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永
辽宁省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大连 116000)
清肺化痰方治疗哮喘患儿的临床观察及肺功能评价
赵 永
辽宁省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大连 116000)
目的:总结清肺化痰方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患支气管哮喘的120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接受西药联合清肺化痰方治疗。结果:入组时两组间喘息积分、咳嗽积分、咯痰积分、哮鸣音积分、IgE、ECP及IL-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喘息积分、咳嗽积分、咯痰积分、哮鸣音积分、IgE、ECP及IL-4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入组时两组间PEF%及FEV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PEF%及FEV1%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中,清肺化痰方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支气管哮喘为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可对儿童的生命安全及生长发育均造成严重的影响[1-2]。目前临床观察显示,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中医药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4]。因此本研究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将清肺化痰方应用于其中,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间就诊,患支气管哮喘的120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60例。所有入选患儿均需符合以下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5]。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哮病的诊断标准,即发作时喉中哮鸣,呼吸困难,呈反复性发作,可由饮食、情志及劳累等因素诱发,两肺可闻及哮鸣音,舌淡苔白,脉浮紧。年龄5~14岁。由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6~13岁,平均(9.61±3.11)岁;病程1~5 d,平均(3.02±1.16)d。治疗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5~14岁,平均(9.83±2.26)岁;病程1~4d,平均(3.16±0.38)d。两组间性别、年龄及病程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国药准字H20090241)吸入治疗,以200 μg/d,分两次吸入为起始剂量,患儿病情平稳后,逐步将沙美特罗替卡松进行减量。治疗组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清肺化痰方治疗,清肺化痰方主方组成:麻黄、桔梗各5 g,黄芩、射干、杏仁、桑白皮、紫苏子、僵蚕各10 g,白前、全瓜蒌各15 g。对于证属冷哮者,加干姜、半夏、紫菀、款冬花各10 g;对于证属热哮者,加石膏、知母、贝母、黄芩各10 g;对于证属风哮者,白芥子、莱菔子、茯苓、陈皮各10 g。两组患儿入组后均需先住院治疗,住院治疗期间,根据患儿合并感染情况选取适当抗生素静点治疗,患儿病情平稳后,可于门诊接受药物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3 观察方法 以入组时及完成3个月治疗时为观察时间点,分别于各观察时间点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肺部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情况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部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临床症状观察指标包括喘息、咳嗽、咯痰及哮鸣音四项,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哮病症状分级量化表对各症状进行分级评分,以无症状为0分,以症状轻微为1分,以症状较重为2分,以症状严重为3分。肺部功能应用ST-250肺功能检测仪进行,观察指标包括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P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两项。血清炎性因子观察指标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白细胞介素4(IL-4)三项,均于患儿空腹时留取静脉血液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进行测定。同时,在患儿接受治疗期间,对患儿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 两组症状积分变化 入组时两组间喘息、咳嗽、咯痰及哮鸣音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喘息、咳嗽、咯痰及哮鸣音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积分变化分析(分)
注:与入组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两组肺功能变化 接受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PEF%及FEV1%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变化分析
注:与入组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两组炎性因子变化 入组时两组间IgE、ECP及IL-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IgE、ECP及IL-4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4 两组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消化道溃疡,声音嘶哑,霉菌感染等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炎性因子变化分析
注:与入组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分析[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根据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其可归为中医学“哮病”的临床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于肺、脾及肾三脏密切相关,而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辨证应用中药治疗,均具有着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6]。而为可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将清肺化痰方应用于治疗中, 结果显示,接受清肺化痰方治疗的观察组,在接受3个月治疗后,其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及肺功能均可得到显著的改善,且其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并未见明显升高。可见清肺化痰方可在不增加治疗不良反应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本研究进一步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其血清炎性因子显著下降。由此可推测清肺化痰方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研究中所应用的清肺化痰方,其是由10味中药组方而成,其中麻黄及射干为君,麻黄可宣肺平喘,射干可清肺化痰,两者合用可达宣肺平喘、清肺化痰之效;黄芩、杏仁、桑白皮、紫苏子及僵蚕为臣,黄芩可清肺热,杏仁可止咳化痰,桑白皮可泻肺平喘,紫苏子可行气止咳,僵蚕可化痰散结,臣药合用可助君药达宣肺平喘、清肺化痰之效;桔梗、白前及瓜蒌合为佐使,桔梗可宣肺,并可载药上行,白前可止咳,瓜蒌可化痰清肺。全方合用可达清肺化痰,平喘止咳之效。近年来药理学研究分析,方中多种中药具有着抑制白三烯活性、抑制炎性因子分泌的作用,在稀释痰液、镇咳、平喘中均具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
因儿童支气管哮喘具有着易于复发的临床特点,而本研究仅对患儿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随访,故无法对清肺化痰方的长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所得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对清肺化痰方的长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 杨 磊,黄 洋,周小勤,等.武汉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21):1622-1624.
[2] 霍 健,苏兴利,王 爽,等.特异性免疫对哮喘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5):533-534.
[3] 陈 越.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诊治现状[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7):1104-1107.
[4] 胡忠于.三子平喘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外寒肺热型哮喘56例[J].陕西中医,2014,35(7):816-817.
[5] Papadopoulos N, Arakawa H, Carlsen K,等.儿童哮喘国际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67-76.
[6] 王志慧,吕桂凤.平嗽定金组方配合体穴贴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7):802-803.
(收稿:2016-09-05)
哮喘/中西医结合疗法 儿童 @清肺化痰方
R725.6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