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2017-02-14 10:35刘旸
科技与创新 2016年21期
关键词:金融专业互联网金融教学改革

刘旸

摘 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对高校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互联网金融为背景,研究了高校金融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师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21.130

自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伊始,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一个新兴事物,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优势对传统金融行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迫使其进行深入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对高校相关的金融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金融专业已经是各高校比较成熟的专业,但教学内容尚未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也一成不变,这势必会阻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因此,如何将“互联网+”的概念融入金融专业教学中,通过互联网金融产品阐述金融理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其实践能力,是当前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1 当前高校金融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金融专业的课程教材仍以传统的金融工具为主,介绍其概念、性质和基本特征,这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创新的金融工具差距甚远。互联网金融创新出的余额宝、P2P借贷、众筹等新型金融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在服务对象、服务群体、服务性质和服务特点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普惠性和小微化是以银行、保险和证券为典型代表的传统金融所不能具备的。这种教学内容与现实发展的严重脱节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低下,还严重影响了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效果。

1.2 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金融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书本教学为主,尽管教学工具从黑板转向了多媒体,但教学过程仍是教师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既不形象生动,也不具体实用,使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感受到这些基础理论给实际生活带来的影响。因此,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受限,学生多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无法对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实际应用更无从谈起。

1.3 课程设置重复

传统的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一般都包括金融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商业银行学、证券投资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在内容上存在较大程度的交叉,各授课教师之间如果没有经过互相研讨确定不同授课重点的话,很有可能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上被不断重复,最终使学生思路混乱,难成体系,弱化了金融专业学生的学习。

1.4 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金融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而目前多数的金融教师本身却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中无法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当前,高校教师的年轻化趋势使得很多年轻教师都是毕业之后直接站上讲台,没有在银行、证券、保险等相关行业从事过实务操作,因此,实践经验相当匮乏,而且,由于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压力占据了教师大部分时间,使其也没有动力进行实践岗位的再培训。而如果直接招聘金融从业人员的话,又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这些现实情况都是造成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2 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

2.1 创新教学内容——融入互联网金融知识

传统金融专业教学内容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脱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未来的就业空间。因此,教学内容的调整刻不容缓。在实践中,不需要一味地照搬国外原版教材,而是应该注重与国内实践的结合。可以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从内容入手,多角度引入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知识,实现理论与金融实践的更好衔接。要彻底地将互联网金融的新知识、新理论融入到当前的教学内容之中,直至将金融理论与实践和互联网金融有机整合,从而实现金融教学内容的整体变革,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的金融人才。

2.2 丰富教学模式——合理运用金融APP

“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必须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兴趣,使其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模式、小组讨论模式、任务驱动模式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度。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合理运用金融APP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大数据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讲解金融APP的使用方法,还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金融产品价格的瞬息万变,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度鼓励学生参与实际交易,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2.3 完善课程设置——增加互联网金融课程

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从金融岗位与工作实际出发,以应用性为导向,增加或删减相关课程。为保证课程重构的有效性,应加强教师的分工协作,使调整后的课程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还应组织金融专业教师积极开发现代化的互联网金融课程,如P2P信贷、互联网营销模式、互联网融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以及互联网金融操作务实等,并积极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2.4 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为师生提供实训基地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模式能更好地使教育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既能实现定向培养目的,又能为社会就业提供很好的路径。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也可以采用这种经过实践证明有效且可行性较强的模式。校企合作基地一方面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训基地,使其真正了解金融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所从事岗位的实际要求,从而针对性地提升个人能力。与此同时,高校应以客座教授等方式聘请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专家为学生讲解金融前沿知识,使学生了解互联网金融的新产品、新方法以及新动态,适时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向和发展目标。

3 结论

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领域最具创新性和发展性的前沿领域,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巨大。目前,国内外高校都在审时度势地改革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专业教学。这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学习互联网金融的新知识、新理念,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金融专业只有通过科学的教学体系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实际需要的金融人才,才能为国家金融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文辉,孙红果.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学教学改革初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2).

[2]刘念,刘一沙.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金融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

[3]张艳英.互联网金融形势下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1).

[4]张超,李吉栋,徐临.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教学内容改革探析[J].中国市场,2016(3).

〔编辑:王霞〕

猜你喜欢
金融专业互联网金融教学改革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新常态下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