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张永清
出家记
□ 文・图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张永清
今天的主人公是12岁的傣族小伙陶建,三天前,爷爷带着他来到景谷县勐卧总佛寺找到住持“ 萨迪” ,经佛寺管理小组的老人们同意后,由“ 萨迪” 择日,专门安排时间为他举行出家仪式。
1 出家受戒仪式
普洱市景谷县有6万多傣族人口,景谷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全县境内有85所佛寺。傣族男子在10岁左右要到佛寺升小和尚,一般在“赕”的时候举行二三十人的集体出家仪式。出家时间至少三天,多则一年半载,少数人在佛寺终老。傣族信众认为,即使是短期出家也是受益无穷,能磨炼心智,启迪心性,还能得到佛祖的护佑。
陶建家距离县城8公里,位于白马山脚下,父母亲都生长于这个叫芒过的傣族寨子。父亲小时候也出家当过三天和尚,对于小陶建的出家,全家人表示极大的赞同,都说“能去当和尚修行,是陶建的福分,也是我们全家的福分”。离家更近的地方有所佛寺,这所佛寺是8个傣寨共用,只有一个老和尚,本寨子的宗教活动都在这所佛寺举办。按常理陶建可以在这所佛寺出家,但家里人想让他接触更多一点的人和事,以后能有机会继续学习深造,所以选择让他到县城里的佛寺当和尚修行。
出家受戒有着一套非常严格的仪式,所以事前家人请寨子里懂规矩的“安章”帮策划好,生怕有所疏漏,陶建提前在家里剃光了头发。僧房内,比陶建年长一点的两位“督龙”正在为陶建穿袈裟,这个过程当地叫“披黄背”。房外,陶建的舅公忙着将蜡条、谷花和十元钱用新毛巾包成六份“果它”,作为给师父们的随心见面礼。
02 准备“果它”
03 敬畏
出家当天大清早,全家人集体出动,父亲先送小陶建到勐卧总佛寺,另一部分人到农贸市场买菜,今天要在佛寺为和尚、管理小组成员、在佛寺里施工的人们及亲戚朋友准备午餐。佛寺里也是忙开了锅,两位“督龙”在为新来的小沙弥准备房间,整理床位和行李。住持“萨迪”特意为小沙弥准备了一套崭新的袈裟。管理小组的老人们对陶建的到来非常欢迎,把平时不用的大厨房打扫得干干净净。
出家受戒仪式傣语为“窝叁麻缅”,10点仪式正式开始,在大殿举行,仪式不复杂,但十分庄重。整个仪式由“安章”主持,拜佛法僧三宝后由“安章”进行“树玛”,请求佛祖宽容该人过去做错的事,让其皈依佛教,认真学佛修行。接着佛寺里的四位和尚为其受戒,念诵三宝经。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家信众要持“五戒”或“八戒”,小和尚们要持“十戒”,据说高僧则持“二百二十七戒”。诵经约40分钟后为陶建的父母及亲戚念祝福经,表示父母愿意将儿子给佛祖做弟子。最后是“滴水”,意味着陶建已脱离世俗舍弃家居生活而进入佛门,专事修行。
01 住持赠送的新袈裟
02 小沙弥在佛寺的第一餐
03 两位“督龙”为小沙弥布置房间
04 回家路上
受戒最后一个环节是由住持为小沙弥起法名,称谓的改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俗人出家融入佛门。陶建得到的法名叫“因树稳”,“因”——家中的大儿子,“树”——像,“稳”——太阳。这个法名将伴随着他的一生,如果他将来还俗了,人们还是会这样称呼他,以示尊敬。
从今天起,陶建将和其他僧人一样,每天凌晨5∶30就要起床到大殿诵经拜佛,然后学习经文戒律,开始学僧生活。由于陶建没有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所以住持“萨迪”指定一名出家了30年的“督龙”作为小沙弥的专职师父,计划在佛寺培养一段时间后将他保送到省佛学院接受规范的傣汉双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