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
摘要:激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必备因素。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激情教学有利于建设高效的语文课堂。但是,实施激情教学,必须要求教师方法多样,知识丰富,程度适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情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59-1学习激情是学习的主要动力。而在当代教学中,许多学生都在被迫听讲。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高年级的学生不爱举手回答,这样的现象存在于各个地方。其实,主要原因并不是教师讲的不清晰,而是课堂气氛沉闷,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针对上述问题,实施激情教学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关于激情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定了基调。”一个精彩的导入,必然有先声夺人之效。教师可以用激情导入新课,这种激情不仅是表现在抑扬顿挫的语言艺术中,也可以体现在创设一定的情境中。例如一年级《乡下孩子》这篇课文,课文的基调生动活泼,我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我用欢快的语气给学生范读,孩子们被我美妙的朗读声吸引住了,我时而平缓,时而高亢,他们也自然而然地学着我的语气读起来,我用抑扬顿挫的朗读逐步感染着学生的朗读激情,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我也注重创设一定的情境。在教学三年级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中,我用一首感人的《思乡曲》导入,让学生闭上双眼静静聆听小提琴曲,使课堂沉浸在忧伤但不沉闷的氛围中,让他们感知曲中情,再领会文中意。通过多样的方法,在没有真正开始教学前,点燃学生的激情,让他们与我产生情感的共鸣,就会不知不觉地提高教学效率。
从教学导入到课程实施,激情教学应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妙处在于抓住先机,教师把握住课堂的起始点,以教师的情激发学生的情,让学生在创设的氛围中集中注意力,带着兴趣走好课堂中的每一个步调。
二、情不知所起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不定性要求老师有快速的教学机智。一堂有激情的语文课,需要教师随时能起好情。面对多变的课堂,活泼的学生,能够自如地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必须拥有足够的专业素养。教师应用正确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并且利用好体态语言将情感传递给学生。例如在上课前,教师整理好自己的仪态,以积极向上的状态面对学生,学生的情绪也会变好。然后,教师用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掌握好整个课堂,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这也是起好情的一部分。与学生交流时,教师也可以运用眼神、动作。精心设计的教案在智慧的言语、丰富的体态动作中表达,会给课堂带来不一样的效果,这些都需要教师拥有过硬的基本功。所以,教师要时常用知识的清泉滋养自己,具备了充足的营养,才能随时随地给予学生养分,教师激情“不知所起”,学生才能对你的课“一往而深”。
情不知所起,并不是要求处处起情。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关键地方恰当地起情。当学生恰巧提出一关键点,教师能运用其知识素养起情,用情引导学生学习,把教师的激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激情中用情地感悟文章。
三、高处不胜寒
激情教学可以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生中,但是仅靠激情支撑的教学就会显得浮躁空洞,过度激情可能会适得其反,“高处不胜寒”这句话就可以概括这个道理。小学生很容易受到老师的暗示。老师的语音语调,动作神态他们都观察仔细。老师的语调一上扬,情绪一激昂,语气中必定是欢乐、赞美之意;老师的语调一低沉,学生肯定想起忧伤、沉痛之类的词语。比如在教学一年级《秋游》时,教师展示了一幅秋游图片,说了一段激情昂扬的配词,最后简单地问了句:“他们开心吗?”所有的学生齐声喊道:“开心!”但实际上他们真的感受到图中孩子们开心的心情了吗?教师那么一段优美的解说理解了吗?这样异口同声、不假思索的回答对理解课文起到的作用必然是不大的。
说起激情,许多人就会认为必须是声情并茂的,这显然不是的。铿锵有力的语言对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所帮助,但这不是必要条件。课堂中委婉含蓄的激情也可以有,无声而强烈的激情也是激情教学的一部分。例如教学小学高年级课文时,我们给学生留白,给他们时间去想象和思考,娓娓道来的激情学生也了然于心中。
面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掌握好激情的尺度。比如对低年级的学生,有趣亲切的情感交流方式是比较让人接受的。对待高年级的学生,我想真诚深度的情感交流方式他们会更喜欢。用对激情,用好激情,不让激情显得多余和做作,是我们激情教学的重要方针。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呼唤着学生为主体,当我们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时,教师更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作用。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才能恰如其分地用激情为课堂做好导入,并且在授课过程中随时能起好情,在内容关键处做一个会煽情的老师,用适度的情“治”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情”中幸福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