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引引
(江苏省南通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江苏南通 22640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拟驾驶活动教学探究
姜引引
(江苏省南通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江苏南通 22640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向生活,服务生活。模拟驾驶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模拟驾驶技能,思考交通出行中人和车的复杂现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法规,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出行安全,不仅关系到自己的生命和安全,同时也是尊重他人生命,增加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驾驶可以模拟,安全从来不能模拟。
模拟驾驶;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拟驾驶活动课上,我和初二年级的学生模拟驾驶,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学通过学生模拟驾驶仪,学习驾驶的基本步骤,思考交通出行中人和车的复杂现状,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法规,增强安全意识。实际教学过程中,最吸引学生的是操作过程模拟驾驶。作为教者,我一直思考如何扭转学生的关注点,在课程中重情感价值观的导向。
课前的问题导入,我设计过很多问题,贴近学生,如“汽车的普及,有没有同学开过汽车呢?”后来觉得不合适,从身体素质方面来说,青春期的学生已经可以驾驶了,但是从心理成长角度来说,初二学生还不是成年人,不可以开车。这个问题设计有缺陷。我还设计过基本交规的问题,展示交通信号和道路标志,学生也是缺乏兴趣。直到看到了本地交警的一条关于监控拍摄的电瓶车闯红灯的视频集锦的微信,我才有了思路,并设计了一系列问题:(1)在同学们身边,有没有电瓶车闯红灯的现象,这些现象你觉得普遍吗?(2)这些骑电瓶车闯红灯的人,你认识吗?你想过劝阻他们吗?你劝过吗?效果怎么样?(3)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他们会闯红灯?(4)在这些交通事故集锦里,你认为哪一方应该负有主要责任?是闯红灯的非机动车还是机动车?(5)通常交通事故的处理过程中,一般机动车负主要责任,联系视频,你怎么看?你有自己的想法吗?你有建议给交管部门吗?(6)同学们有自己亲历过交通事故(广义的交通事故,不一定指严重交通事故)吗?后来怎么处理的?……
上述这些问题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多同学的讨论很深刻.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有同学甚至会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口气来分享他是如何劝他爷爷不要骑电瓶车闯红灯,他爷爷不听劝,他会以拔掉车钥匙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坚决反对的态度。最后他很有感情地说,这就是“爱”,哪怕家里人不听,还会去劝,不厌其烦。作为教者,我甚为感动,这个时候我会提醒学生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来劝阻,去解决问题。这一下子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渗入情感教育,课程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联,我找到了和学生的共鸣点,师生共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在模拟驾驶综合实践的活动课程里,学会技能只是模拟驾驶,规范的驾照学习至少要三个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更关注的是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提升自己出行的安全性。
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提升,教学中一些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实践操作而不愿意听宣讲。在课堂的问题设计上,有了新思路,才能设计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老师提问导入,学生讨论为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之间会出现相互点评、讨论、汇报发言的形式,并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安全出行的观点,在互评中纠正不良的出行习惯。这样在上机操作前就会出现一个学习的小高潮。学生由原先的关注何时上机操作,转为上机操作要避免讨论出现的问题,力求一次性模拟驾驶成功。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成功率,听得认真、练得到位,在实践活动课上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活动起来,课堂不再是任务式的课堂。
在教学效果上实现了分层逐步教学。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生模拟驾驶的实践操作。老师点拨、学生通过自学、组内互教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模拟驾驶技能,通过离合器、加速器(油门)的配合使用,懂得车的起步、换挡、停车。
第一操作实践过程,学生学会起步。三分之二的学生不仅想把车起步成功,还有试图加速的想法。学生主动探究,每节课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摸索出,踩离合器换挡提速的成功做法,自主学会了换挡。更优秀的学生能举一反三地摸索出停车不熄火。教者控制好课堂节奏,体现了分层教学,又兼顾了三分之一同学按部就班的学习,这些学生也能跟上节奏学会起步。
第二阶段的操作实践,我向学生提出更高的操作要求,注意交通标志,路面的黄实线、信号灯、路线指示图,切换不同的驾驶场景,模拟道路场景驾驶。教学深度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及时调整。在这一阶段操作实践中,学生更加投入地练习。模拟驾驶不再是游戏和体验学习,而是一次有目标有任务的学习。
第三阶段在学生因操作不当而驾驶终止时,小组成员模拟交警,分析交通事故责任,并提出避免此类事故的办法。
现在的教学形式多样化,如当驾驶员、当交通协管员、当交警,以提升教学高度。原来师生的教学点主要关注模拟驾驶的基本技能的掌握,了解交通法规,而现在则通过实际感受驾驶员在驾车中的盲区,行人和司机的视角不同,反思自己的出行习惯,保持安全距离,提升自己的安全出行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实践技能的学习,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模拟驾驶课程是一扇窗,打开这扇窗,指向学生生活。通过视频中未成年人对“车祸猛于虎”有更直观的认识,出行不仅仅是关乎自己,也关乎同行人。安全交通折射出自己如何妥善处理人和自己、人与人、人和社会的关系。
通过分享,回顾课堂开始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出行经历,同学们是有话可说的。作为行人,仅仅遵守交通规则是不够的,还要向驾驶员传达 “我在这里,你要看到我,你不要撞我”的信息,同时也要保证自己和驾驶员之间有安全距离。
换位思考,学生对那些为我们出行开车的驾驶员、家人、朋友表达感谢,感谢他们陪伴我们出行,安全出行。道路交通的复杂情况,意味着出行者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一个动态的因素,可能就意味着一次危险。感恩每一次保障我们安全出行的交警,更要理解交警工作的不易。
驾驶员保证自己的情绪安全驾驶出行,交通中存有行人和机动车之间的关系、机动车和机动车的关系,每天车来车往,人来人往。而能学会和自己、和这个社会愉悦地打交道,就是一种教育结果。安全出行是与每个人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出行不仅停留在口号、规则上,还要落实在实际生活。
“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出行安全,不仅关系到自己的生命和安全,同时也是尊重他人生命,增加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驾驶可以模拟,安全却从来不能模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终指向生活,服务生活。
[1]苏志敏.综合素质时间基地课程开发的思考[J].浙江教育技术,2014(02).
[2]王洪亮.整合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06).
姜引引,1982年6月生,女,本科学历,江苏省南通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教师,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