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想象的翅膀 阅读文章学语文

2017-02-16 15:14问玉银
关键词:冰花想象儿童

问玉银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实验小学)

乘着想象的翅膀 阅读文章学语文

问玉银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实验小学)

语文是语言、文学的简称。她能表情达意,能丰富我们的阅历。在学校里,学生们可以和她对话,所以教师在执教语文这门学科时,就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想象,畅游其中,学习、感受语文的魅力。有了想象,文章才会变得多元立体,知识也会变得容易掌握,学语文即是一种快乐。

阅读教学 想象 寓教于乐

想象,谁都会。从牙牙学语的孩子到鬓发苍白的老人,可以这样说,我们的生活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想象。乘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个人的梦想和实践的真实综合世界里……

“想象——梦飞得更远更高,想象——生活得诗情画意,想象——人间天堂在身旁……”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幸和一群爱想象的孩子为伴,和他们一起,想象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意义。

“想象——和小树争长高,想象——和小花比美丽,想象——和小鸟齐歌唱……”

由此不禁引发我的思考:为什么不把想象带入语文阅读学习中去呢?何不让我们每位老师都成为想象大师啊!带孩子在阅读的海洋里“想象——欲于天公试比高,想象——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异同,想象——身临各处美景……”体验这一个个过程,分享这一篇篇美文,收获这一段段历程。

一、想,让文章立体化

其实所谓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的经验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通过想象可以让文章立体化,更易让孩子接受,从而更好地消化、吸收。

1.通过插图想

翻开现在的语文课本,我们可以发现它就像是一本精美的故事书,每篇文章几乎都配有惟妙惟肖的插图。记得我国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插图想象,可以再塑文章。如在学《拉萨的天空》一文时,许多同学都没有亲身到过拉萨,所以也不曾有对“日光城”那蓝宝石般天空的感受。课堂上,让学生看着图来描绘,拉萨一会儿变成了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一会儿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特别是天空与河畔、草地的映衬,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她的色彩之美、文字之美。

2.通过文字想

课本中许多文章的文笔优美,这些优美的语句往往能吸引住很多同学的注意力,但是我们的目标决不仅此而已,透过这些语句,我们可以让它更美。现代诗歌《荷花》一文向我们描述了池塘中雪白的荷花在跳舞,同学们抓住“蜻蜓飞来了,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由此想象“还有谁来了?”瞬间,蝴蝶、青蛙、鸟儿……都赶来了,让文中荷花的舞姿更加美妙。其实,我们知道,学习着的孩子们此时也来了,正通过他们独特的想象感受着荷花的美。在成语故事中,又是另一番想象的天地。在《狐假虎威》的课堂上,同学们就像是小导演,在拍摄动画片,除了人物固定的动作语言,还增添了个性化的对白、心中独白和绘声绘色的神态,这些都让文章有了生命。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文章留有“空白之处”,即作者有意留下的艺术“空白”。教学时,教师先要指导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文字,获得信息,在学生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恰当地设置疑问,启发学生想象,以想象填补“空白”,让文章丰富起来。《花瓣飘香》中的作者受到小女孩的启发,也到集市上买了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母亲,一盆送给小女孩,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呢?通过这个想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还可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达到三维目标。

3.通过情节想

在教学中,要尽量唤起孩子们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或者延伸故事情节,或者补充课文内容,或者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或者深化文章主题,从而加速他们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而不再是为学文章而学。学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后,我和同学们一起想象了沙漠旅行结束后,小骆驼又遇见小红马的情景,同学们畅所欲言,有对文章的理解、再加工,有课外知识的拓展补充……大家的接续想象使文章更加完整。

4.通过标点想

阅读教学中,除了关注文字外,标点也是会说话的语言。课堂阅读教学中,如能抓住不同标点的作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来学语文,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感叹号又有什么样的情感表达?问号表达了作者心中怎样的疑惑?这些都是想象的出发点,阅读的起始站。

正如著名作家雨果把《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编辑部后,一直没有消息,他便寄信询问,一个“?”便是信的内容,很快他收到了回信,一个“!”让他安心。不久,作品发表了。“?”和“!”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充分想象。因此,会读标点,会从标点开始想象的课堂一定是丰厚的。

5.通过多媒体技术想

现在的课堂,我们引入了电子白板,引入了互联网,这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

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借助声光电的配合,适当地使用也能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从而通过想象来学习。说明性文章《海底世界》一文,向我们介绍了海底声音、动物、矿产。在学习时,为体验海底的神奇和美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海底声音的特效,一阵阵“啾啾”“喳喳”的声音,让学生们满怀好奇,大家纷纷猜测起来,“像小鸟的声音”“像小狗的声音”……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也很好地感受了海底世界的奇妙。

二、想,让知识面开拓

对于孩子来说,课本就是他们看世界的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可以了解大千世界的神奇,探索大自然的奥妙。让我们一起来打开这扇窗吧!

