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练太极拳的体会和收获

2017-02-15 18:40彭孝模
少林与太极 2016年1期
关键词:习练太极套路

彭孝模

本人48岁时开始学练24式太极拳和32式太极剑,后来又自学了八九套拳和三套剑。60岁时凭拳师证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证,在桂林市老年大学拳剑班任辅导员,带出了好几批学员。后来自己逐渐对传统太极拳产生了兴趣,感到自己以前习练的拳剑套路似乎重外形而轻内涵,遂决定退出老年大学,专心习练传统套路。近十几年来为学好传统套路,除研读古典拳论、名家拳书和观看名家光盘外,我还先后跟随好几位功底深厚的师傅学拳。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我认识到学好太极拳要内外兼修、神形兼备,关键在于练好基本功和领会拳中要领。为练好基本功,从那时开始,我就经常站无极桩、混元桩,同时在习练弓步桩、虚步桩,走好太极步等方面下功夫。太极拳内在的感觉,包括人体生物电的产生,以及内功、内气、内劲在身上手上的反映,也都是在练基本功中产生的,要把桩功中领悟到的东西带到拳架中去。

有位年轻的拳友,先学了传统杨式拳,后来又在高手指点下学了传统吴式拳,几年时间就练出了异乎寻常的太极功夫,他曾与练空手道的日本人和两位美国陆战队队员过招,均战胜了对手,让对手无不惊叹于太极的神奇。他把自己悟到的太极拳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拳友,使大家受益匪浅。他说保守没有出路,只有相互交流才能共同提高。我写的这篇文章,也首先得到他的支持和肯定。我曾师从于一位专教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师傅,他既能演示出杨式拳的真形实象,也能讲清拳中要领。另有一位具有听劲水平的师傅,时不时带我推手,教我怎样更好地放松,要求我在頭向上领起的同时,节节放松,直松到脚底,并要我把推手中的感觉带到拳架中去。还有其他一些拳友,只要看到我的毛病,就主动指点我。拳友们对我的帮助都很大,我打心眼里感激他们。正由于有明白师傅的热心指点和拳友们的相互帮助,才使我逐步练出了“太极味”,这种“太极味”在同行们看来,就是动作松柔自然,似行云流水,劲力连绵不断,自我感觉轻松自然、连贯圆活、气血充盈,松、稳、慢、匀,样样都有,此时津液满口,体内舒适。

国家一级武术教练曾乃梁说过,太极拳具有健身、修身、医身、乐身和防身五种功效,涉及哲学、力学、中医学、兵学和美学五大领域。太极拳涉及这么多领域,加上几十个复杂的动作、众多的要领和无过不及的“度”,如果不通过缓慢均匀的练习,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其精髓的。我起初不明白太极拳的内涵,也不知道怎样掌握其要领,学拳学剑,只模仿外形动作,学了一套又一套,只求数量和多花样多,没有在练拳质量和内功上下功夫。近十年来,我舍掉了原学的十几个拳剑套路,专门练传统杨式85式这一套,反而觉得有学不完练不完的东西,不断有新的收获,也逐渐体会到缓慢均匀地慢练比快练和跟随音乐行拳的效果更好,归纳起来,有以下好处。

一、慢练有利于领悟太极拳立身中正安舒、全身放松、节节贯穿、上下贯通等精髓。克服快练时容易出现的上体不正、前俯后仰、左右晃动、肢体僵硬等问题。有位太极高手说,中定放松是太极拳入门的基本要求。按我的理解,“中”就是立身中正,上下一条线;“定”就是身躯不能随便晃动,要定得住;放松是太极拳的灵魂,从心意到肢体,里里外外都要放松。然而在明白了这些之后,要做到身知体悟,还需要有一个很长的习练过程。我年轻时就有点驼背,生理上的缺陷一直妨碍我掌握立身中正的要领,为此,我不论习拳练功,还是日常坐立、行走或看书写字,都注意头正身直、尾闾中正,慢慢地腰身比过去直了很多,现在是老头了,反倒几乎不怎么驼背了。过去窝胸驼背,习惯性低头,“神”提不起来,现在头往上领,精神有了,身直了,也就中正安舒了。

二、慢练有利于腹式深呼吸。即呼吸深长气沉丹田。杨澄甫《太极拳说十要》中明确指出:“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慢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在《新编太极拳全书》137页中对呼吸的论述,却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拳友中也有各种不同的练法,有的主张有意识气沉丹田,有的主张意守丹田,有的主张自然呼吸不用守,还有的主张似守非守。我本人的体会是,初练时以自然呼吸为好,动作熟练后,待能缓慢均匀全身放松地练拳时,意念中只要稍有松口气之意,就能由自然呼吸过渡到腹式深呼吸,此时丹田似守非守,身上手上都会有内气充盈之感。凡脚底、身上、手上出现的发热、发麻、发胀、蚁爬等,都是应该伴有的正常感觉。

三、慢练有利于分清虚实。稳定下盘。杨澄甫强调“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我的体会是,如果把中定放松当作入门的第一步,那么,下盘功夫就是第二步了。上下一条线,脚下阴阳变,下盘功夫是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基础不牢,就如空中楼阁,见风即倒。那么怎样才能练好下盘呢?我自编了一首口诀:“两眼平视静心身,提顶吊裆腰胯沉,实腿支撑稳如柱,虚腿迈步才轻灵。”所有跟我学拳的拳友,我都是用这口诀帮他们加强记忆的。练拳时两腿轮换移动重心,全身像是坐在一条腿上打拳,重心的移动要缓慢均匀。虚实分得清,实腿就会越来越沉稳,虚腿就会越来越轻灵。如果能感到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八面支撑的桩功,就达到了既练了拳,又练了功的理想效果。太极拳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就是在缓慢均匀移动重心和分清虚实中体现出来的。

