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丽
校园慢行景观系统研究
——以湖北美术学院藏龙岛校区为例
朱亚丽
不同的校园文化会造就不同的校园景观。我校秉持崇德、笃学、敏行、致美的校训加之受楚文化的地域特色影响,在校园的慢行景观系统设计上体现了这些文化内涵,在总体规划原则上吸收了本地文化尊重自然及校训文化中自我约束的特点。具体的实施中应在尊重现有地形地貌、原始生态等情况下,综合考虑了校园生态及人群的需求,不过分强调人的舒适性,损害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在两者间达到平衡;形式语言表达自由、语言质朴。最终营造出静谧、敏感、细致、质朴的总体氛围,呈现出来的精神特征既有本地文化特质的浪漫,又对自然的尊重、感悟。
校园慢行景观系统;设计原则;总体特色形态
很多国内高校景观通过巧妙设计,在时间的沉淀下,产生了独特的校园景观,为人们津津乐道。良好及有特色的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因此作为校园景观之一的慢行系统就应在大的办学理念下来做规划。
高校是一个人口密集度很高的区域,学校的交通不同于只有上下班高峰的城市道路,学生每堂课程之间都是一个高峰期。因此校园的道路使用频率是很高的,交通问题因此更需要细致规划。高校的慢行系统不仅仅只是满足学生的出行;还应满足各种学生户外活动,提高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等所有用路者的交通安全水平,使交通空间更具吸引力,为道路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愉悦的交通环境,使校园生活变得安全、生机勃勃,保证校园不同人群良好的生活、学习、办公空间环境。
在对本校的景观设计调查时,教职工和学生对机动车不合理侵占校园空间、不合理布局导致的破坏景观的行为反应强烈。出行安全、教学环境的控制等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因此师生均表示希望校园特有的文化能通过一些特色景观或校园道路及园林设计来彰显,以活跃校园氛围,凸显出校园景观设计的积极性和迫切性。
1.设计原则
我国历史上官学或书院选址大多在风景优美、山川灵秀的名胜之地,整体采用轴线布局,建筑坐北朝南,虚实空间遵照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构筑物形态以瘦皱漏透为特征,植被形态以端庄、象征君子品德的松柏、梅、兰、竹、菊等为主,植被搭配讲究四时变化,旨在引导学子在自然的熏陶下感悟天道人伦等。因此,我国传统的校园景观设计主体以对称、挺拔等形式强调教育载体的庄重性,以自然风景作为补充,把天地人这三元素的关系有效地统一起来。现代办学在意识形态上有所改进,主要强调学术的创新,其形式特征也有所变化。如轴线组织多选用自由布局形式,植被形态以多层次的植被造景组合为主。
我校的慢行系统设计上,除了三馆这个需要强调教育庄重性的区域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其他区域应尊重地形地貌,顺势而为。在植被形态上选用灵秀、层次丰富的植被组合。同时,传统的书院景观也有很多值得我校设计时借鉴的部分。如在整体的行进路线上合理地安插自然元素,并考虑四时变化;材料的运用上反对土木之奢,提倡俭朴之风,强调实用功能;在传统书院中,虚空间(室外)、连廊(半室外)、建筑(室内)这三个层次构成一个整体的空间格局设计;建筑间的连廊衔接设计,以实现雨不湿足、日不曝首。古代书院通常建筑比较集中,可以采用这种连廊的方式来连接建造。现代学院由于学生的密集度高,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均要求建筑的分散布置,不太可能按照连廊模式来建造,但雨不湿足、日不曝首这个人性化的要求也应努力满足。具体而言,可以选择在需要快速通行的路段,如宿舍、食堂、教室三者间,可以采用抬高路段的道路标高,在有条件的区域架设连廊,不能架设连廊的地方采用植物遮蔽的方式,做到夏季遮阳,冬季透光。
在欧美校园慢行系统中,基本有四个部分,即通行线路、资源区域(点)、环境解说及配套设施。通行线路决定沿途的景观体验,与季节结合紧密;资源区域(点)依靠路线串联起各个活动区域;环境解说强调在环境中安插一些教育功能;配套设施主要指指示设施、服务设施、文教设施。慢行系统通过自身尺度的变化就能形成一个功能多变的活动空间。道路本身的材料及工艺与校园建筑、景观相协调,形成一体化的景观效果,这些也是我们在校园规划时应遵循的原则。
2.总体特色形态
总体特色形态可以理解成景观最后呈现出来的总体风格,不同的校园文化会造就不同的校园景观。我校作为湖北地区的美术高校,应有自身的地域特色及校园文化。
