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鹏远(《外国人笔下的长沙》编译者、长沙文史爱好者)
靠颜值捡回条命,汉丞相张苍侍恩人如父
文/于鹏远(《外国人笔下的长沙》编译者、长沙文史爱好者)
素材赏析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但有些故事的背景、发展和后人的评价却很少有人知晓。本期我们邀请三位历史专家一起分享三则关于感恩的故事,有丞相对刀下留人的倾尽一生,有战神对施饭之恩的千金之赠,也有统帅对救命之恩的“忽视”,来,一起看看。
中国古代文本里,记录着各种有关感恩的语句或故事,从《诗经》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到清人《增广贤文·朱子家训》中的“滴水之恩,当以泉涌相报”,这些语句或观念早就脱离经典本身,飞入寻常百姓之家,为普罗大众所熟知。且不说感恩之心是否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只要翻阅《史记》也能看到不少感恩的故事,汉代张苍父事王陵便是其中之一。
据《史记·张丞相列传》,张苍是河南阳武(即今河南原阳)人,对图书计籍与历法颇有研究,秦时为柱下史,掌管宫内之文书档案。因犯罪而逃回家,在秦末之乱世,归入刘邦阵营。有一回,张苍犯法,应当斩首,在解下衣服,伏在刑具之上时,露出了他如瓠瓜肉一般白皙的皮肤,加之其高大的身材,被同在刘邦阵营的王陵见到,大为惊奇,认为是个贤士,便向沛公报告,赦免了他的死罪(“苍坐法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
“法当斩”是《史记》表现秦朝法律严苛的语句,如在《陈涉世家》中,司马迁记录陈胜、吴广起义是因大雨,未能赶到指定地点,故“失期,法当斩”。《张丞相列传》处的“法当斩”,仍是指细致到严苛的秦法,盖当时正值秦末,虽国家纷乱,但新的政权及司法体系尚未建立,故还在秦法的“天网恢恢”之中。而张苍犯法,面临死刑,则比陈胜、吴广犯法的意义又进一步。因为身为柱下史的张苍,对秦朝文书及司法体系应该相当熟悉,不同于底层的陈、吴。连张苍这样深谙法律的士人,都知法犯法,更加说明秦法已失去民心,秦朝政权的正当性已随着民心之转移而一去不返。
刘邦阵营的王陵仅凭张苍的肤色身高,便判定此人不凡,报告刘邦,赦免其死罪,某种意义也在加强秦法失效的印象。王陵见其“肥白如瓠”,便产生的怜悯之心,当然不是现代意义的“出柜”或有“同志情怀”,而是某种意义上白皙的肤色代表“读书人”的身份。如魏晋之际的玄学大师何晏,就是皮肤白皙,甚至到“好服妇人之服”的地步。《世说新语·容止》记录魏明帝怀疑何晏洁白的皮肤是擦了粉,于是在炎热的夏天,请他吃热汤饼,大汗淋漓后,自然脸上会留下施粉的痕迹。但没想到,何晏以红色的朝服擦脸,脸上反倒更加白净光亮。司马迁用“肥白如瓠”描写张苍,比喻新颖,让读者亦对其肤色过目不忘,在之后的记录中,司马迁也确实提到了张苍“本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善律历”,以相呼应。清人牛震运在《空山堂史记评注校译》中就特别提及此处描写张苍“长大肥白”,是“为后文暗作伏笔”。
经历这件事后,张苍处事谨慎,恪守法纪,不断得到提拔。即使事业如日中天,张苍仍然把王陵当成自己的父亲一样侍奉(“及苍贵,常父事王陵”),而张苍所做的回报还不止这些。王陵死后,张苍已经贵为丞相,每逢假日洗发浴身时,他便先要向王陵夫人处献上美食,然后才敢回家(“陵死后,苍为丞相,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可见张苍真是把王陵夫妇当成了自己的再生父母,对之感恩戴德,不断回馈。
而这样懂得感恩的人,对社会也有更大的回馈。根据《汉书·刑法志》等记载,张苍在制定法律时,主张废除肉刑。他还校正《九章算术》,制定了汉代的历法。司马迁言“汉家言历律者,本之张苍”。在免除相位后,张苍安享晚年,活了104岁,堪称高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