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养成探索

2017-02-15 19:51:11
名师在线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师教学学生

陆 明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江苏淮安 223100)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养成探索

陆 明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江苏淮安 223100)

地理实践力是最新发布的国际地理宪章的重要要求之一。囿于教学时间与内容等因素,高中地理教学极容易为了应付考试简单灌输。教师必须在强化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精心教学设计,有效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实践;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养成;探索

引 言

地理实践力,是2016年发布的国际地理宪章侧重强调的当前地理学科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这一理念是基于当前地理教学在高考压力形式下大量填鸭式教学挫伤学生学习热情的错误做法,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并不能真正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到自己日常的生活中去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高中地理如何真正呼应当前最新的学科教学要求,凸显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每一位有责任感的高中地理教师迫切需要着手研究的新课题。

笔者觉得地理实践力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地理学科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生产生活而出现的工具型学科,旨在通过对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中的地理原因的揭示、规律的总结、解决问题方法结合思路的建议。日常教学中想真正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全面、具体的地理实践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应主动强化学习,逐步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师须时刻关注教育教学的对象,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来进行教学准备,实施课堂教学。教师须寻找一切机会强化自我学习,将最为先进的理念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不断的实践中充分反思,将反思所得及时在教学中加以调整和优化,最终再次在教学实践中加以使用、验证,使得教育教学方式更加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契合。教师在对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内化的过程中,会极为关注学生的情况和他们期待在地理学习中所获得的新进展是什么。若只是停留在理论学习中,不愿意主动在实践中去行动,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自然难以养成。

如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时,笔者根据平日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多种天气现象的图片,要求学生做天气预报。大家结合初中所学七嘴八舌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个体展示时,笔者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及时补充,大家对降水的类型和形成的可能原因、降水发生的季节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开始新内容的学习就变得特别自然起来。在学习锋面气旋时,这一内容是天气系统中的难点所在,教师将相对复杂的天气系统逐步分解:绘出等压线弯曲最大的部分,引导学生思考低压槽的特点;要求学生思考低压槽和低压中心的区别与联系、为何锋面会出现在低压槽内;要求学生先画出低压中心近地面气流运动方向(结合前面学习大气水平运动时风向的判读与绘制的相关知识),写出锋面两侧气流的性质并试图画出雨带的位置。这些具有一定层次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揭开问题并找到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学会总结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地理规律。待学生认识问题出现困难时,教师及时出手相助。此时学生一定会对这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形成较深的影响,十分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二、精心教学设计,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实践

很多教师均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想从根本上使得教学效果得到保障必须极为重视教学设计过程。从对应教学内容的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的选取、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每一个环节的优化安排、学生出现的各种可能状况的应对策略的预先设想等角度做系统、全面的安排与部署。只有教师充分进行教学设计与准备了,才能充满信心地走进课堂,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实践。

想实现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学设计必须体现趣味性、生活化,通过对所使用教材的精巧处理使得其能够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产生最为有效的对接,使得教学活动和学生自身的生活情境相为融合,促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如在学习“产业活动”部分内容时,可展示布局有铁路、城区、铁矿石、河流、煤炭、高等院校等地理要素并绘有主导风向、河流流向的图形,要求学生在教师所展示的多媒体交互白板上直接选择钢铁工业、自来水厂、服装厂、电子厂、污水处理厂的布局位置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对产业活动的具体选择过程中,通过新学的内容结合图形思考对应的理由,会对典型例题所展示出的规律将图形牢牢记忆在脑海,在遇到新情况时就可以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转换,具备基本的实践能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凸显实践力全面养成

高中教师在大学学习期间,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就是各种实地考察活动。高中生因学习时间有限,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见缝插针、因地制宜,绝不可因循守旧怕麻烦而忽略实践活动的安排,只是将一些结论性知识整理给学生强化记忆,学生短时间内即使能记住并应付考试,知识的应用价值却难以真正体现,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自然难以在此情况下得到全面凸显。

如在学习“交通方式及其布局对聚落影响”内容的过程中,部分学生难以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等因素对聚落形态及发展的影响内容。笔者建议大家利用节假日到京杭大运河淮安段做一个实地调查与走访,询问当地居民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京杭大运河对当地所产生的可能影响;或是和家人一起到扬州旅游,了解当时京杭大运河对这一重要运河城市的发展的重要影响。学生在实地走访后获得的信息永远比教师只是简单地公布现成的答案更有意义。教师还可以建议去扬州旅游的同学思考扬州新的发展和交通之间存在哪些方面的联系;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扬州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学生的知识面再次得到了拓宽,旅游也成了一种新的学习路径。

再如,对于我国常见的洪涝灾害部分同学难以较为完整地分析原因和措施。学校所在地就有全国极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淮河,笔者要求班级同学利用社团活动时间带着教师所给的若干问题分组实地考察,结合已学的气候等知识,各小组分别完成一部分考察任务,整理后在课堂上对所得到的信息做介绍。同学们的发现让教师极为惊讶,有的还专门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的照片、网络上搜索到的图形等对淮河的气候、地形、水系和植被状况等做了分析,并将目前为了解决洪涝灾害所采取的措施做了梳理。部分同学还有一些新的设想,对当前解决城市内涝所提出的一些新的思路如海绵城市等做了介绍。整节课基本上均是学生自主展示和交流,教师只利用最后五分钟总结了大家得到的发现。此后,学生遇到与此相关的问题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根据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实践能力较为全面具体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了所掌握的知识从生活中来,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的学科教学终极目标。

当然,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养成不可能仅靠有限的几次实践活动就能够实现。教师应尽可能设法寻找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去。

结 语

地理实践力应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想使得这一目标得以顺利实现需要教师、学生长期的坚持与努力。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也应关注自身的学科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相应提升,在强化个体业务学习和钻研的同时巧妙借用备课组的力量取长补短,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促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

[1] 陈澄.地理学习论与学习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艳梅.地理学科能力:一个亟待拓展和深入的研究领域[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6):11-12.

陆明,1982年5月出生,男,江苏淮安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高中地理教学与研究,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教师教学学生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