要的经济效益不可或缺。循环经济不仅仅只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发展经济也是循环经的一大目标。没有经济效益的活动并不属于循环经济,因此,对于循环经济项目的建设,除却对技术可操作性的确保,更要对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探讨论证。

三、结语

循环经济所带来的经济收益远大于传统经济模式带来的收益,不仅能够将污染排放降至最低,还能更高质量、高效率的利用资源,减少开采资源带来的人力物力的耗损,极大的降低社会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和产品,是经济模式转变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震.陕南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汉中市勉县为例[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2] 梁达航,杨雨晨,韩东山.化工企业对循环经济的影响[J].四川水泥.2016(11).

[3] 张冉,段新芳,王瑞.林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6(10).

[4] 杨洁,赵惠强,王小鹏,何启明.绿色发展背景下生态脆弱区循环经济协同发展及预警分析——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6(11).

猜你喜欢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
文化自觉与海南绿色崛起的关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