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插图 让语文教学焕发光彩

2017-02-15 03:53江苏姚洪珍
小学生 2017年9期
关键词:后羿嫦娥不合理

⦿江苏/姚洪珍

巧借插图 让语文教学焕发光彩

⦿江苏/姚洪珍

课文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活泼,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本文从介绍插图的类型作用入手,从插图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巧妙使用好插图,充分发挥它的教学价值,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插图;类型;疑义;多元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学文时,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去关注那些插图,教师当然也不能“视而不见”,只要恰当地运用,必定能给语文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信手拈来即可运用的课程资源。只要充分挖掘、发挥插图的资源效能,就能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插图的类型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从形式上看,有单幅、双幅;有照片、绘画。从内容上看,有人物形象,实物图片,特定情景,自然风景,城市景观等,内容丰富,覆盖面广。这些缤纷多样的插图,有的展示了课文内容的大背景,有的刻画了文本形象的特写镜头,有的与文本重点段落相映成趣……

那么如何巧借插图,让它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添彩呢?平时我们的一些常规做法有:

(一)巧借插图,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课文中的插图,只要教师指导得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即让学生懂得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

(二)巧借插图,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拼音、字、词、乃至句的意思。如《螳螂捕蝉》一课,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螳螂捕蝉”的故事,并能复述。教师就可结合插图让学生整理出动物间的联系,即:蝉喝露水,螳螂捕蝉,黄雀啄螳螂,少年打黄雀。此时再让学生看着图去复述就水到渠成了,文本重点轻松突破。

(三)巧借插图,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插图是静止的,反映的只是文本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以外的内容,才能真正领会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从而真正地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

(四)巧借插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生语言能力有限,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可利用插图在平时教学中扎实训练。如教学《庐山的云雾》时,教师可出示插图,让学生感受云雾不同的姿态,模仿作者用准确的语言将云雾的瞬息万变、千姿百态写出来。

此外,由于文本作者与插图作者或选编插图者并非同一个人,因此也会造成插图与课文内容不一致或存在疑义的现象。如何借助插图,巧妙地扬其长,避其短,让插图仍然能为语文教学服务呢?我简单归纳为以下三类:

1.巧借插图,在“不合理”中“合理”理解

如教学《蜗牛的奖杯》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理解“遥遥领先”一词,可插图展示的画面却是:蜗牛飞在蜜蜂、蝴蝶、蜻蜓的前面,但距离不远,不能很准确地说明词意。很显然,这幅“不合理”的插图会误导了孩子。教师可引导学生:蜗牛遥遥领先,插图中有没有画的“不合理”的地方?借此启发学生观察,质疑。学生发现“不合理”处后老师追问:那怎样的情况才叫遥遥领先呢?此时运用动物板贴,让学生把蜗牛遥遥领先的情景贴出来,只要贴得出来,说明这个词理解了。这样,原先插图画面的“不合理”就被巧妙地化解了,同时也突破了学生理解词意的难点。

2.巧借插图,在“狭义性”中“多义”感知

插图因为是静止的,它只能呈现某一瞬间或是某一场景中人物的某一动作,造成插图表像的“狭义性”。如《嫦娥奔月》的插图:嫦娥吃下仙药,身子飘了起来,她抬头遥望明月,向着月亮的方向飞去……画面很美,但学生产生了想法:嫦娥与后羿感情深厚,为什么后羿苦苦呼喊,嫦娥却连头也不回一下呢?是不是插图作者缺乏细致的思考导致了画面的不合理呢?此情况下,教师可“顺水推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嫦娥想不想飞上天与后羿分离?(不想)那她为什么还要飞上天呢?此时嫦娥表情怎样?心里会想些什么?以此启发学生更细致地观察人物,感知人物内心,从而明白嫦娥听到后羿呼喊不是不想看,是不能看,她怕自己回头就再也舍不得了,从中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嫦娥为了百姓,甘愿受苦的决心和勇气。这样从插图入手,将学生对画面“狭义”的认知“多义”化了,对人物的感知也更全面和深刻了。

3.巧借插图,在“一元化”中“多元”领会

有些插图因为图作者缺乏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本身可以多元理解的文字内容却被插图“画死”。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插图展示的是一幅风雨大作的水墨画,作者的立足点在船上。如果凭借画面简单地认定为这一种结果的话,那么,这样的教学是缺乏灵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师应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结合插图的观察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作者是在哪里观赏到这场暴风雨的?答案可能是“多元”的,可以在船里,在岸边,在望湖楼上,在山上,甚至可以是边走边看“流动性”的。通过这样的多元化训练,既让学生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又明白了观察角度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一举两得”。

总之,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并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正如数理化中的图形是必不可少的有机部分一样,必须充分发挥它潜在的重要作用,真正让插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语文教学变得活泼有趣,美妙诗意,焕发出艺术的光彩!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后羿嫦娥不合理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后羿射日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相思·中秋
我和后羿过一天
后羿射日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
见证嫦娥三号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