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2017-02-15 03:53江苏孙倩霞
小学生 2017年9期
关键词:文本过程语文

⦿江苏/孙倩霞

三步走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江苏/孙倩霞

网络上曾经流行这样一句话:要么旅游,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对于教师而言,要给予学生“一碗水”,自己先得有源源不断的水源,阅读无疑是“水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让教师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着手:

首先,弄清楚为什么读。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向后,一切的行为就容易聚焦,从而有助于集中精力,取得理想中的效果。教师的读,是自身专业成长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种理念层出不穷,要想不与时代脱节,直接的方式就是阅读。以读的形式去接受信息,从而紧抓时代的脉搏。教师的读,更是发展学生的需要。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经常和学生一起开展“共读一本书”等活动,在共读的过程中,组织相关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乐于去表达,在表达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在表达的过程中增强彼此之间的了解。教育的功能不仅在于“教”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更重在“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短期未必能够取得明显改变的内在层面。

做教师久了,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沼,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可能进入“想当然”的死胡同,通过读,教师的观念会发生转变,这种主观的改变带来的也将是客观行为方式的改变。这样的改变无论应用在教育教学上,还是在学生问题的处理上,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幸运。在教学苏教版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我和学生有如下一段互动——我问他们,爱因斯坦是不是伟大的人,孩子们先是一愣,举手的寥寥无几,我引导他们反复读课文,联系课外阅读,生活体验等来思考。在一点点的引导中,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开始了各抒己见。这样的提问实际就是想让学生更好的钻进文本,让他们在研究文本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意图,从而更好地碰触语文教学的内核,也就是找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这其实也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要求之一。

其次,弄清楚怎么读。知道为了什么去读,还离不开实实在在的行为付出。“怎么读”看似简单,但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却值得仔细揣摩。以微信阅读为代表的“碎片式”阅读时代已经开启,但不少面对这样的潮流表现出了悲观的情绪,认为这样的阅读形式是对思维能力的损害。笔者以为,阅读方式其实也需要顺应潮流。对于一个真正想阅读的人来说,“碎片式”阅读恰似一个“饵”,目的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引诱”的目的。比如在读了某篇文章后对某个观点产生兴趣,这必然会促使读者在线下去搜集相关的内容,从而实现阅读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结合。

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中的《水》一文时,我问学生,作者想借这个最简单、最平凡的水说些什么呢。学生根据文中的表达,说出了“水成为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从这一点来看,他们已经领悟到了作者在价值表达上意思。接下来,我又引导他们留意作者写洗澡的那一系列动作,再次让他们感受到水对于村里人的那种珍贵感。学生在边读边想的过程中,结合生活经验,对于文章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在课后,不少学生表示要节约水,同时还有一些学生要组织捐款,为缺水的地区做力所能及的事。从我自己来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珍贵”这个主线,去调动学生的情绪,去启发他们思考,产出“共情”。既学习了文本,又陶冶了情操。我始终觉得,在思考“怎么读”的时候,教师自身还应当考虑“读什么”的问题。“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策略不可取,费时费力,收效甚微。唯有与自身实际相结合、与环境相结合的“有所取舍”的阅读才能能真正影响教师的生命内里。

最后,弄清楚“读过之后怎么办”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阅读其实就是输出,思考是加工,而写作是产品的输出。读的魅力在于,不经意间会有灵感的闪现。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偶然闪现的灵感与平时的教育教学生活相结合并诉诸笔端的话,会促使我们更加愿意去梳理自己的思绪,去回首、去反思,而不是简单机械的“一头扎在工作中”。当一个教师真正养成了思考的习惯,那么催生的将是弥足珍贵的教育智慧。而教育智慧的产生不管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亦或是对于整个教育生态而言,都将是一件幸事。在我的班级中,我和学生成立了非正式的写作组织。我写文章給学生看,学生写文章给我看,我们互相鼓励。同时,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也经常帮助他们向外投稿。我们当地的日报中有学生习作的版块,向其投稿,让部分学生的文字变成铅字,坚定了他们的信心。而我自己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用获奖来给学生提气,给自己鼓劲。

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不少人眼中,教师的另一个名字依然是“读书人”。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做到“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我也将继续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在读写中去与美好相遇,与未来相遇。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马庄中心小学)

更正

本刊于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年第7期刊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析 》一文,此文作者署名更正为“张志群”。

猜你喜欢
文本过程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