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高度发达的经济消费必然很强,同时消费作为生产行为的终结,很难再孤立地把供给与需求完全分开。增强城市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对欠发达城市而言,如何以消费为突破点,通过消费引导城市推进供给侧改革。本研究选择宿迁为对象,通过分析宿迁在近些年的消费情况,从消费视角提出对宿迁经济增长有指导作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经济增长;供给侧改革
国何以富?无非有三种方式:一是战争掠夺;二是扩大生产;三是经济贸易。然而伴随我国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的崛起,财富增长更多是围绕生产与贸易。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消费正由生产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一切生产与贸易又最终流向消费者,因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加强,从而始终是社会财富增长的主要动力。
一、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国家正在推行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项长期国策,重在解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关系。因而,供给侧改革并非局限在生产端,更多是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一种描述,由单方驱动向双边过渡,双轮驱动经济增长。
1.传统产业正在经历寒冬
在新一轮的经济形势中,传统产业正在受到猛烈冲击,利润持续下滑,进而导致针对传统产业的投资急剧下滑。传统产业转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出矛盾,即是投资需求急剧下降导致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因而解决矛盾的核心是推动社会消费增长速度,弥补社会总需求的不足,同时以供给侧改革策应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传统产业欠缺的是如何与新技术的融合,将新兴技术与创新应用到传统产业中,以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消费后劲十足却又缺乏动力
2015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6.4%。2016年1至4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4.7%。从数据上看,消费依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消费市场也随经济发展不断膨胀。同时,众多消费者选择海外代购、海淘等方式,充分暴露出国内产品在品质与品牌的打造上有所不足,难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国内生产缺乏动力。
3.经济正由虚拟落地实体
相较于实体产业,虚拟经济的波动性更强。虚拟经济偏向于投资,是人们对这一产业未来预期价值的折现,而人们判断的基础是基于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很难预测突然出现的危机,这就使得虚拟经济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当前国家正在推行供给侧改革,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经济下行的压力确实比较大,再者经济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但是现在经济增速下降,虚拟经济的动力减弱,经济发展以稳为主,依靠实体产业的发展完全有可能支撑起这个速度。因而供给侧改革的过程,即是推动虚拟经济落地实体,这就为消费型产业提供了新的平台。
二、宿迁消费产业发展的现状
自1996年建市,宿迁经历20年的高速发展,已完成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过渡,城市消费能力显著增强。无论是顺应国家发展形势,还是宿迁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重点关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挥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显著作用。
1.宿迁消费潜力
2015年,宿迁GDP达到212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十二五”期间,GDP增速均维持在10%以上,充分反映了宿迁经济增长的潜力,从宏观数据来看,经济发展形势向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再观察宿迁近5年城市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伴随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市民的消费欲望随收入的提高则增加。宿迁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的阶段,市民的消费结构自然也会发生变化,前期因为缺少收入导致的消费能力会得到进一步释放,因此“十三五”有可能是宿迁消费的爆发期。宿迁的CPI指数在2%左右徘徊,理论上GDP10%的增长率,CPI增长区间应在3%至5%之间,因而表明宿迁的购买力偏弱,还有进一步挖掘和上升的空间。
2.宿迁消费市场增长情况
