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拓展中生成精彩练笔
——以《我最好的老师》教学为例

2017-02-14 20:53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写作技巧教学效果文本

王 芳

学以致用,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习得技能比单纯理解更为重要。虽然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形式有很多,但是大多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佳,或者蜻蜓点水,无济于事。本文以《我最好的老师》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外阅读拓展中融入练笔,既而推促课堂生成精彩。教学片段如下:

师:从题目来看,本文写的是“我”最好的老师。但是在一开始却写了一个有点不近人情,甚至还会糊弄学生的老师,这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呢?如果不矛盾,那么在写作技巧上又属于什么呢?

生:先抑后扬。

师:作者这样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生: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生:更能突出怀特森老师的形象。

生:因为先“抑”,接着再“扬”,使整个故事一波三折,显得更加精彩。

师:是的,这是先抑后扬写法的作用。有的同学能感受到,但也有的同学却感觉不明显。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同样采用先抑后扬这一写作技巧写出来的文章,即《苏七块》这篇文章。

(多媒体先出示《苏七块》的“抑”部分)

师:现在谁来说说,苏七块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

生:比较冷酷无情。

生:把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

师:那这篇文章有没有写完呢?我看是写完了,因为最终治病了呀。

生:还没有好。这才是“抑”的部分,如果是“先抑后扬”,那么“扬”的部分还没有呢?

师:不错,你说得非常好。我们现在接着写一小段,看看谁能把这个结局写得更妙,如果超过作者,那就更好了!

(生开始练笔)

师:现在谁来说说自己写的结尾?

(生展示自己的练笔)

师:你们听了这么多结尾,谁来说说哪个结尾最好。

(生交流发言)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原著是怎样结尾的。

(多媒体出示“扬”部分,生相互点评。)

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技巧,如果是描述一个故事,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把故事写精彩,如果再辅以一个道理,就能给我们带来较为深刻的影响……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围绕写作技巧精选了类似的阅读内容,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还能深入把握这种写作技巧,并且在拓展中融入练笔,既而推促学生最终掌握写作技巧。从课堂环节来看,笔者遵循“从文本中习得—在拓展中理解—在练笔中巩固”这一顺序进行,相比传统的读写结合模式,这样不仅多了一个拓展,更重要的是将拓展与练笔融为一体,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着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具体来说,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先是秉承大语文概念,充分发挥教材就是例子的作用,紧扣该文阅读教学思路,让学生初步感知其写作技巧,即“先抑后扬”,并讨论分析其好处,接着补充运用类似写作技巧的课外文章,即《苏七块》。同样在补充阅读过程中,教师也不是一次性呈现,而是分步展示,先让学生感知其“抑”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思考怎样写“扬”,最后与原著进行比较。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还推促学生对写作技巧的理解,感受写法的妙处。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互动,实现了写作技巧的迁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练笔来说,更需要如此,毕竟教学效果最终需要在学生的练笔中体现。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给学生搭建平台,通过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交流、展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学生文笔进行评价,而是就事论事,只围绕学生“先抑后扬”的写作技巧进行评价,如此更能使学生享受练笔的乐趣。

猜你喜欢
写作技巧教学效果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加强指导,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技巧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