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沈玲华
阅读教学,就该“读”占鳌头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沈玲华
所谓阅读,阅中有读,彼此之间相辅相成。教师需要在引领学生感知文本、悦纳文本的基础上,借助读的途径,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在气韵的认知与理解,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本文提出要静心悟读,读出个性化体验;适度范读,读在认知困惑处;强化评读,评在修缮提升点,让学生核心能力借助读的方式不断提升。
读出体验;读在困惑;修缮提升;核心能力
所谓阅读,阅中有读,彼此之间相辅相成。教师就需要在引领学生感知文本、悦纳文本的基础上,借助读的途径,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在气韵的认知与理解,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由于其认知能力和生活经历的不同,他们对于文本的解读也会呈现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切的空间,引领学生进行深入实践的体悟与感知,读出文本的价值和个性,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
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第4自然段内容并不复杂,学生一读就懂。教师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组织了这样的朗读教学:首先出示课文插图,汤姆小心翼翼地将鱼竿拖出水面,他看到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一条大鲈鱼”;教师相机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是一条大鱼的?”学生有的说从鱼竿变成了弧形断定钓上来的是条大鱼;有的说从汤姆惊讶的表情中看出是条大鱼。接着教师出示文中的句子“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同学们说得很好,如果钓到大鱼的是你,此时心情会怎样呢?”学生蠢蠢欲动,有说兴奋、有说喜悦,也有说很开心的。此时学生朗读文中的句子时,再也掩藏不住内心的惊喜,每个人都读出了汤姆的喜悦之情。
以上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运用任何的技巧指导,而是通过学生融入文本感受汤姆的心情,切身体会和理解文本,学生在没有教师示范,深度模仿的状态下也能把句子读好。由此可见,教师在揣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识特点,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体会,自主朗读,相信再融入教师的适时点拨,学生定能读出作者意欲表达的意境,读出真正的语文味儿。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对一些比较难读的文章,仅仅靠学生自主朗读还是不够的,这时,有效的朗读指导就显得很有必要。除了一些技术性的指导,教师还可以示范引路,这样不但可以降低阅读的难度,放缓理解的坡度,而且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的灵动画面,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体会到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如《田园诗情》一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写了辽阔的牧场上家畜安闲的生活场景,整篇文章的语言清新优美,极富文艺气质。如果直接引领学生进行朗读,势必会给孩子形成较大的障碍,甚至会制约学生朗读动力的激发。如何才能读出这番韵味?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读,面对四种动物的相似句式,学生试读时总是一个基调,读不出动物们各自悠然自得的状态,原因在于他们把握不了朗读的节奏。教师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示范朗读,学生在认真聆听中意识到了这四句话的节奏,“慢——略慢——略快——慢”,学生在反复模仿练习中,很快掌握了节奏,不但课文越读越有味儿了,而且朗读的兴趣也越发高涨。教师通过有感染力的声音,准确生动地再现了课文的思想意境,使学生生成了真实的感情,引起共鸣,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范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在聆听范读、模仿朗读中走进文本,文章情感也得以自然释放。
朗读能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将学生带进文本的情境,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朗读是一种探索、领悟的过程,学生在自我朗读中形成的感悟也会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再现于朗读。那么,教师在文本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评价,学生就只能停留在原始性的认知状态中徘徊,而难以促进朗读能力的有效生长。
如《祁黄羊》一文中,在教学祁黄羊和晋悼公的第一次对话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的1~7自然段,在朗读分享中,请了三组学生进行了角色朗读;随后,教师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他们的对话像不像祁黄羊和晋悼公?从哪里听出来的?”学生有的认为第一组同学中晋悼公语气随意,没有读出晋悼公身为国君的身份,相比之下,祁黄羊的表现就好很多,语气坚定却没有冒犯之意。还有学生觉得解狐是祁黄羊的杀父仇人,祁黄羊居然不计较这不共戴天之仇举荐解狐,晋悼公的语气中应该透出意外才更合情合理。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与同伴交流,与文本对话,朗读兴趣也越发浓厚。
这段对话的朗读指导中,教师将话语权归还给了学生,在学生自主朗读体悟文本的基础上,将聆听到的人物形象与自己脑海中的晋悼公和祁黄羊进行对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朗读能力,增强了语感。
总而言之,听说读写是学生语文综合性能力的体现,其中,“读”的训练是基础,更是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接触的有效方式。教师需要依托具体的文本特点,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历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邓少丽.让“写”悄然走进“读”的心——谈在阅读教学中教写作[J].阅读,2016(A0).
[2]钱丽丽.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空白的运用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