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简语文,实现教学的理性回归

2017-02-14 20:53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笔者课文目标

陈 丽

大道至简,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也是如此。然而当前的课堂教学承载了太多的内容,从字词语句,到情感态度,乃至价值观、人生观等,导致了课堂教学只剩下“热闹”。其实真正的教学应该至简,但这种“简”不是单纯教学内容上的减少,更不是一种敷衍了事、随心所欲的教学行为,而是一种对教学理性的回归,是以学生为主体、语用为核心的生本课堂。笔者浅析至简教学策略,以便实现教学的理性回归。

一、遵循生本思想,精简教学目标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教学目标是提纲,是统领,是整个教学的导航仪。可以这样说,没有教学目标或者目标不明晰,其课堂效率必然低下。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其内容虽然明朗,但教学目标却没有数学、英语等学科明确,即便是同一篇文本,不同的教师教学,都会制订出侧重点不同的教学目标。因为对于文本来说,从字词语句,到段落篇章,再到情感主题,可以提炼的知识点太多了,如果教师追求面面俱到,一方面可能会弱化重点,另一方面则可能导致学生囫囵吞枣。对此,最好的方法则是结合学段、学期乃至单元目标,立足学生实际科学制订目标。毕竟学生才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效果也最终需要从他们身上体现。只有遵循生本思想,精简教学目标,科学实施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如《兵马俑》一课“教参”中给出的教学目标为: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联系课文内容,了解兵马俑的特点;三是学习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就理论而言,这三点都是教学重点,都需要在课文中进行落实,但是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他们在课前对兵马俑知识都有所了解,也能大致说出其特点。因而笔者在具体教学中对教学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突出方法指导,保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去除第二个教学目标,即“联系课文内容,了解兵马俑的特点”,至于第三个教学目标,则重点突出一个说明方法,引导学生自学其他方法。这样一来,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还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教学目标来说,一般都有三个层次要求,第一个层次主要针对基础知识方面,比如生字词、课文朗读等;第二个层次则是针对语用技能方法,比如案例中所提到的说明方法;第三个层次则是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至简理念出发,教师在教学中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只要突出一点,或者较好地完成一个目标即可。笔者在案例中适当调整教学目标,不仅照顾了学生的实际,还突出了重点,强调了语用,对学生从“帮”到“放”,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当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会学习,享受成功。

二、围绕文本主题,简化教学情境

汉语言博大精深,即便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也有不同的意思。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从学生兴趣方面考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如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游戏情境,等等,这固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主题,甚至还剥夺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实践证明,画面、声音乃至教师的语言渲染,不仅会严重浪费课堂时间,还会对教学的内容、学生的思考产生干扰,从而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对此,教师需要注意一点,教学并不需要最精彩的情境,而是需要最适合的情境,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内容,删繁就简,直奔主题,以便推促课堂目标的达成。

如教学《“黑板”跑了》一课时,由于课题比较新颖,很多教师在题目上做文章,以题目入手创设问题情境,以便层层深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课堂效率。笔者曾结合学生年龄,通过问题情境进行导入:“在你们的印象中,哪些东西会跑?”对此,学生回答道:“小猫;小狗;小鸡……”接着笔者追问道:“那你见过黑板跑吗?”对此大多数学生很惊讶,都回答没见过。这样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文,之后推促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黑板’跑了》为题?”这样的问题情境虽然简单,只有短短两问,却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兴趣,推促他们主动去阅读文本,一探究竟。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还直奔主题,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也许案例中的问题情境不够精彩,但是,是最为适合的。也曾有年轻教师通过动画形式,在多媒体中显示“黑板”跑的样子,这固然有趣,也切合第一学段学生游戏教学的目标,但是,这样不仅与课堂教学内容关联不大,反而会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动画上,因而是不可取的。而笔者这种做法,通过课题切入,开门见山,简单直接,不仅简化了情境内容,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真正推促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便真正达到轻松学习的目的。其实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理性的回归在某种程度上是指远离多媒体,远离情境,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才是至简语文的核心理念。

三、课堂板块清晰,简洁教学流程

陶行知先生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益。”对于教学来说,要真正实现高效,不仅需要在目标、情境上精简,更需要在教学环节中进行精简。很多教师喜欢把课堂分板块,如导入、略读、精读、复读,乃至总结、训练,等等。其实,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不必如此。在具体环节设计中,可以先突出主问题,然后通过主问题提纲挈领,贯穿整个课堂,这样不仅目标明确,而且板块清晰,可以在简简单单的教学中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这需要教师懂得取舍,更需要将主线贯穿始终。

如教学《石榴》一课时,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曾简化了一些烦琐的教学流程,直接以“课文是怎样进行表达的”这一问题为主线,逐层推进,步步深入。在这条主线的贯串下,学生知道了石榴的生长地点及长叶、开花、结果的全过程,明白课文是按照石榴生长顺序进行表达的。学生在抓住这一主线后,可以从中挖掘枝干问题,比如“课文是怎样描写石榴开花的”,来具体查找、感知品析,以便真实感受作者笔下生动形象的石榴。之后笔者运用随文练笔的形式,让学生仿照课文结构,简要写一写校园的景物,或者家里周围的梨树、桃树等,以便巩固这种表达方法。这样一来,教学板块简洁,结构清晰,不仅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本,还能推促他们语用能力的提升。

对于教学来说,真正的有效并不在于烦琐的设计,尤其是在课堂板块中,教师更需要围绕主问题简化流程。从表面上看,流程减少了,学生活动少了,但实际上,教学内容更加紧凑了,学生活动时间更多了,自然效果也会更好。上述案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先从主问题出发,让学生理解全文整体结构,接着从枝干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方面,最后让学生进行随文练笔,以便掌握文本表达形式。结构简单,内容清晰,读写结合,不仅有利于语用训练落到实处,而且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推促精彩生成。

针对当前教学的浮躁现象,追求至简则是教学的一种理性回归。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减少“表演”的水分,真正立足学生实际,从课堂教学需要出发,力求精简一些不必要的目标、情境与环节,避免教学接受无价值的干扰,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笔者课文目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背课文
性能相差达32%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