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翠,夏国滨
基于《桃花源记》为例分析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中的应用
刘翠翠,夏国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 150080)
动画创作的本土化与抛开传统走向创新之间的争论仍然在进行,中国动画产业在本土化风格方面比较缺乏。随着动画作品《桃花源记》的成功,其为传统动画创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开辟出了新的道路,为动画本土风格的形成,带来诸多启示。将传统艺术元素融合于动画内容,依据各项专业技术,促使传统艺术元素获得新生与活力,在传统艺术元素合理化运用当中,展现本土韵味的动画。
《桃花源记》;艺术元素;动画;应用
纵观国内动画产业界,对于动画创作本土化风格的构建,以及动画创作需尽快走出传统架构,二者之间所存有的争辩,依然在继续,面对全球化的持续开展,国际化与本土化,在整个艺术创造当中,日渐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现今,在动画创作中,如何更加全面及有效地对传统艺术元素予以运用,打破传统创作过度追求或忽视本土特色的状况,依然成为时下关注的热点,对此,本文以环球数码深圳公司所制作的《桃花源记》短片进行深入赏析,以期从中找出些许启示。
动画短片《桃花源记》,乃是依据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创作同名文章改编而成,通过将传统艺术元素运用一定方式与三维手法相结合,将其以动画短片的形式而呈现。该作品在各项比赛中获得诸多奖项,如2006年中国国际动漫影视节最佳短片奖及TBS优秀奖等。从原著《桃花源记》来看,其运用平凡且不喧哗的笔墨、文风,展现了充满鸟语花香、自由自在而又无忧无虑的世外桃源的场景,国人对于桃花源有着基于传统或者说是与生俱来的心理体验。而针对动画《桃花源记》,其对原著当中一些想象,给予了较大程度的保留,以影像画面呈现,与国人内心深处宁静与安详感相契合。通过深层次的研究分析可知,影片当中,对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多元化、合理化的运用,起到十分突出而又重要的作用。考量整部影片,其借鉴了中国传统国画的诸多技法来表现故事画面,如水墨、设色、勾勒、写意及工笔等,除此之外,还运用了来自陕西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即皮影,通过对人物特征深入描绘,对其外在形象细致刻画,然后配以中国传统音乐,对情感内容相陪衬,寻找一种平和而又宁静的生活氛围与状态。无论是传神的皮影人物还是国画的泼墨写意,均在一定程度上将桃花源安逸、久远、宁静的意境想象成功的保留了下来。
(一)运用水墨画形式展现桃花源,使得影像与文字之间形成最好转换
文字与影像本来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架构,当出现影像后,便可以将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想象空间进行影像化呈现。而作为国粹,水墨画所追求的,实际上是一定意象化的空间范畴。《桃花源记》利用国画技法,对桃花进行深入描绘:以基础性的、静态的色彩,渲染缤纷的诗意,然后,再以泼墨技法呈现出整体桃林,从始至终都在表现对桃花源的一种无限向往之情。桃花是中国整个文化意象中的重点内容,从古至今,都会出现在各种类型的诗词当中,其意境也得到不同方式的展现。就该影片的画面构成而言,诸如水流及山石等,其所运用的不同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如将工笔画与水墨画相结合的技法,使画面或豁然开朗,或若隐若现,很好地展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想象空间,达到了一种别样的审美效果。
(二)采用中国传统皮影戏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使人物更具神韵
《桃花源记》所呈现出的故事与情节,其中的诸多现象及人物,均存在着过于详实的刻画,这便限制了人们的想象潜能。在该动画影片中,通过运用皮影,并且将原本比较抽象的艺术,结合于现今比较流行的写实艺术中,来展现皮影艺术,所具有的概括力,通过对人物等实施综合化处理,使其呈现出戏曲化及平面化特色,表现出中国独有的意境。在桃花源当中,所展现出的诸如孩子、妇女、官员及鱼人等人物,均以夸张幽默而又生动想象的手法来展现其脸谱造型;在人物服饰方面,则或浪漫或粗犷。运用一种具有象征性的线条,营造各种性格的人物特征。例如在影片开头,官吏鞭打捕鱼人,在脸部刻画上,运用几个线条,便非常形象地勾勒出了其面部特征。此外,针对桃花源房屋内部的装饰来说,其中多数仍然采用的是剪纸画,更甚者则连影片当中的家禽,也采用剪纸图案来刻画与描绘,至此,便可使观众获取一种更加本土、亲切化的审美感受与体验。