宿迁“十二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26.6亿元。2016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6.14亿元,同比增长11.9%,由此可以看出宿迁的消费市场在不断增长。消费增长说明市民对宿迁未来的发展保持较好预期。与生产创造价值相对,消费是财富的聚集过程,因此消费市场实质是宿迁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随着经济发展,市民的消费能力在增强,增强消费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市民潜在的消费欲望,深度激发市民的消费潜力。城市综合体的多寡仅在表明城市的消费潜力,但是潜力非就能说明城市消费前景的广阔,在这之后要注重城市消费链的打造,尤其是宿迁逐渐迈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民众的财富增长速度迅猛,民众的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很快。宿迁的城市消费产业链正在慢慢地形成,但是还不够长,宿迁的“夜经济”或者“假日经济”仍很薄弱,在未来将是宿迁挖掘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3.宿迁的产业选择
宿迁已完成由农业经济至工业经济的转变,纵向与自身相比,宿迁的产业已经取得质的突破,但横向与周边城市比,受于先天条件的限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以宿迁现有的条件很难再短期内形成规模的创新中心,所以产业发展的方向更适宜选择制造中心。在宿迁当前的产业结构中,工业占据明显优势,而传统产业又在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宿迁实体产业的规模高于虚拟产业,10%的经济增长率较为稳定,宿迁经济发展更侧重稳,鲜有没有产能过剩行业。
三、推动城市消费刺激的措施
当前企业生产要契合民众所需,迎合市场需求,消费者的行为对于经济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优质的城市消费体验,直接关系到城市旅游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所以改造消费结构,主要方面聚焦于两方面:一是升级旧的消费模式,二是创造新的消费热点。
1.推动传统消费模式转型升级
(1)紧跟经济形势推动宿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宿迁的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尤其是短期的实体产业产品。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国家政策的推行,都在无形中加强了实体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真正能依靠科技创新支撑起经济发展的城市终究是少数,包括宿迁在内的多数城市,都将围绕产业制造展开竞争,但是制造业的成功取决于能否适应新时期市场的需求,消费将主导生产,现代社会不再单纯由生产主导,所以城市产业的选择应更加倾向于实体产业,推动消费模式转型升级,适应社会发展的转变。
(2)引入新的消费形式
新型消费方式兴起,渐成为消费和支付的新潮流,个性化的创新消费进一步刺激了消费市场,众多新型消费模式被引入宿迁,宿迁已广泛建立覆盖全市的电商体系,这是宿迁新的资源整合优势。消费与生产一体,消费实质是将企业产品的使用价值变为价值,因此在引入新的产业模式的同时,也要注意此举能否带来新的消费机会,完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转换。新的消费模式是促进消费的工具,不亚于寻求一个新的消费点,更深层次是如何实现与生产的关联,与“互联网+”对接,双向推动城市消费的增长。
2.着眼城市经济圈创造新的消费机遇
生产是财富的增加过程,而消费则是财富的聚集过程,消费对于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愈加明显。
(1)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经济新常态下,难在仅依靠供给刺激经济增长,可通过新需求催生新产业,以新供给激发新需求,培育新的消费点,挖掘市场中潜在的消费点,以此推动经济的新一轮的增长。供给侧改革已经暴露出生产方出现了些许问题,城市发展动力呈多元化转变,消费正成为新的增长热点。随着高铁网的完善,城市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如果把消费者也看成是一种资源,那么这种资源将会在城市经济圈内自由流通,在城市圈内相互竞争。所以宿迁新的消费热点要着眼城市经济圈,特立独行,可围绕宿迁文化、风情、旅游等思考新的消费链条,增加游客随机消费的可能。
(2)打造优质消费环境
无论是国家的政策导向,还是宿迁的发展规划,未来宿迁的消费层次与总量都将逐步膨大,所以应该在消费城市建立的初期就需关注消费环境的打造,进行培育成为宿迁城市的消费特质。消费之间的矛盾有可能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品牌,这种潜在的矛盾应该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消费个体事件通过媒体可能放大称为是社会事件,反映的问题绝非偶然,而是当下政府不重视营建消费环境造成的恶果,社会消费在不断增加,但与消费并行的配套措施却不足,继而引起前期建立的消费体系崩塌。因此如何规避商人逐利的本能,引导与政府目标导向一直一致,是政府有加大对消费环境打造的表现。
参考文献:
[1]程春霞.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城市问题,2016.2.
[2]郑新立.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J].中国城市经济,2006(11):35-38.
作者简介:房勇志(1989.06- ),汉族,江苏宿迁,单位名称:中共宿迁市委党校,学历:硕士,毕业学校:西安财经学院,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