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阳春
(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
档案在职培训是继续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提高档案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它在普及档案基础知识、提高档案操作技能、更新档案知识结构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浙江省档案培训的现状、问题等入手,谈档案培训工作如何能服务于档案的中心工作。
目前,浙江省仅有浙江大学公共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开设有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为40人,培养的学生60%以上读研深造,毕业生大多在外企、图书馆从事信息资源研究和管理工作。其他高职院校、中专学校均未开设档案专业,少数高校将档案管理纳入文秘专业课程体系,但培养的方向以办公室文书业务为主。
正因为档案学历教育的匮乏,档案培训成为浙江省档案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是浙江省唯一从事档案专业培训的机构,其职责是为全省档案人员提供培训服务,经统计,现每年为全社会提供1500人次的档案岗位培训和3500多人次的专题业务培训,部分满足了浙江的档案人才需求。但与浙江省档案事业“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成档案工作强省,要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浙江省委、省政府两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档案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且每年继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12天的具体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虽作为档案培训的专业机构,但由于体制机制、培训思想等的限制,原有培训只注重档案局(馆)和政府、事业单位,大型国企档案人员的培养,存在着不少弊端,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岗位培训的教材与档案职称考试的教材合一,以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模式进行教学,内容只是高等教育档案专业的缩略;理论知识偏多,实际操作的内容不足。
第二,培训采取的是口述式教学方式,教师采用PPT的形式,在台上给学员讲述档案知识。这种方式,只能让学员在理论上掌握档案的专业知识,但结果造成培训与实际需要相脱节,育人与用人相脱节的情况比较普遍;岗位培训中没有很好地结合实践操作,参训人员培训结束后也是云里雾里,不知道如何具体开展档案工作。
第三,档案继续教育存在针对性不足,培训质量欠佳的问题。对各类人员,不分局(馆)或者企事业单位人员,培训人数够了就开班,培训的内容千篇一律,针对性差,也没有起到真正更新知识的目的。
第四,因缺乏实训基地,档案培训目前只能是书面知识的灌输,偶尔在岗位培训和部分专题培训最后一点时间进行现场实训操作的环节,但也仅仅是老师演示,很难让学员迅速掌握与上手操作。
岗位培训的教材要与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尽量减少一些专业理论的篇幅,增加实际操作内容,多一些具体工作的讲解,可以探索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实际操作内容。
现有的培训,只注重档案专业知识的培训与教育,忽视了档案相关工作领域知识的教育。如:公文写作、档案文化、档案历史、档案应用等培养。而档案员工作往往是兼职,档案培训机构有义务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扩大档案人员的知识视野范围,可以在培训中穿插进这方面的课程内容。
如前文所述,现有培训注重理论学习,实践性略显不足。应该在培训中增加实训的比例,建议理论与实践可以4∶1的比例来安排课程,在培训中可以借助模拟档案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让受训人员充分体验档案从收集、整理、鉴定直到移交的全过程,让学员有切身的体验。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虽然在培训过程中增加了实践内容,但是学员的接受能力有强有弱,未必能达到具体要求。培训中心可以创新学习形式,与相关中介企业合作,采用一周学习,一周在中介企业进行具体的操作的形式进行培训。一来可以为培训单位培养人才,培训结束马上可以单独上手操作;二来也可以拓展培训市场,解决档案中介单位人员短缺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