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当下,尽管广大语文教师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小学阶段孩子们的阅读量离课标的要求差距还不小。通过几次赴省外学习考察,我校教师找到了解决语文教学瓶颈的突破口——“语文主题学习”。这项实验跟以往所有教改实验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更强调的是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好语文。面对这项实验,我们校长应该做些什么?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2006年在山东潍坊启动,目前全国有5000多所中小学参与了这项实验。在实验跟踪过程中,大家惊喜地发现许多实验学校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小学一年级识字1828个、二年级识字1111个,一、二年级引导学生一周学习6篇课文,一月至一个半月学完一本教材……因此,我校多次动员语文教师全部参与,而且要坚定信心做下去。通过打磨,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引领教师从整合入手着重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即教材内与教材外、课堂内与课堂外、学校内与学校外、基本目标与终极目标。通过整合,用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以高效课堂的形式将教材内容有效组合,课堂其余三分之二时间将选取的每篇文章、每本书、生活中的体验等由教师引导和点拨来指导学生阅读,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在研讨中,我们发现老师精读课不敢放手,对每个单元每篇文章的训练点把握不准,甚至有的老师发出质疑声:我们讲少了,学生能学会吗?阅读成了学生的自由市场。这些言行暴露出老师思路上认识不到位,我们必须进行“洗脑”式的培训。在名师工作室的安排下,由县教研室人员、学校名师定期系列化地培训教师,一边理论讲座,一边实践观摩,不断变革教学和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少讲,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一边基本功培训,一边课堂展示,努力体现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和点拨,保持学生的读书兴趣;一边读书看报,一边交流心得,让教师在交流中碰撞出闪光的“火花”,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由于坚持不懈,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语文素养提升了。
“语文主题学习”的实验,特别强调读、看、感悟、积累等过程体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会做批注、写读书笔记等。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校很注重阅读的多样化:一是不能用理科学习方式学习语文。不能靠讲一篇文章,就希望学生把好多文章都明白。语文学习和数学学习正好相反,必须反三归一,大大地提升认识,大量地阅读、大量地感悟最后有所得。二是课堂上阅读方法因学生年龄特点而异,如低年级学习童谣、古诗、儿歌可采用情景阅读,一边读一边乐。中高年级阅读可采用点拨式推进,通过让学生查字典、教师范读、播放音乐与电影片段、好书推荐、心得交流等形式来持续不断地阅读。三是学校搭建阅读平台,如结合国庆、元旦,学雷锋活动日、世界读书日,六一儿童节、校园艺术节等组织师生进行读书会、好书推荐、演讲、成果展示,让学生尝到读书的乐趣。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拉开了实践的序幕,我们就要团结一致,咬定目标不放松,克服一切困难,坚持走下去。我相信北关小学的课改一定会开花结果,翼城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