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桂萍
(杭州市余杭区林业水利局)
余杭区境内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全区共有古树名木592株,其中古树群6个,共计古树184株,为径山寺柳杉、银杏古树群,径山寺后柳杉古树群,百丈釜托寺柳杉古树群,瓶窑榔榆古树群,良渚樟树、榔榆古树群和临平钱江工具厂樟树古树群。散生古树共计408株,分散分布于我区各镇、街道等的山坡、路旁、村旁、水旁、单位庭院等地。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活的绿色文物,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古树名木不仅可以反映古代气候变迁、记录城市发展历史,还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珍贵的旅游资源。保护古树名木对弘扬历史文化、保存绿色记忆、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用建档的方式来掌握古树名木的基础信息,对了解古树名木在科研、旅游、人文、生态、地理及改善环境方面的价值,对于古树名木的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古树名木档案,不但具体记载了古树名木的生长地点、树龄、冠幅、生长、管护和受灾害的情况等数据,还配有专门的图片库。有些甚至承载着各种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史实,以及一些民间流传的美丽传说。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可以利用这些档案在广大群众间进行古树名木保护活动的宣传,并制定适当的保护措施,加强对古树名木病虫害的防治研究,这对提高人民的保护意识,保护、延缓古树名木的有限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树名木的保护是林业部门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职责,林业部门必须每隔几年定期检查古树名木的管护状况,生长情况等。为古树名木建立档案,也是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原始的、可以供参考的数据,林业部门根据这些档案数据进行调查,可以不必重新确定古树名木的生长地点、树种名等基本因子,又可以根据档案所记载内容适时变更原有的档案内容,省时省力,节约了开支,可以令今后的古树名木普查工作事半功倍。
为古树名木建立原始的完整的档案数据,让研究工作者掌握每棵古树名木的情况,掌握每个地方存留古树的情况,为树木研究和研究一个地方的生物资料,气候历史、文化遗产等提供直接的素材。古树名木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为其建立档案,就能为一些研究工作者省去了长途跋涉查找第一手资料的艰辛。
大多古树名木的树体生长时间久,各项生理机能处于下降态势,容易遭受冰雪、雷电、暴风等恶劣天气、病虫害的侵袭和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需要定期巡查、养护、记录分析,但由于财政资金有限,相关人员缺乏专业训练,因而在古树名木建档及管理时存在很大问题。古树名木原始材料的收集不全面,整理不符合规范。另外人员调动频繁,交接手续不到位,借阅制度不规范,容易造成档案资料丢失。因而对古树名木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带来许多不便。例如余杭区由于保护经费不足,目前只能根据轻重缓急对濒危植株救助,没有定期系统地对大多数古树名木挂标志牌或挂错古树名木标志牌;有的地区甚至不通过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存在随意倒卖、移栽古树名木等现象;多株古树受附近新建建筑物遮挡、修路挖地基破坏根系、路面硬化等的影响,植株周围生长空间狭小、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地下与地上部分气体交换受阻,处于极差的环境中,极易造成古树名木死亡。
古树名木一般广泛分布于山坡、水旁、村旁、寺院等处,大多生长环境复杂、位于人迹罕至的地方,很难具体的掌握每一棵古树生长的基本情况,对管护工作造成一定难度。现有的古树名木档案资料管理主要是纸质资料与计算机照片资料结合的方式,只能进行简单的浏览,数据统计、编辑、查阅不方便;树木的生长特征与照片、相应的救助措施没有建立对应关系,纸质档案资料很难及时对古树名木进行实时管理和信息更新,档案资料不够系统、全面,数据呈现不够形象、直观;如果再有相关管理科室人员上的变动,很容易造成档案资料的遗失。
林业专业人员在进行信息采集时,必须对古树名木逐段逐株进行实地调查测量。每株古树名木都要做好树种、详细位置、树龄、树高、胸围(地围)、冠幅、生长势、立地条件、权属、传说记载等信息采集工作。同时采用数码相机对古树名木的外观形态进行拍摄,较高大的树木可以采用摄像,甚至无人机进行拍摄,要求至少是一株一照。对于古树群的古树,则要求从三四个不同角度整体进行拍摄,不单株拍照,对于奇特怪异木,则要尽量体现其“奇”“怪”的特色,必要时,可以在档案中备注。
古树名木日常资料主要有巡查和保护记录。积极做好古树名木档案管理工作,就需要加强对日常管理资料的搜集和要求。定期收集更新古树名木资料是前提,而对于日常资料的记录则有两点要求。一是每株古树名木都要分开记录生长情况和保护状况。生长记录要详细记载时间、健康状况及养护管理档案记录,如果发现异常情况(病虫害、长势衰弱等)要注明原因分析等。二是根据资料适时开展保护工作,要注意记录和拍摄保护工作开展前后的古树生长状况。照片需注明古树的编号、拍摄时间,为拍摄背景编写文字说明,存于计算机内。
古树名木资料的归档工作与人事档案相似,每株古树名木的资料独立整理成卷,单独保管。所以在管理工作中要对逐年形成的古树名木生长、保护和利用方面的资料,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放置,并且对古树名木档案逐步进行补充,形成完整的古树名木档案。每株古树名木的档案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该古树名木的基础信息。如树名、等级、编号、科属(种)、树龄、生长地点、干径或冠幅、传说记载等。二是该古树名木的生长记录。管理人员在跟踪养护时及时记录的该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三是管理单位针对该古树名木开展的一系列保护措施记录。如治虫、修剪、施肥、松土、增加防护栏等,以及实施保护工作后该古树名木的状况记录和照片,照片编写情况说明应与保护文字记录相一致。
古树名木纸质档案保管过程要采用良好的档案装具,并按档案规范进行备份,同时也要注意防霉变、防潮、防火为、防尘、防虫蛀鼠咬,确保档案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破坏。
由于古树名木档案具有特殊性,可以利用GPS卫星定位和数码拍照、无人机拍摄相结合,将进一步完善古树名木电子数据库,同时也可以将一树一照一表的古树名木管理扩展到一点一树一照一表“四个一”的管理模式。使古树名木档案资料更加翔实完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利用更加便捷。例如余杭区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对古树名木进行地理坐标信息采集工作,对全区所有古树名木进行了地理坐标采集,为建立余杭区古树名木地理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古树名木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建立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可对古树名木的地理位置、生长环境、管护措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动态监管,有利于管理我区分散的古树名木,改变传统落后的古树名木档案管理方式。
古树名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流程:
1.信息的采集录入:利用现代高科技对古树名木进行定位,进行散生古树名木和群状古树名木基本数据和图片的录入、修改、删除、增加,进行登记建档,详细记录每一株不同树木的生长性状和对该树木采取的保护措施。
2.数据、图片检索:通过电子信息手段建立古树名木检索系统。在利用档案时,只需填写所需的检索条件,就能呈现符合条件的古树名木调查表、古树群调查表。
3.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古树名木各自的信息通过条件汇总分析,推理出新的信息。比如按照树种,乡镇、村,权属,分布,位置,生长势,区域类型进行统计,导出国家一级古树名录,分乡镇、村统计表、按海拔、按生长环境统计表、生长状况统计表、古树名木清单等。
4.数据输出:将用户查询结果(数据、图片资料等),汇总分析生成的各类表格,图形按需求打印输出。
[1] 严玉莲.为古树名木建档 保护绿色文物[J].林业科技情报,2005,37(4):58—59.
[2] 吴文凤,丁昌云.浅谈古树名木档案的管理和开发利用[J].档案与建设,2010(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