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资阳河”传承人张仕伦艺术成就研究

2017-02-14 21:53:43四川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 2017年2期
关键词:资阳曲牌川剧

陈 练(四川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川剧“资阳河”传承人张仕伦艺术成就研究

陈 练(四川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张仕伦生平

张仕伦,1942年出生于内江高桥镇张家老湾,长于重庆市。他的父亲曾任抗战时期重庆市防空哨长,母亲是一名小学校长,父母均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爱好。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张仕伦自幼十分爱好音乐。10岁时,因其表叔(重庆市歌舞剧院大提琴演奏员)李懋绩送了一支竖笛给他,没想到他竟无师自通,爱不释手,从此开启了他的音乐人生之路。小学阶段,张仕伦已经痴迷于各种乐器发出的乐音,常常陶醉于街头巷尾的路人、艺人吹奏的乐声中。在他见到这种乐器后,总会想方设法买到或仿制出这类乐器。学生时代,张仕伦不仅是学校的三好学生、学生干部,还是小有名气的音乐才子。他学会了笛子、洞箫、口琴、、凤凰琴、二胡等民族乐器的基本性能和演奏技巧,还可以修理和自制乐器,是学校众所周知的“专职”修理员。这一时期,为后来进入川剧训练班的科班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1959年,张仕伦考入了内江市艺校(川剧训练班),以学习操琴(琴师)为主,并先后跟随魏品清、李万才、朱荣章等琴师学艺,经过了长达6年的专业基本功学习和剧团的舞台实践。为了全面掌握川剧音乐,他又向何声扬、胡德章等鼓师学习司鼓,开启了了解打击乐的一扇门。

1965年已经进入内江市川剧团担任琴师的张仕伦,报名参加了四川音乐学院“四清”工作团的音乐训练班,系统学习乐理、作曲、和声、指挥等课程,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后来的川剧工作中,张仕伦不仅担任市川剧团的首席琴师,还记录了大量的曲牌、唱腔,并配上锣鼓曲谱,收集和整理了相当数量的传统剧目。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有一定影响的新编川剧作品,据统计,曾为200多个古装戏和现代戏等剧目作曲。发表以川剧“资阳河”流派艺术为主的论文30余篇,并担任了编撰地方戏曲志等著作的任务,作品多次在市、省、全国及国际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奖。主要业绩先后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录》和《中国音乐家辞典》等数十部大型辞书。

■艺术成就

在长达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张仕伦刻苦努力,学贯中西,善于博采众家之长集于一身,积累了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大胆改革创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佳作,潜心研究的诸多理论成果也屡屡获得各种奖项,可谓硕果累累,成绩斐然,是当代川剧“资阳河”艺术界不可多得的领军人物。本文主要从琴师和司鼓、创作作品和理论成果3方面来研究川剧“资阳河”传承人张仕伦的艺术成就。

1.琴师和司鼓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川剧“资阳河”琴师的演奏技艺处于原生、封闭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编剧目的产生,琴师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技艺,才能适应当代戏曲艺术发展的需要。青年时期,张仕伦就尝试以现代演奏技术作为基本功提升自己的演奏技能,对各种乐器的性能加以研究,技法上取长补短,风格上兼收并蓄,逐渐适应和提高了川剧现代戏和新编传统戏的艺术表现力,为川剧“资阳河”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剧团工作的几十年里,张仕伦一直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各种乐器必须达到个人独奏音乐会的水平来担任川剧的伴奏任务,音乐追求上尽善尽美。早期就能以精湛的技艺演奏唢呐《百鸟争鸣》 《山村来了售货员》,笛子《荫中鸟》 《姑苏行》 《扬鞭催马运粮忙》,二胡曲《二泉映月》 《赛马》等曲目。在众多的乐器中,张仕伦以唢呐、笛子、小胡琴和盖板子的演奏见长。唢呐伴奏方面,常以筒音作“宫、商、徵、羽”吹奏同一曲牌,获得了不同效果,还突破了传统艺人的“八度”音域。伴奏时加入“超吹”,扩展音域,加入现代元素,能运用米花舌、上下滑音、指粘音、吐音等各种技巧配合舞台表演,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类鸟鸣,如鸡叫、蝉鸣等动物声音,不仅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同时丰富了唢呐的演奏技法,弥补了传统“资阳河”川剧演奏上的不足。笛子伴奏方面,以昆曲笛谱的传统演奏方法基础,力求音色的变化和强弱对比的和谐统一;在吹奏技巧上以南方曲笛为基础,再吸收北方梆笛的特殊技法,合理运用到川剧昆曲剧目中。小胡琴和盖板子(板胡)方面,借鉴了小提琴的揉弦法、换把法以及各种弓法的演奏技巧。他娴熟的胡琴伴奏技法和特殊的音乐处理,与鼓师的锣鼓、剧情的需要、人物角色,融为一体,得到了观众和同行一致认可。总之,张仕伦的演奏不论从曲牌的运用、旋律的处理、过门起落奏法、音乐风格等方面都传承和发展了川剧“资阳河”音乐艺术。

