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写联动中习得场面描写

2017-02-14 20:53刘飞龙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自然段课文阅读教学

刘飞龙

编者选《开国大典》(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进教材的意图是要学生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本文的写作特色是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这也是本课语言训练的目标所在。

一、立足文本,感悟方法

梁启超认为,“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写”的水平,“读”的注意中心就该在“写”的规律和法则上。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阅读层面,还要敲开文章作者写作的大门,让学生习得必要的写作技能。

对于《开国大典》一文,学生不难把握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典礼前、典礼主体部分、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四个方面。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聚焦第二、第四自然段,想想作者是如何写会场和观众的。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发现这两个自然段都是用“总—分”形式构段,先写整体情况,再具体描写。我趁机点拨:“我们在写活动场面时,这种先总的概述再细致阐述的写法,就是‘点面结合’,课文中还有哪些自然段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写的呢?”学生浏览课文发现,第十一自然段和第十二自然段采用的也是很典型的点面结合写法,先总写“阅兵式开始”,接着重点写了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将军,再分写海陆空三军的队列表演,既突出了主要人物,又将盛大的场面描写得有条不紊,渲染了阅兵仪式的壮观和氛围的庄严。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自主发现,实现了知识迁移,从课文中来,到课文中去。

二、拓展阅读,品析鉴赏

蒋军晶老师在群文阅读的主张中提出,可将“表达形式”作为群文阅读的议题,让学生连续读一类的文章,去发现写作的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引入同类文章或片段,让学生在比较中探知写作规律,寻找行文的密匙。

为此,我引入《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第一自然段和《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节选。

师:请找出两个片段中的“点”与“面”,联系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来描述场面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生:《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点”的描写包括“老奶奶”“青年夫妇”和“红领巾”,代表了男女老少,说明周总理深受群众的爱戴。

师:用三种不同年龄层的人来代表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生:“点”要有代表性。

生:《红楼梦》的节选中,虽然是写一群人在“哈哈大笑”,但没有一个是相同的,作者把每个人都写得独一无二、栩栩如生。

生:我觉得即使是写相同的动作,也要抓住人物的不同特点来写。

师:也就是同中求异。

生:如果写的“面”很大,人物的活动有很多,可以学习课文,用上“接着…接着…”的句式,读起来让人感觉队伍行进得非常整齐。

在横向比较中,学生在内容层次上体会了点面结合的表达效果,深化了对文章意蕴的理解,从而真正领悟到了场面描写的精要。

三、择取场景,学以致用

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活学,更要活用,达到学以致用。

学生赏析片段后,我选择了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斗琴场景作为课堂练笔的素材。让学生学生先看第一遍,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影片内容。看第二遍,重点关注故事发展的情节推进、主要人物在场上的表现以及四周观众的不同反应。这样做一来降低了陌生化带来的感知难度,二来保证有话可写,将镜头中的画面转换为文字,培养了文字转化能力。学生的写作热情被点燃,我再启发:“生活中还有哪些适合运用点面结合来写的场景呢?”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积累身边的习作素材,如校运会、升旗典礼、春秋游、大扫除、生日聚会、家乡风俗活动等等。学生写作的素材更为广泛,写作技能在课堂中得到提升,为单元写作中的个性化表达做好了铺垫。

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指向培养写作能力的语用训练点,整合好课内外的学科资源,在扎实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

猜你喜欢
自然段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秋天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背课文
美丽的秋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