四、慢练有利于做到腰带四肢,劲力完整。杨式太极名家杨振基强调,太极拳必须以练腰为主,“一切动作要靠腰带动,腰带,腰拉,腰转,腰脚手”。还说“太极拳不从腰上去练,永远也练不成”。行拳走架时,全身都应放松,前进、后退、左右侧行,脚不能用力,手更不能主动和妄动,需要用腰(有的动作还要用胯)来带动作圆弧形运动,即大圈套小圈,一圈连一圈,相连不断。如果动作快了,就容易忽视腰带四肢、劲力完整。十五六年前我虽然认识到了练腰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指点,我打起拳来仍然是身、脚、手各行其是,形不成整体。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手上的劲是从脚下传上来的。如果习拳时手妄动,主动劲就散了。要形成整劲就必须用腰带。我的老师曾说过,腰管左右(指手的左右运行),手管上下(上下用手领),腿管前后(身手前去和回收靠腿的前弓和后坐)。简短朴实的几句话,把太极腰、太极脚、太极手如何协调一致,讲得清清楚楚。这种练整劲的感受,也只能在缓慢均匀的练拳中体会到,练快了,是无法感受到的。

五、慢练有利于细心领会“用意不用力”这一重要拳理拳法。杨澄甫《太极拳说十要》中讲得十分明白:“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而气通。”“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不用力,就是指通过长期练拳,逐渐减去身上的拙力。曾有师傅和拳友提示我,打拳不要灌意(意太浓),我想,无过不及不光指外形动作,意和劲同样要无过不及。用意还有个度的问题,也就是用意必须适度:意太浓,无意中用了拙力;意太淡了,又丢了搠劲(指太极拳的总劲)。打拳强调缓慢均匀,既指速度要均匀,还包括力度也要均匀适度。如果练快了,行拳走架中就难以意识到力的正确使用了。

六、慢练更有利于把拳架练规范打准确。也便于拳友看出不足。也就是说如果练快了,不但自己难以感受到对与错,同行也不易看出拳架是否准确。太极拳的外形动作是否规范极为重要,比如手的位置摆对了就出勁,摆错了就丢劲。

在我三十年的太极生涯中,前十几年跟随音乐定速行拳,后来才开始习练传统套路。跟随音乐定速行拳,以活动肢体、愉悦身心为目的,即使是参加比赛和表演,评分标准也是看腿能否踢得高、仆得下,外形动作是否美观,组队参赛时动作是否整齐划一,而忽视是否有内在的东西(即是否有内劲)。简化套路和竞赛套路易学易练易普及,对全民健身起到了很大作用,自己看书看碟或经短期培训就可以学会。传统套路难学难练难提高,想学好它,除需自己酷爱外,还需要师傅指点,不仅要练外形,还必须练内劲,无师难以自通!古典拳论说“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阶及神明”,首先必须把拳架练规范打准确,然后逐步提升劲道,在这一长期习练过程中,自己(或拳友)不断发现问题并纠正,是必不可少的。

七、慢练有利于修身养性。过去我爱人与我性子都比较急,长期相处中难免会有些摩擦。她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不高兴时开口就刺人,以往我听到刺耳的话也沉不住气,容易和她争吵。经过长期慢练太极拳,每天习惯性地专心致志、心静体松地练,并将这心态有意识地融入日常生活中,即使遇到烦心事,也不会太在意,与人产生矛盾时也能冷静思考,妥善处理。让人三分,事情很快就过去了。现在我老两口感情更加亲密,真正是少来夫妻老来伴,三世同堂的家庭更加和睦美满。这是快练难以达到的境界。

慢练究竟要慢到怎样才合适呢?这要根据习拳者年龄、体质、习练阶段和层次、功力和目的的不同而不同。一套杨式85式拳,可打20~30分钟,也可打40多分钟或更长时间。慢练不光是行拳速度放慢,更要注重均匀连贯,避免断续和起伏。但如果习拳者平衡能力和腿力不够,暂不必求慢,可经常练练桩功,走走太极步,力求由快到慢自然过渡。

慢练太极拳,对健身养身防病治病也是非常有益的。中医认为,人体气血不畅就易生病,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节节贯穿、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可以促进体内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利于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慢练太极拳,腰身不停地左右旋转,能对内脏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特别是要求全身肌肉放松,思想安静,能使大脑皮层得到很好的调养。我年轻时易感冒,年过七十后,感冒反而少了。即使是偶感风寒,也容易康复,有时上午在医院吊瓶,下午我就打拳去了。十几年前我患有轻度脑梗,曾出现过多次短暂性意识障碍,后来又患上了前列腺增生。医生认为前列腺增生不开刀就难以治愈,我考虑到自己年纪偏大,决定采取服药保守治疗,辅以慢练太极拳。以上病症两、三月后均明显好转,现在基本治愈。我今年77岁,每天坚持练拳3至4个小时,还要做几个小时的家务活,竟然没觉得疲劳,吃饭香、睡觉甜、两便正常,全身舒适。练太极成为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已形成越练越想练的良性循环。可以预计,习练太极终将伴我余生。

此文只当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编辑/张震)

猜你喜欢
习练太极套路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内家拳道法平衡推演太极拳习练模式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不设套路,只为初心
习练健身气功的一点体会
练太极100%安全吗?
眼下有套路
太极马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