1959年张仕伦抱着要全面掌握川剧管弦乐(琴师必备)和打击乐(鼓师必备)的目的进了川剧训练班。他勤奋好学,精于钻研,不仅在管弦乐的学习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开始接触打击乐,向何声扬、胡德章等鼓师学习司鼓。1962年以后先后司鼓了一批戏,如《边哨风云》 (高腔) 《屠夫状元》 (高腔) 《左维民巧断绣鞋案》 (胡琴) 《鬼影》 (胡琴) 《皇亲国戚》 (弹戏) 《拷红》 (弹戏) 《一缸银》 (灯调)等,获得了同行和观众的好评,积累了更多的艺术实践经验。司鼓的学习和实践对琴师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之以后与其他鼓师配合时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也为他在作曲和记录、整理传统唱腔配锣鼓谱时提供了便利,增强了演出效果,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打击乐是川剧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对锣鼓的掌握是一个音乐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也体现了一个器乐演员的全面素养。

2.创作作品

张仕伦曾为《张大千》 《紫竹观音》《贪泉》 《奴隶颂》 《刘师亮》和《探春治园》等200个川剧剧目作曲,其结构严谨,旋律优美,易于上口。作品既继承了川剧“资阳河”的传统又创造性地发展了声腔音乐和剧情、人物需要的密切配合。在张仕伦创作的众多声腔作品中,本文以近年来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的高腔《探春治园》和灯戏《贪泉》来探析张仕伦的创作特点。

川剧高腔最能体现“资阳河”的特点。《探春治园》取材于四大名著《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由著名画家邱笑秋编剧,张仕伦担任了全剧的音乐创作。全剧采用了川剧高腔中的【红衲袄】 【梭梭岗】 【一枝花】和【江头桂】四大类曲牌,以主题音乐【步步娇】贯穿始终,旋律优美、流畅,颇具女性的柔美,与剧情的需要十分吻合。在主人公探春的唱腔【红衲袄】 【端正好】等曲牌中加进了男腔的元素,增加了声腔的宽度和力度。有些重要唱段加进了男女声的合唱,渲染了剧情,增加了效果,用画外音的手法为剧情服务。全剧配角的唱腔也在原有曲牌的声腔上加以扩展,在同类曲牌声腔及男女腔上进行揉合,让原有声腔更具新意。剧种每个人物的唱腔、音乐各具特色,但又十分统一。主旋律和特定音型的反复出现,增强了观众的记忆,强化了人物形象,并形成了统一的风格。

在《探春治园》的音乐创作中,作者突出了川剧“资阳河”别于其他河道的特点。在【梭梭岗】类曲牌的帮腔和唱腔中与其他河道不尽相同,“资阳河”多用“角调式”,其他河道多用“宫调式”。《探春治园》在这方面作了较大的突破来解决这个矛盾以维护“资阳河”的传统习惯和风格,又吸收了其他河道的优点而加以融合,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长期的矛盾。其次,对剧中吴大娘唱的【江头桂】类【下山虎】曲牌采用了移音位法进行作曲,让唱腔落音为“5”变为“6”,这样更利于乐队伴奏(注:传统戏为个人清唱,无伴奏)。作者采用这种方法作曲的声腔,既有传统韵味,又有新的突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新曲牌,是作曲者的尝试,也算一个亮点。在乐队伴奏上,用了电声乐和民乐队,部分唱腔用无主旋律跟腔的伴奏方法。因此,在《探春治园》全剧的音乐中,作者既继承了传统又有创新,是“资阳河”近几年来不可多得的佳作典范。

