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 曹巧娣
静静地,是语文最美的姿态
江苏省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 曹巧娣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越来越繁多,各种教学策略也层出不穷,如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这些教学环节令课堂变得越来越“热闹”,但是学习效果是否真的好,却值得教师三思。一些哗众取宠、混乱浮华的教学环节反而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或许才是真语文之道,能令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学会冷静思考。
学者邵建刚在研究语文阅读教学时提出,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思考的空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文本中的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自主建构,达到学习的良好效果。有时盲目地进行课堂讨论,学生还未对文本有深刻的认识,所讨论的内容必然缺乏真知灼见,若能让学生在充分考虑后再讨论,则会有更好的效果。
例如《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有教师尝试让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这个独幕剧的内容表现出来。课堂气氛虽然很热烈,但是学生专注于表演,对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文本的寓意可能并没有深究。在学生进行表演前,不如给其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其先进行自主阅读,静静地思考和文本有关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公仪休既然那么喜欢鱼,为什么不接受对方的鱼?”“公仪休拒绝鱼时,为何不直接说不能接受贿赂,而要说自己不喜欢吃鱼呢?”“如果让你扮演公仪休,你觉得要如何在表演中展现出公仪休的性格和人品呢?”这几个问题紧紧围绕文本展开,若能思考透彻,便能对文章有更好的理解。当学生在静思中解答了这些问题后,再安排其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不仅能活跃参与其中,表演的效果也会更好。
文本阅读和领悟需要学生自己完成,任何人都无法取代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令其自主衔接到所学习的文本上,完成自主建构的过程。这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这种“冷场”不会令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在短暂的冷静后,将带来学生思维涌动的热烈讨论。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大多数教师都想要利用这一点,因此经常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但是却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时间,总是急于让学生表达。教师要鼓励学生不羁想象,就要给其充分的时间想象,这样才能令想象的内容更为合理,也有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例如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更多采用的是语言来表现人物形象,大家可以联想一下,当林冲在面对洪教头挑衅时,内心的想法是怎样的?你认为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联想,学生能更透彻地了解林冲的个性,对文本做出个性化理解。为了让学生的想象更为有效,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如教师提出:“林冲起身让座时想的是什么?当看见洪教头真的不客气地坐下了,心中又想的是什么呢?”“林冲作为配军来到柴进的府上,你觉得他心中是否会有羞惭之心呢?”“当林冲打败洪教头,大家哈哈大笑时,你觉得林冲心中想的是什么?”这些问题能调整学生的想象方向,令学生更好地进行联想,这样便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林冲的状态,思索其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变化。
有时学生的想象过于天马行空,和课文的内容有较大距离,这样的想象反而不利于学生解读文本,因此教师虽然要鼓励学生想象,但也要进行合理引导,这样才能令学生利用想象走入文本,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
小学文本中有不少经典篇章,其中有一些值得咀嚼品味的细节内容,能形成读者的情感共鸣。根据阅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若要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效,就要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妨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并给学生一定的指引,唤醒其阅读期待,令其更投入地进入文本细节的品悟之中。若能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文本细节,则必然能对文本有更深切的感悟。
例如《爱如茉莉》是一篇描写情感的经典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细细咀嚼其中的细节内容,尝试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如可以在阅读前引导学生思考:“大家是否还记得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但是却让人感到暖暖的片段呢?从中能否感受到父母的爱?下面大家阅读一下《爱如茉莉》,静静思考一下作者如何表现父母的爱。”这样的话语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能令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爸爸陪坐在妈妈身边的经典段落,思考两人的手为何会紧紧地握住,爸爸为何一定要坚持坐在妈妈的身边,不去旁边的陪床上休息。这看似寻常的生活细节实际上展现了妈妈和爸爸深厚的情感,体现了亲情的平凡和伟大。
教师要让学生敏锐地把握住文本的语言,并对其进行深入品味和咀嚼,只有用更多的时间安静地思考,才能形成情感内化,了解作者想说什么,如何表达,为什么这么表达。
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与其将课堂塞得满满的,不如留下一定的空间让学生领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细细地品,慢慢地嚼,这样或许能令学生在静静阅读中积累阅读经验,最终达到质变,体会文本的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