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洁 蒋沂衡 摄影/金林(潇湘晨报摄影记者) 组稿/刘志飞(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办公室主任)
与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校长朱正权面对面:曾氏家族教育一脉相承坚守“培养完全人格”
文/白洁 蒋沂衡 摄影/金林(潇湘晨报摄影记者) 组稿/刘志飞(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办公室主任)
灰白色墙、青色瓦片、蓝色手绘装饰图……从繁华的闹市中,初入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便沉浸于教学楼湖湘古典建筑的文化传统环境色中。
“致力于服务湖湘桑梓”为己任设校办学;曾宝荪先生以“忠恕”为校训……1918年由曾国藩的曾孙曾宝荪和曾约农先生创办的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办学理念和校训沿用至今。
不论是从外观还是核心办学理念,历经近百年的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以一种古朴,却不失活力的面貌展现在莘莘学子面前。
在这所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学,如今的传承人朱正权和学校颇有渊源。他用21年的坚守,对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教师和学生的一举一动了然于心。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书中,不仅表达了读书改变一个人情操和价值观的道理,也指明了要读经典、要读懂读透的读书方法。
语文课、班会课,在朱正权的要求下,老师们会带着同学一起读《曾国藩家书选读》《曾国藩名言解读》校本课程。学校还会通过网络,提倡家长们与孩子一起共读《曾国藩家书》。曾国藩语录墙、湖湘文化墙……这些环境元素不断传承校训思想。朱正权介绍,曾国藩的思想,传承了儒家的思想,“忠恕”与儒家思想又一脉相承。
创校之初,曾宝荪先生以“忠恕”为校训,师生共同践行忠以持己、恕以待人的儒家思想。时至今日,“忠恕”也决不仅仅体现在校园文化墙或校训准则里,它早已渗透进校园每个人的思想里。“‘忠’延伸来讲是要忠于国家、人民、家庭、学校、事业;‘恕’要以责任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在升旗仪式、各班班会……学生和老师集会的重要场合,这些文化被不断扩散和传承。
除了校训,沿用至今的还有教师自律、学生自治的民主管理传统。“学校每学期都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工作意见;每学期统一召开学生家长会,扩大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以实施协同教育和民主管理。”朱正权介绍,学校职代会和学生会等组织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能力。
徜徉于精致的校园时,总能看见学校创始人曾宝荪、曾约农和其曾祖湖湘名人曾国藩的铜像;在湖湘文化教育传统的浸润下,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正“培养完全人格”的人才。
今年,是朱正权教育生涯的第35个年头。
1982年,任职双峰四中数学教学班主任、团委书记。1996年,从湖南娄底双峰转战长沙田家炳实验中学。
在长沙田家炳实验中学度过了21年的他,想用更多的时间规划和设计这所学校的发展。
2012年任职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校长前,朱正权当了7年的教务主任兼任课老师。这7年,他所带领的班级囊括了学校每年高考成绩第一名。“我所带的班级,有一年数学成绩平均分在长沙市也取得了较好的排名。”回忆起带班级的日子,朱正权打开了话匣子。
多年的一线教育工作经验,让朱正权坚信:融入学校和团队,走进他们是第一步要做到的。早7点前到校,晚6点后离校,这是朱正权日常工作的时间分割线。细微如巡视校园、随堂听课、学生聊天;重大如管理层决策、教师会议……工作时间常常超10小时的朱正权,会随时随地出现在校园里的某一处。
“今天听了一堂数学课和一堂英语课,这些课都是随机、随堂听的。”朱正权高兴地说道,这两堂课最大的收获是教科大会又多了两个正面素材。这堂被校长随机听课的是初二陈方媛老师的数学课,校长出现在教室后排,老师和学生们早已司空见惯,并未受到影响。
“之所以觉得陈方媛老师教得好,是因为她的教案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朱正权解释,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全体适龄学生发展公办教育,采用各种措施促进分层教学的实施,使学习有差异的学生都能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后成为优秀的初中毕业生。
进入初中以后,要具备什么样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于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学校更着重这种习惯养成教育。
“跑操规定要整整齐齐、口号响亮、步调一致;吃完饭以后桌子上面要干干净净;学生读书要求精气神……”朱正权介绍,学校在开学第一课教孩子们这些习惯,让他们适应初一的生活。“初中的课程量比小学要多一些,如何适应这些变化?”老师们会在学校里安排时间,让学生完成一部分作业,然后再回去完成剩下的作业。
学校历来注重人的思维发展,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差异。针对即将升高中的初三的学生,朱正权带教学团队也摸索出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
“现在把高中的相关的一些概念,放到我们初中的考题里面。”从教学内容上,以初中的那个知识作为背景,来定义一个新的概念;主要考查孩子们是不是有阅读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来解决高中学习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平时的教学和考试中,也会渗透这些内容。”朱正权介绍,这实际上是为创新能力做培养,也为升入高中学校做铺垫。
“学校通过校内高、初中教师的有计划流动,始终保持较高比例的高中优秀师资在初中教师队伍中。”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衔接初、高中学段各学科的思维发展方式,为形成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出大批适合进入优质普通高中深造的高素质的初中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