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祎
摘要:近年来新课程不断完善发展,对高中音乐教学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要求。本文针对新课程条件下存在的一系列弊端及不足进行深入讨论,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对有效、可行的措施,以此不断改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品质。
关键词:高中音乐 问题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181-01
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许多佳作亘古流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音乐越来越大众化,而为适应新课标改革,高中音乐教学需要有所改善,找到新的教学方式,寻求新的突破。
一、新课程条件下高中音乐教学不足点分析
1.音乐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
音乐是贯穿学生整个人生的一种文化,它一直陪伴着这些孩子们的成长。从幼儿儿歌至高中阶段轻音乐的欣赏,音乐知识的难易程度与年龄的增长是呈正比的。可是现在高中课堂上音乐课正在不断缩减,这让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及其家长有点措手不及。他们不得不响应应试教学的规律,只对应试科目进行一定研究跟学习,这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处在这种一心只为考试的学习环境中,音乐课程基本是被忽视的状态,没有学生会有心思关注音乐这门学科,老师也将其列为不必要学科之一,慢慢地音乐课就被一些应试科目取代,逐渐消失。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及师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降低。
2.音乐教学手法不够创新,太过于单一
其实在绝大部分的高中课程中,音乐课还是有设立的,只是它的课时是比较少的,可能一周只有一节、两节。而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他们也没有放弃对学生们进行音乐教学的机会,而且也在不断增长自己的音乐知识,建立创新式的教学模式,以期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让学生们对音乐产生丰厚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因为音乐课对学生的未来高考没有作用就放弃,或只是敷衍了事地照着课本给学生读一下,这样做不仅在浪费学生的时间,还在消灭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但不可否认,高中音乐课堂上,手法单一是不争事实。
3.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很多高中对音乐教学的目标指向是非常模糊的,这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不能对学生们进行比较系统化的教育,让实际教学无法达至新课程标准。除此之外,有部分学校设立的音乐课程内容跟教材严重不符,让学生们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导致音乐课只是一种形式的存在。
二、新课程条件下可行的几项措施
1.储备丰富的音乐资源
新课标的不断发展,让当前条件下的音乐课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充足,而且在很多高中都有配备非常专业的音乐老师跟音乐器材,比如钢琴、风琴、西洋乐器等。而且在学校图书馆中也有放置大量音乐有关的书籍供大家阅读。除此之后,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音乐设备的出现都能让学生们随时随地地接触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教学方式有所改善,更加多样,更加新颖
有句话叫“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所以想要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兴趣是一个关键要素。在新课程观下,高中音乐的教学里老师们可以运用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讨论式、启发式、重组式等,此外还可以加入多媒体、MIDI音乐跟电脑课件这一类的信息科技手段来对教学进行辅助,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老师们还可以将音乐跟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一个融合运用,以使教学结构更加完善,提升其教学水平。
3.改变原有的音乐课评定标准
中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国家,而教学改革也在持续进行当中,其中教学评价就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过去通常是将学生理论知识的考试结果当作考核的唯一标准,只关注到书面考试成绩。如此一来,往往会忽视学生的素质培养,更可能会阻碍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其个性化的发展无法得到实现。由此可见,教学考核方式必须有所改革,需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及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考虑。
4.对学生审美素质进行培养
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的培养,而在艺术领域中审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音乐教材里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从经久传承的音乐作品中提取出来的,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老师可以利用感知跟培养各种音乐欣赏能力来让学生们了解音乐,深入探索音乐的美。总而言之,只有学生综合感知力有所提升,他们才能享受到音乐艺术独特的美妙之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符合新课程标准,老师应当摆脱过去传统化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感受放到第一位进行考虑,真正了解到学生在学习时的心理感受,再去进行对应的教学。当然,老师也需要对学校的综合条件有所了解,对自己的能力有一定认知,各方面合理利用,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玲.激发学习兴趣,传递音乐魅力——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一则[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
[2]连红鲜.歌在“乐”中唱——谈中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实效的提高[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6.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