我校崇德、笃学、敏行、致美的校训强调自律,对自己道德、行为的约束以及对学术的追求。在我校的慢行景观系统设计上如何呼应这些文化内涵呢?例如,我校的景观湖是一片保留下来的原生态湖面,湖及周边的生物基本是原生态的生物群落。学校引进一些水生动物后,景观湖更是形成了自身相对独立的生态圈。在慢行系统设计上通用的做法是加大人与水面的互动关系,引领人们围绕湖边休闲活动。但人的行为必然损害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对自身行为的约束也是对其他物种的尊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反而要减少人对这个独立的生态圈的影响,引导人们在圈外活动。综合考虑校园生态及人群的需求,不过分强调人的舒适性而损害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在两者间达到平衡。
“本土文化”是指个人或团体在成长历程中足以影响其知觉、思维、价值观等形成的文化环境。我校作为中部地区的高校受多方地域文化影响,本土文化已不是绝对的本土化,它已逐渐融入到国际化的范围内,可以说它是国际化的基础部分。那么现今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体现本土文化呢?笔者认为在景观表达上本土文化即本土地域特征的表达。我们地域面貌清冷、多变、纤细、湿润。这些面貌反映在我校慢行系统设计上,路线组织应尊重现有地形地貌,原始生态;造型语言以瘦皱漏透为特点;表达自由、语言质朴;最终营造静谧、敏感、细致、质朴的总体氛围,呈现出本地文化浪漫的特质,包含对自然的尊重、感悟。
3.慢行景观系统具体设计分析
校园慢行景观系统包括快速通过型慢行景观系统和逗留型慢行景观系统。
快速通过型慢行景观系统主要是指使用频率高,目的点连接短的慢行道路系统。例如宿舍、教师、食堂三点之间的最短路程;图书馆至宿舍间最短路程等。逗留型慢行景观系统主要指校园绿地为主体以及校园各类建筑附属的停留、休憩空间组合。我校建筑设计完成不久,景观设计还未跟上,导致很多快速通行道路未设计,但学生在日常的使用中已经自行踩踏出一条快速通行系统,我们在设计中可以完全保留这个符合实际情况的快速通行道路。
国外高校大多是街区制,校园慢行系统与街区穿插在一起。在我国目前趋向街区制的大背景下,校园未来拆除围墙街区化后,车辆的流量将会增多,故人车分流尤其显得重要。基于这个大背景,在本校案例分析时考虑本校的地形,建议以硬性指标来做到快速通过道路(宿舍、食堂、教室三者间的连接道路)的人车分流,不能分流的地方架设涵洞,以做到绝对的人车分流。即便街区化不实施,人车分流对于高校来说还是安全的重要保障。在不一定能有专门的自行车专用道路时,至少保证通过道路的连续、贯通。
逗留型慢行景观系统设计是有组织的架构起校园的各种绿地以及各类建筑附属的停留、休憩空间等景观空间。现代高校人们的行为表现出多样化的慢行功能需求:①交通功能:步行与各教学功能片区之间的短距离出行方式,并满足与电瓶车等交通方式之间的连接;②活动功能,主要是各类公共活动、人流聚集,如各类广场;③锻炼与健身功能,如林间步道、绿地自行车道、轮滑、滑板等;④休闲及游赏功能,如校园公园、滨水绿地;⑤商业功能,如校园商业步行街、商业建筑体的联络等;⑥灾难发生时的避难场所。这些慢行功能需求的合理满足是丰富与优化校园景观的关键措施。
我校校园慢行景观系统上,可采取以建筑为中心,围绕建筑物设计前庭后院,用慢行系统将其合理串联起来,把聚集和避难场所设置在三馆周边。值得注意的是,要关注细部的设计,细节决定了景观的品质。
校园的建筑及其虚空间共同组成了校园的面貌。本文试图通过探讨校园慢行系统设计问题,实现慢行交通系统与景观休憩系统的无缝连接,串联起校园各种教学、休闲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最终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
朱亚丽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讲师
[1] 李勇. 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与教育[M]. 长春市: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
[2] 贾育晶.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M]. 北京市: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梁永基. 校园园林绿地设计[M]. 北京市: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 杨永胜,金涛. 现代小时景观设计与营建技术[M]. 北京市:中国城市出版社,2000.
[5] 王浩.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M]. 南京市: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
[6] 胡长龙. 园林规划设计[M]. 北京市: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TU983
A
1009-4016(2017)01-0112-03
高校校园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研究(2014JG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