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以曲而欲达,情以婉而欲深
——高考古典诗词“对写”手法鉴赏例谈

2017-02-16 22:32贵州毛永健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7年3期
关键词:抒情思念手法

贵州 毛永健

笔以曲而欲达,情以婉而欲深
——高考古典诗词“对写”手法鉴赏例谈

贵州 毛永健

不管高考古典诗词的命题形式如何变化,其设题方式始终无法背离思想情感与艺术手法两个方面。而在诗词的艺术手法中,“对写”则相对冷门,考生鲜有知悉。事实上,对写手法在高考实战中至少出现过两次。一次是200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所鉴赏诗歌为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命题者设题为“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参考答案为“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来表现思家的,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

答案中并未直说“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为对写手法,但这两句诗确实是运用对写手法的典型。另一次是2010年江苏卷,所鉴赏诗歌为王昌龄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命题者设题为“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具体分析”。参考答案为“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答案中出现了“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主客双方”等表述,却未将“主客移位”这一对写手法的显著特点明白无误地凸显在答案中,这大抵是命题者为降低答案的难度系数为之。当然,“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两句诗也是运用对写手法的典范。

那什么是对写手法呢?所谓“对写”,即人们惯常称呼的“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所谓的“主”,指抒情的主体,也即抒情主人公;所谓的“客”,指抒情的对象,也即抒情主人公情之所指的人或物。运用了对写手法的诗词,作者在表达主观情感的时候,往往不从自身写起,而是把抒情主体“我”放在客体的位置,把客体放在抒情主体的位置,假想客体对“我”的思念、牵挂、留恋、期待等,进而达到表现“我”对客体的思念、牵挂、留恋、期待等复杂情感的目的,更能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事实上,对写手法的运用,最早可追溯到《诗经·周南·卷耳》,该诗后三章以思家念归的征人口吻来写,反复铺陈他在旅途中的辛劳和愁思,从而将思妇怀远盼归的惆怅之情从征人思归这一角度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此后,用对写手法表现思乡怀人的诗词便颇为多见。

1.推己度人,悬想客方以传情

“对写”是曲笔的一种,在思乡怀人的诗词中较为常见。这一类诗词的抒情主人公,往往是游子、征夫等离家在外的羁旅漂泊之人,由于处境困厄、仕途多舛、人生失意,又往往会在诗词中实写自己思念亲友、怀念家乡的情愫。但是作者为了达到语言含蓄蕴藉的目的,不会简单地直写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而是会从其亲友落笔,以亲友对自己的所思所为来表现自己对亲友的怀念之情,如此曲笔,让自己的思念之情更为曲折浓酽。评论家沈德潜针对对写手法曾说:“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由此可见,写客情终究还是为了达到加倍抒己情的目的。

例1: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由月宫的凄清,引出入骨的相思。然而,诗人却并未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来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而是在三、四两句中,采用对写手法,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至极,却愈显出诗人痴情。

例2: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这首边塞诗,原本要抒发的是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但是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用了对写手法,一句“无那金闺万里愁”,显得十分委婉曲折。诗人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却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解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造成的。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显得情深意切。

例3: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这首词所抒之情为乡关之思。“故乡遥,何日去”点明时间地点,“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五月渔郎相忆否”这句使用了对写手法,不言自己思念家乡友朋,却问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主客移位,从“渔郎”思念自己的角度来抒发对家乡的思念,更衬托出“我”对家乡亲朋的思念。

2.落笔于物,无理而妙以移情

借物抒情,移情于物,也是对写手法中常用的表现方式。作者将抒情主人公的主体情感转移到客观外物之上,通过外物折射观照自身情感,以使主观情感客观化,抽象思想具体化,从而达到于优美意境中表情达意的目的。此外,移情于物往往伴随有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上看似乎违反一般生活情况及思维逻辑,但是无理的描写和叙述,却更深刻地表现了事物特征及个人感情。看似无理,却更有诗意情趣,能够更好地抒发主人公的难表之情。

例4: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诗人采用落笔于物的对写手法,配之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创造了童话般的意境。首句先写湖上旧居的春日风光好,后三句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拟写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符合春日和风拂柳的情景,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惜别之情。

例5: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歌尾联采用了对写手法。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养育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自己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越发显出自己恋乡情深。诗歌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例6:

劳劳亭

李 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本诗三、四两句运用了对写手法。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设想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变绿,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变绿,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明明是诗人不忍送别朋友,却不直说,借春风的不忍来凸显自己的不忍。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情感化身。

3.反弹琵琶,言此意彼以显情

古典诗词中的“反弹琵琶”,是一种打破常规思维、从反面或侧面构思以显示与众不同思维的表现方式。也即作者本欲表现某一种情感,但在表达时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人心理,故意从反面落笔,通过反弹琵琶的方式来表现情感。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方法,其实也是对写手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7: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 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诗人运用了反弹琵琶的对写手法。在古诗词中写梦原本就包含了介于希望与绝望之间的极深沉、极痛苦的感情,但是元稹更推进一层,把不能梦的原因做了近乎离奇的解释:我本来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和你梦里相逢,过去也曾多次梦见过你。但此刻,我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所以“惟梦闲人不梦君”。也就是说,诗人由于心神恍惚,不能自主,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有梦见自己的朋友。明明想梦见,却言不能梦见,这就把无限凄苦的心境写得入木三分,内容也更为深广了。