《变色龙》——大自然的奥秘。想变色龙的色彩,想变色龙的“一目二视”,想和它一样能保护自己的枯叶蝶……

《田园诗情》——异国他乡的美丽。想荷兰的奶牛,想荷兰的草原,想荷兰的家禽,想荷兰忙碌的船只,想身临其境……

《长城和运河》——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想长城的建筑,想运河的开凿,想更多的人间奇迹……

三、想,让学习活起来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们更多的是愿意带着自己的已有经验走向课本,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究走进课文,带着课文中的新鲜知识投入生活。

冬天大家都看过雪花,但没有多少人留意过冰花,所以教学《冰花》时,我们由歌曲《雪绒花》开始。大家画的画,剪的剪,贴的贴,愉快地进行雪花到冰花的联想,学习课文时,大家也都情不自禁地跟着文章说起来:“玻璃开花了,玻璃开花了!真漂亮!……”

课到这儿还没完,没隔几天,同学们仿照冰花做成的窗花成了元旦的装饰物,成了创意布置。突然有一天有孩子跑到我面前,告诉我班级的窗户上有了冰花,没想到他们会记得那样牢。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而非一本教科书。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实践探索告诉我,语文教学充满了趣味,通过想象,玩与学可以结合得那样紧密,看来想象不仅架起了生活和文章的桥梁,还架起了学生和教师的桥梁。

责任编辑:肖延斌

家庭教育成功的指标

家长对于儿童教育的概念,第一是要宽容、善待儿童,保护他们正常的生活和身心健康,这是一种最重要的教育。第二是等待。早期教育不是提前教育,3岁不会的事5岁做得很好,5岁不会背的东西6岁不成问题,三年级不会做的题四年级轻轻松松,着什么急呢?它满足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是家长的虚荣心!第三是解放。陶行知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耳朵,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第四是发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孩子发现他的自我,发现他的个性。

更为具体的呢,第一,身心健康比名校更重要。对于孩童来说,身心健康无疑是最重要的。“健康第一”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体现在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上,使他们热爱户外活动。

第二,是人格养成。家长要提炼并关注孩子的情商,而不是片面强调智商,使他成为一个大气、包容、有爱心的人。所谓3岁看小,7岁看老,看的并不是会背几首唐诗,而是遵守游戏规则,有感恩之心,乐于助人、有宽容心、为人正直、学会尊重、乐于分享、善以待人,等等。

第三,与书为友,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对儿童而言,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个性和兴趣、好奇心、想象力、热爱阅读等,是全世界通行的、能使孩子终身受益的早期教育,比那些考试排名、竞赛证书重要得多。

第四,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很可惜,现在很多家长只知道分数和名次。其实今后的竞争,将越来越不是“争第一”,而是“找唯一”——找到不同于别人的、真正属于你的独特的优势。

究竟该不该让孩子上特长班,如果不学,是否会“输在起跑线上”?这并没有普遍适用的方法,关键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和条件出发,顺其自然,因材施教,而非强加于人。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一个家长能为孩子所做的,是提供尽可能宽松的成长环境,在这一过程中鉴别和认识孩子真正的爱好和习性,加以引导和培养。

这样,我们可以归纳出家庭教育的成功指标了。

1.孩子在幼年与书籍为友,与书结伴,从而奠定孩子的精神底色,促进孩子的精神成长。

2.合作性。预测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能走多远,能不能成大器,不是看乖不乖、听不听话、学习好不好,而是看他的情商、悟性、综合素质。

3.在高中左右能够形成比较明确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找到和形成“自我”,今后能够去自主地强化和发展。

(作者杨东平,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节选自杨东平著作《教育的重建》,原题为《家庭教育的独特功能》,有删节)

猜你喜欢
冰花想象儿童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窗冰花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自制冰花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鲁冰花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