在《桃花源记》当中,如何更加有效的运用传统的艺术元素,关键在于,运用动画形式所呈现出的各种内容,自身便带有传统文化内涵与意蕴。两者的融合会给观众带来酣畅自然之感。所以,在动画创作当中应用传统艺术元素,首先需考虑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内容方面的应用,能够达到或实现相辅相成的效果。运用传统艺术元素,在无修饰状况下,尽情展现动画内容,此外,传统艺术元素需始终融入在整部动画内容当中,在不断运动当中展现浓厚的本土风韵及情调,这并非单独呈现意象,同时也并非符号的随意性堆积。
针对传统艺术元素,其所表现之热爱,实际上就是对共通审美体验的一种深层次挖掘。传统艺术元素不仅丰富而且还题材多样,不仅在视觉上较好的体现出来,而且还会在听觉当中实时渗透。针对动画短片《桃花源记》,除了对传统元素等多类型的视觉艺术元素,如大写意、剪纸、皮影戏及水墨画等,给予有效、综合化运用外,还将诸多主体有机融合,如人物、画面及声音等,实现音、色、画之间的有机统一与协调。通过对诸多传统乐器的综合运用,如笛子、镲、锣鼓及古筝等,当需具有节奏感时,则运用电子乐,对其予以烘托,另外,还需具有较好的任务配音。对画面而言,音乐对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当剧情与背景音乐相配合时,不仅能激发观众的情感,更能引起情感共鸣,这是《桃花源记》具有比较强悍影响力与感染力的关键所在。由于各种乐器音色特点不同,至此,人们对其则具有差异性的情感体验,比如二胡诠释忧伤等。尽管这些感受可能会存有不科学情形,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乐器音色,这在于长期性的无意识积累。当影片需要展现出丰富的情感时,便需要利用多种乐器,如采用笛子、古筝等乐器以混音形式进行表现,对渔夫追逐小鱼的急转水流相照应;采用古筝颤音对水墨山水拉开时的背景画面予以渲染;采用笙、古筝再现秦朝时的战乱场景;用笛子、镲与锣鼓表现桃花源里儿童与妇女一起嬉戏的喜庆氛围。各种乐器由于音色不同,在情感感染力方面也会具有相应的独特性。整部影片将这一简单化的听觉感应,以一种放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情感不同,则所运用的乐器也就不同,但二者存有对应关系,最终形成审美统一,构建其听视觉的融合氛围,能够带领观众,以亲身姿态,在影片氛围当中予以融入。针对动画的声音效果来讲,其作为整个国内动画产业中急需提升的环节,究其原因,主要因为音效人才的缺乏。《桃花源记》综合应用了传统的各类乐器,激发观众审美体验,在现今流行音乐广泛流行的大背景下,为民族音乐的有效应用,带来了诸多启示。
(一)现代技术与传统艺术元素的完美结合
各种技术的加入,需要为内容的表达提供服务,如若只是单纯性的运用技术,只能将动画演变成固定式的游戏。使用技术,需保证具有统一的影像风格,形成一种和谐的审美感受与体验。《桃花源记》通过运用各种类型的技术,为传统艺术元素营造出更多的新意。(1)有效融合各种传统艺术元素。技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使得传统艺术元素可以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将皮影戏、水墨及各种乐器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各种手法彼此衬托,使听视觉之间达到完美融合,3D技术立体感与皮影剪纸所具有的平面性相比照,而动画中所用到的各种国画元素,又与皮影人物所具有的虚实、飘逸的特点,形成彼此交叉之感,促使各种艺术元素彼此融合,并以一种比较新颖的方式展现出来。(2)随着3D技术的应用,其将传统皮影戏所存在的固定限制,以一种方式打破,皮影人物的表情与动作,运用此方式变得更为流畅与灵活。通过选用各种皮影艺术技巧,对其进行合理性搭配,在动画当中,通过强化人物转身所留下的痕迹,突出动作痕迹,以此来增加视觉效果及冲击力,达到立体感效果。另外,运用皮影艺术在人物处理方面好似薄片般的转身,给观众留下无限遐想与新奇。此种比较大胆的尝试,为整部电影的趣味性增色不少。随着技术的多元化运用,其为影片带来了诸多现代流行元素,例如长镜等,均使得皮影达到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3)CG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水墨画面语言的有效拓展,以一种随意性表现的方式,展现水墨的浓淡虚实。随着全球经济技术的进一步融合,所带来的便是技术层级的日益革新,同时也为本土特色的不断传承与发扬带来诸多有利优势及条件。《桃花源记》在处理细节与背景方面,未能将3D技术所具有的动感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在铺开背景时,存在有些死板的情况,特别是动画中的远景处理方面,仅体现出“画”,而未能将“动”体现出来。在具体的细节方面,水花具有较长的停顿时间尤其是飞扬时的场景,显得有些生硬,这些均为中国动画产业仍需解决的地方。
