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帅
十二月的黑龙江早已冰封,即使是大车也能稳稳当当的开上江面。走到江边,一眼就看到了写着严禁越界的木牌,站在冰面上,向对岸望去,葱葱郁郁的树木遮住了冬日里的俄罗斯。人还没过界,来自俄羅斯的信号却已经来到了手中的手机,正惊讶的功夫,手机就毫无征兆的冻关机了。
这里是中国的最北方——有神州北极之称的漠河,冬季长达8个月,刚刚进入十二月,气温就已低至零下37.3摄氏度,泼水成冰的游戏让人为之惊叹。
冰天雪地的漠河已不仅仅是一个旅游胜地,还是中俄原油管道的首站,每年承接着从俄罗斯远东输送而来的1500万吨原油。而且在下一个冬季,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下简称“中俄二线”)也将建成通油,2018年1月1日之后,漠河的输油站每年将承接3000万吨的俄罗斯原油,一直输送到油城大庆。
大兴安岭与管道
从漠河往南走,正在建设中的中俄二线就进入了广袤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这里本没有多少路,随着管道的铺设,才有了几条像样的公路,电力也随之覆盖过来。美中不足是没有丝毫的信号,在林海中穿行,时刻透露着一股无人区的恐怖。
冬日的大兴安岭,除了白桦树几乎没有丝毫的生机,沿着已经成为大兴安岭一部分的中俄原油管道(漠大)一线,中俄二线的建设总算又给寂静的山林带来了一些生机。黑管道、绿帐篷、黄焊机和红色的工人,灰白的天地里多了许多色彩,也有了动静。
大兴安岭起起伏伏的山丘让管道也开始翻山越岭,遇到特别陡的山坡,还需要人步行跟随遥控专业的机器“抓”着管道上山。除了雪,被机器履带翻出的散碎土壤也冻得生硬,踩在脚下像踩在钢珠之上,一路边走边滑,之后就是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
虽然绝大部分时间都很冷,但是也有不怎么冷的时候,空气还好,土地却经受不起。寒冷时候,由于土壤中水分冻结和冰晶的增长,地表会隆起,当气温回升的时候,随着冰的融化地表又陷了下去。
埋到地下的管道自然不能上下跳动,中俄二线首次使用了热棒技术,通过热棒将地下的温度进行传导,保证管道的稳定和安全。
极寒、原始森林、冻土,或许还有境外俄罗斯的一些故事,通过一条管道串连了起来。
嫩江盾构
加格达奇被誉为“林海明珠”,大兴安岭在这里开始收敛起它的蛮荒气息,林海慢慢褪去浪潮,深沉的土地的味道越来越浓。
相比无穷尽的白桦树背景,放眼望去都是宽阔的大地的时候,竟感觉少了许多的立体感。黑土地被白雪遮住了身子,大片大片的白色看得久了使头脑变得昏沉。这样的画面里,黝黑的原油管道像一根墨线,将白色分割成两块,黑土地也终于趁机露了出来。
在广阔的平原上,全自动焊机器大显身手,中俄二线管道像一条奔腾的龙,大剌剌的向南开进。据悉,中俄二线工程是迄今为止采用全自动焊比例最高的长输管道。在寒冷的天气中,全自动焊机组一面全力前进,一面对焊口进行仔细的处理和检测。
管道的延伸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遇到“特殊情况”,面对江河之时,利用盾构(隧道掘进)前进显得更加高端,比如说嫩江盾构。
嫩江北岸为始发井,南岸为接收井,两口竖井,一条隧道,便可穿越嫩江。当然,实际施工并没有描述的那么简单,穿越长度1245m(两竖井中心距离),隧道内径3.08m,计划的工期就要11个月。
戴上保暖结实的安全帽和专用的胶皮手套,走上回环往复的铁制楼梯,慢慢下到18米深的井下。在井底向上望,坚硬的井壁和冰冷的铁梯让人心生寒意。进入隧道,气温似乎略有上升,眼镜上蒙上了一层白雾,隧道深处逐渐变得模糊,只能慢慢前进。虽然掘进仅一百米左右,但是感觉整个过程十分漫长。
除了工程和环境本身的事情,管道走进黑土地还要和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打交道,管道沿线出现了抢栽、抢种、抢建等“三抢”行为,若要在那里施工就需要支付巨额的赔付金。
在嫩江,北岸的始发井场地,当地村民在始发场地抢建林蛙场,面积约为225亩,而施工用地仅7亩;南岸接收井场地,当地村民抢建大棚覆盖,且在大棚内种植名贵药材,面积约75亩,而施工用地仅为6.5亩。
走出林海和极寒地带,管道变得活跃了许多,全自动焊和盾构都让工程充满了趣味,但是也遇到了“三抢”这样略显尴尬的阻挠。真可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