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娟君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正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阅读、思维等方式,微博、微信渐渐成了人们获取知识、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而在教育领域,微课应运而生,它利用精短的教学视频解剖教学重点难点的方式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但部分教师仍旧对微课应用感到迷茫和不适应。为了进一步发挥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经验,从课前、课内、课后三个方面,就如何妙用微课实现高效课堂阐述具体的观点和做法。
课标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然而信息技术则体现了强大的网络优势,利用它能搜集很多的信息资源,还能将学生、教师、图书馆等各种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等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大大增强教学的信息量,多层次、广角度开发语文的教学资源。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8》由8个词语组成,内容包括神话故事和科技成果。识字教学首要任务是识字,但单是会认读这8个词语,就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神话故事的美好、科技成果的成就是本课学习的外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课前我仔细分析本课中的9个生字,大部分都是形声字,于是课前我通过查找资料,制作了一节微课《巧记形声字》,并设计了相关的进阶练习。微课中我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向学生阐述了形声字的特点,让他们明白了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旁和这个字的意思有关,声旁和这个字的读音有关。这节微课深受学生的喜爱。我把微课的观看设在了课前预习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观看这节简短、高效的微课,初步掌握了利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来识记生字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完成进阶练习并提交到班级平台。我通过班级平台查阅学生进阶练习完成的情况、与学生互动,了解预习情况,从而细化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更为个性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这节微课不仅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提升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抽象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他们尤其不能很好地理解年代久远的历史背景,而微课的运用就可以使这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如教学《开国大典》一课,文中有描写毛泽东主席和对应群众反应的语句,我主要抓第二组语句中的“一齐欢呼”,引导学生挖掘“人们为什么一齐欢呼”。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借机出示微视频———旧中国人民的悲惨生活,通过“我就是照片中的一员”角色换位表达想法,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意义。通过观看开国大典相关的视频资料及用词语形容当时人们的心情,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们热爱祖国的激动、自豪的心情,同时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进一步积累了词语、运用了词语。
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一些比较难懂的古诗词,理解起来就更加困难了。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微课,通过多媒体手段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如教学《望天门山》一课时,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语言之凝练、古诗之神韵呢?如果学生无法理解怎么办?果然,教学中有学生质疑:“为什么是‘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个情形仅凭学生自己想,的确不易。
运用有声有色的图像和视频是理解这个难点的好方法。随着视频的播放,学生茅塞顿开:“江水东流在天门山上游是直泻奔流,到天门山受两边崖壁的阻挡出现回流环流现象。”直观的图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至此回”的缘由,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古诗用字之精妙。
在教师讲授新知识,出现难点需要学生理解掌握时,如果只是靠教师口若悬河的讲解、手舞足蹈的比画等手段显然是不行的。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适时地运用微课帮助其充分地感知体验,转换固有的思维模式,提高思维的能动性和多元化,定能消除畏难心理,有效地突破重点。
许多学生在学习有些课文时,很难理解它们的表达特点。对这类课文的教学,可以运用微课,利用它们内在的关系,将文章的表达特点,直观真实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既可以轻松巩固所学文章的表达特点,还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去运用所学到的表达特点。
如教学《开国大典》一课后,学生并不是很理解“点面结合”这一写作方法。首先,教师利用微课帮助学生理解本篇课文的表达特点:配上舒缓的音乐分别呈现几幅文中描写主席和群众的图画及相关语句,然后出示解说:每次描写完毛主席的动作,紧接着就描写群众的反应。描写毛主席是在写一个突出的人物,写群众反应是写很多人,像这样既写出一个主要人物的活动又写出全场人物的表现,这种写法就是场面描写中的“点面结合”。毛主席的活动就是这个场面的一个“点”,全场三十万群众的活动就是“面”。这样的描写,让场面显得热烈而不单调。接下来微课继续出示“拓展练习———抖空竹(片段)”,让学生说说这个小场面的“点”与“面”分别是什么,片刻再给出答案,使学生再次巩固“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的特点。最后出示一个运动会上观众为运动员呐喊的精彩镜头,要求:仔细观察一位运动员和周边观众的表情、动作;想象他们的心理活动;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写出当时的场面气氛。
微视频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点面结合这种写法,这样为后边的仿写也起到铺垫作用,使课外的学习更丰实,更扎实。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后的复习,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加强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在课堂总结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积极做好学习反思,指引他们针对学习中的疑难与困惑、易错点等再一次思考,肯定已取得的成绩,明确自己的不足,并尝试找寻到自己继续努力的方向。教师课后可以专门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疑难问题设计专题微课,解释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出错的典型问题,让学生整理学习问题、解决疑难、总结反思、拓展提升,在课后自主探索研究,实现知识技能的进一步内化和升华。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学生学习了说明方法的使用之后,我设计了课后巩固提升微课《小小推销员》,结合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要求,引导学生不仅要认识说明方法,更要将说明方法进行活学活用。通过进阶练习,我检测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情况,然后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我让学生运用说明方法推销物品,将说明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让家长根据孩子的推销词进行打分。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将说明方法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形成自主的总结反馈。
微课给学生提供了优质的课外资源,有效帮助学生掌握了说明方法,不仅拓展了课堂学习的外延,使课外的学习更丰实、更扎实,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自悟能力。
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微课等信息技术,将其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视、听等感官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它不仅能增强课堂上的趣味性、艺术性,还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深化感知,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