(二)思想精神与传统艺术的融合
影片中的韵味,除了人们较为熟知的传统艺术元素外,还有内涵及意蕴的传递,此乃动画能够打动人的地方。中国动画以传统艺术元素为依托,并非单纯性或简单的在听觉与视觉上得以体现,而是将一种审美思想贯穿于整个剧情的始终。传统的艺术元素,其中的文化韵味,使得传统艺术元素更加具有内在美,比如原著《桃花源记》的广泛流传,便给桃花以浓重优雅的美感体验。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当中,有着诸多优秀的哲学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对自然的亲和及安贫乐道的精神等,均能够营造出一种具有深厚价值的美学思想。《桃花源记》对于原著的改变,便是其中的一个成功之处,在故事的结尾部分,渔人将一枚桃核藏于桃花源中,最终成长成一颗粗壮的核桃树。此时所呈现出的桃花,为当时黑暗的现实世界带来了些许光明,与此同时,还能够将作者所要展现出的桃花源的原始形态予以真实呈现。追求动画的本土化气息,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性的艺术风格,而各种文化气息及艺术类型的彼此熏陶及融合,乃是个性形成的关键。因此,在动画设计过程中,应具有专属的造型风格。
总而言之,在动画《桃花源记》当中,人们感知到了中国动画题材当中所应具有的基础性的本土化元素,这在较大程度上,得益于传统艺术元素的合理化运用。动画电影并无相对固定的风格,只要细致制作,故事内容丰富,便会具有专属市场。因此,没必要固定动画电影的专属风格,只要使其能够更好的展示内容自我,形成艺术韵味与条件,便可将其内在价值最大化发挥。
[1]张维刚,竞文娟. 国产动画吹入三维中国风——以《夏》和《桃花源记》为例[J].文学界(理论版),2011(2):208-209.
[2]陈晨. 三维水墨动画《桃花源记》的艺术风格分析[J].电视研究,2014(8):50-52.
[3]徐霁. 水墨和皮影艺术在《桃花源记》中的完美展现[J].时代文学月刊,2010(8):238-239.
[4]罗婷.“中国味”动画——对《桃花源记》的思考[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2):67-68.
[5]王筱萌.数字时代对现代中国艺术设计的影响——中国动画设计的数字化[J].艺术科技,2013(7):380.
Based on the"Peach Blossom Spring"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Traditional Art Elements in the Animation Application
LIU Cui-cui,XIA Guo-bin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The localization of animation creation and the debate between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are still in progress. The Chinese animation industry is lacking in the localization style. With the success of the animation "Peach Blossom Spring", it has pointed out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traditional animation creation, and opened up a new way to bring the inspir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animation native style. The traditional art element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animation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to promote the traditional artistic elements gains new life and vitality, in the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artistic elements which show the charm of the country's animation.
"Peach Blossom Spring"; artistic elements; animation; application
www.artdesign.org.cn
J9;J0-J5
A
1008-2832(2017)03-0073-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