例8:

菩萨蛮

韦 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中运用“对写”的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两句。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这里作者正话反说,“似直而纡,似达而郁”,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他想还乡,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表面上写得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其中蕴涵的却是对故乡欲归而不得的郁结之情。末句“还乡须断肠”是“游人只合江南老”的原因,因为回到那战乱烽火弥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作者欲归乡而不能,所以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语,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作者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倍增其哀,语尽而意不尽。

例9: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诗歌三、四两句,诗人借山寄愁,运用了反弹琵琶的对写手法。大凡登高,没有不希望看得远的,因而一般的登临诗总是对眼前有山、云遮断视线而表示惋惜,但这首诗一反古人作诗窠臼,偏说希望有山遮住视线,免得见到中原,更加深自己的沉痛。诗人通过“不想看”而更深沉地表达了对中原的怀念:由于“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诗人通过望之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雪、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4.刻意曲笔,借客之问以达情

曲笔抒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惯用的表现手法,而“对写”又是曲笔手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在某些诗作中,作者原本要抒发的是一己之私情,但不直说,而是借助虚拟的想象,通过别人之口说出,从而显得婉转含蓄,意境深邃,虚实相生,别有韵致,可谓匠心独运。正如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所说:“代为之思,其情更远。”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亦说:“笔以曲而欲达,情以婉而欲深。”

例10:

别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尾联运用了对写手法。友人的远去,自然激起了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因而他的临别赠言,听来令人心酸:如果遇到打听我的人,请转告他们,我已被“青袍”所误。“东道若逢相识问”,诗人通过假想朋友打听自己的情况,来表自己对朋友们的思念之情;表面上是对朋友们的劝诫,实则是发一己之牢骚,假借朋友之问,以“青袍今日误儒生”来抒发自己久抑心头的忧愤,以及雄才无以施展、仕途坎坷不平的感慨。

例11: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歌的三、四句运用了对写手法,原本是诗人表达思念洛阳旧友之情,却通过“洛阳亲友如相问”来委婉表现。“冰心”“玉壶”象征高洁清白的品质,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诗人的目的,是想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亲友,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诗句因运用了对写手法,显得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例12: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尾联使用了对写手法,表现作者对自身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中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迷津欲有问”显然是孟浩然故意设问,言在此而意在彼,以展现自己隐居与从政的纠结。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将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上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面对不可预知的前路时的迷茫心情。

5.假想团聚,虚拟快乐以衬情

古代诗词中,意象“梦”多与闺阁爱情、相思离别、思乡怀远相关。作者们善于将相思之情通过梦来表现,无论是梦中的相会相期、梦醒的惆怅感伤、梦断的悲哀孤独,还是梦难成的绝望凄凉,都饱含了沉挚的相思之情,令人叹惋。总之,古诗词中回忆或设想与对方相聚时的欢乐情景以反衬今日的相思之苦,并倍增其苦的写法,也是对写手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13:

客中忆二女

高 启

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

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

此诗作者未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采用的是“主客移位”的对写手法。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借助梦境,虚写回忆中两个女儿一起在门前等候父亲归来的样子,并想象她们在灯下依偎在母亲身旁,看着母亲缝制衣服的情景。作者不说自己思念妻儿,却虚拟出如此其乐融融的景象,反衬自己流落异乡的凄怆以及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例14: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诗用笔曲折,蕴涵浓浓的情思。首句以设问领起,一问一答,一实一虚,第二句转入写景。三、四句运用了对写手法,写作者想象将来相聚时的情景。作者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的欢乐。在前人的诗作中,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是李商隐的独创。假想团聚的目的,是为了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思念之情。

例1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下片前五句词运用了虚拟梦境的对写手法,以乐衬悲。“夜来幽梦忽还乡”,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熟悉,她的情态容貌,一如当年,正在梳妆打扮。但是夫妻相见,却没有久别重逢的激动,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已经逝去,这是词人把现实的感受融入了梦中,让人顿觉无限凄凉,进而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曾针对对写手法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作者巧妙地运用对写手法,将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曲折含蓄的缘故。例如元代杂剧大家郑光祖《醉思乡王粲登楼》中的【红绣鞋】:“泪眼盼秋水长天远际,归心似落霞孤鹜齐飞。则我这襄阳倦客苦思归。我这里凭栏望,母亲那里倚门悲。怎奈我身贫归未得。”曲中的“我这里凭栏望,母亲那里倚门悲”两句就运用了对写手法,细腻传神地描绘出了母子两人相思苦、苦相思的情景;前一句为实写,后一句为作者的想象,一实一虚,尺幅万里,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运用对写手法的古典诗词,往往由此推彼,由彼及此,实中有虚,虚中见实,虚实相衬,含蓄蕴藉,婉曲动人,使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显得更为真实浓烈。一如纪晓岚所云:“纯从对面着笔,蹊径甚别。”亦如王世爽所言:“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如此写来,感情自然更为深沉,艺术感染力也自然更为强烈。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抒情思念手法
点赞中国为抒情女高音而作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会抒情的灰绿
思念
抒情和说理,“宗唐”和“宗宋”
君去后,酒暖思念瘦
思念那么长,寂寞那么凉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