“资阳河”灯调曲牌非常丰富,有众多独有的曲牌,且风格独特。《贪泉》是一部灯戏,以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时“不惧饮贪泉”,廉洁自律,坚持操守为题材。剧中音乐立足于传统,有继承和创新,符合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音乐采用“资阳河”传统曲牌【小北调】作主题合唱,贯穿全剧,起主题音乐的作用。曲调清新、流畅,有传承也有创新。剧中主人公吴隐之的唱腔采用【桂花调】和【东北风】相结合的唱腔以表现他的正气和诙谐的性格,其中述说家庭一段唱腔采用【纳踏基】加以创新的曲牌;少妇的唱腔采用资阳河的【花鼓调】曲牌,曲风有凤阳花鼓的风味,叙述中见风趣;土地的唱腔用的是传统曲牌【太平年】,典型的四川民歌风格;衙役用的是【望山猴】曲牌,从起腔过门到唱腔,都有一种起伏跳跃的韵味,代表着像猴子那样憨态可笑的形象。

其次,他还创作发表了一些富有生活气息、抒情优美、时代感强的歌曲,如《闹元宵》 《绿色的歌》 《沱江谣》和《内江陆军预备役———防化团团歌》等。

3.理论成果

张仕伦不仅在川剧舞台和音乐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还在多类戏曲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川剧资阳河流派》 《浅谈传统高腔曲牌分类口诀》、《音乐改革与川剧艺术的发展》等二十余篇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川剧“资阳河”研究论文,记录、整理数部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的传统剧目。从他对川剧“资阳河”研究的方向和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有关川剧“资阳河”流派的总体论述,如《论川剧资阳河流派》 《资阳河川剧流派地域再探索》 《资阳河流派与其他河道的区别》。他提出了川剧“资阳河”是“以内江、自贡为主的沱江河流域及周边市县资阳河所属广大地区……”的地区范畴;总结了“资阳河”流派不同于其他流派的艺术特点,如在打击乐伴奏,各声腔曲牌的运用,擅长的剧目及演唱、帮腔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独特风格。

第二类,对川剧“资阳河”音乐及剧目的研究,如《传统川剧高腔记谱中节奏及调性的处理》 《谈资阳河昆腔排鼓》 《浅谈传统高腔曲牌分类口诀》 《川剧资阳河<目连戏>演出习俗》 《诙谐风趣的川剧资阳河婚庆赞礼诗》等。这类文章对川剧音乐内部结构、曲牌特点和分类等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对某一剧目的演出习俗和舞台场景中语言的使用进行了介绍。

第三类,记录、整理了大量优秀的传统剧目,如《斩忠闹殿》 (弹戏) 《八阵图》(胡琴) 《西川图》 (胡琴) 《双下山》(昆曲) 《裁衣》 (灯调) 《补缸》 (灯调)《春花走雪》 (高腔)以及《川剧资阳河灯调曲牌》 《川剧资阳河唢呐曲牌》等。这类剧目包含了“昆、高、胡、弹、灯”的各类声腔,记谱手法细致而严谨,念白、唱腔、锣鼓等部分记录清晰,标记准确。

第四类,川剧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如《川剧要改革,川剧要振兴》 《改革和发展川剧声腔艺术》 《戏曲:将经受优胜劣汰的考验》 《音乐改革与川剧艺术的发展》 《中国戏曲前途展望》。这些文章针对川剧界存在的“干、尖、叫”(演员发声方法上)、“慢”(剧情、唱腔、表演等)“吵”(打击乐)等问题,剖析了复杂的社会原因和人为因素,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坚定了振兴戏曲发展的必胜信心。

■总结

张仕伦先生为人谦和,做事一丝不苟。在川剧艺术生涯中,刻苦钻研,不懈追求,创作的作品富有艺术性、思想性和时代性;且能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全面掌握和不断创新川剧表演艺术;还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大胆改革,在传承和发展川剧“资阳河”音乐艺术的道路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了川剧“资阳河”当之无愧的传承人。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科研项目,编号:14SB0143

1.内江市文化局〈内江地区戏曲志〉编写组.内江地区戏曲志.巴蜀书社,1991.

2.张仕伦.论川剧资阳河流派.四川戏剧,1989.

3.张仕伦.音乐改革与川剧艺术的发展.四川戏剧,1992。

猜你喜欢
资阳曲牌川剧
资阳中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试论昆腔曲牌的曲腔关系
乐府新声(2023年1期)2023-06-29 06:43:02
神奇的川剧变脸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川剧版画传四方
少儿美术(2020年5期)2020-12-06 05:52:38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中华诗词(2019年2期)2019-08-27 01:59:20
【曲牌园地】
影剧新作(2018年2期)2018-08-11 09:02:36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资阳话中的程度副词“蛮是”初探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2
资阳牵引变电所智能化改造方案研究
电气化铁道(2016年6期)2016-05-17 03: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