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路, 王姝力
历史文化乡村旅游公共信息产品调研分析
——以西递古村为例
张路, 王姝力
(大连理工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为了探究信息时代下历史文化乡村旅游中公共信息产品的使用体验和未来发展趋势,文章对历史文化型乡村旅游典型性代表——安徽省黟县西递村旅游景区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观察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了解景区内现有公共信息产品设施建设的不足之处,归纳总结问题点并为今后发展新空间提供建议和思路,以此提高游客满意度、增强观光体验,建立起游客忠诚度,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今后同类型的乡村旅游景区公共信息产品的设计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历史文化乡村旅游;公共信息产品;人机互动方式;旅游体验
历史文化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一种旅游方式,主要依托保存相对完好的传统古建筑,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传统社会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带给游客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旅游景区中公共信息产品为人们提供最直接的服务,助力于游客信息的获取和交换,在旅游中发挥着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纽带作用。大数据时代下,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信息的传递在景区公共信息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明显,公共信息产品的人机互动方式将更具有创新性和多样性。因此,对于历史文化型乡村旅游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来说,如何开发及管理景区的公共信息产品以提高游客满意度、增强旅游体验,是学者们值得探讨和深思的问题。
在我国积极开展智慧旅游建设、推进历史文化乡村旅游产业转型的背景下,创造性的研究景区公共信息产品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笔者以安徽西递村为案例,对景区内公共信息产品的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研究游客的行为模式及情感需求,目的在于能够建立起信息时代下较为完善的景区公共信息产品设计的理论体系,指导同类型乡村旅游中信息产品的建设、发展与完善,为乡村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一个与时俱进的、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
此次调研采用观察访谈法和问卷调研法。其中,观察法采用直接观察法,在西递村内跟随导游的浏览路线观察游客的表情、动作、语言及行为,在设有信息标识的公共设施区域内着重观察游客的以上行为,必要时与之交谈更改的掌握游客心里状态。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在西递景区内设有的餐馆、旅馆、休息区等选取调查对象。正式问卷于2016年8月11至2016年8月15日进行,在景区内随机抽取受测者填写问卷,在发放的200份问卷中共收回167份有效问卷。
首先通过书籍、互联网及大众媒体等方式收集资料,确定调研地点,初步了解此次调研目的地——西递村的村情概貌;然后通过实地调研,走访西递古村,进一步掌握景区内现有的公共信息产品发展现状及游客使用体验;最后,总结该景区内公共信息产品设计问题点,并结合问卷调研数据分析给出相关建议。将从问卷调研和实地调研两个方面对此次调研的结果进行阐述。
(一)问卷调研
1. 游客基本信息综述
被调查者的年龄方面,西递景区往来游客主要集中在16-45岁阶段,游客年轻化趋势明显,大多是学生、老师、专业人士以及技术人员,经济收入稳定,集中在2000-5000之间,生活富有情调,求新求异,日常生活与互联网息息相关,学习能力极强,对旅游景区中优美景色和特色人文感知能力强,参与活动积极性高;游客在出行方式上主要有两种:随团游览(38.6%)和自助游览(61.4%)。随团游览中,西递村作为黄山风景区的附加景点被大多数旅行社捆绑消费,此类游客年龄结构跨度大,平均分布在10-55岁,浏览时间短,游览行程匆忙且路线较为固定;自助出行游客主要来自黄山市区及周边城市,游客构成单一,年轻化趋势明显,集中分布在18-32岁,具有旅游意愿自主性强、游览深度以及旅游时间充裕等特点;旅游动机方面,89.12%的被调查者追求情感体验,包括通过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找到心理归属,超过半数的受测游客希望通过体验当地特色风土人情,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调查游客在西递景区游览时,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导游讲解(74.6%)、导视标志牌(16.5%)以及景点入口二维码(8.9%)。数据表明,游客主要依赖景区内导游提供的讲解服务。由于景区内古巷狭窄拥挤,游客人数偏多且主观随意性大,导游无法面面俱到,导致游客获取信息缺失。在此类情况下,游客会通过景区自身所提供的公共信息产品来辅助获得景点介绍,如阅读古民居建筑入口处的说明标志牌,或扫描景点入口处的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后接受所需信息。受测游客不能满足于景区现有的公共信息产品设施,认为其过于陈旧且使用方式原始不便于信息的接受,使用满意度低,更乐于接受新技术衍生下的智能产品。
2. 游客体验度综述
通过对西递村被调查者的游客期望、游客体验以及游客满意做配对分析,得出目前对于西递景区内旅游公共信息产品,游客期望和游客体验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公共信息产品中,对旅游中浏览景点深层次文化内涵的信息传递匮乏、表现形式的单一,以及各景点间导向信息的不连贯所造成的游客浏览行程的偏差以及地图信息量少、呈现不全面,这些均对受测者的满意度产生一定影响,还需要足够的改善。此外,分析结果表明游客体验对游客满意积极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影响游客后续行为。游客体验度高,游客的重游行为以及推荐意愿就越强,反之,不良的旅游体验降低游客满意度,不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地调研
1. 视觉设计缺乏地域性
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不同的历史文化村,所保护和发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脉络也不尽相同,公共设施的地域性设计原则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国内旅游景区公共设施设计的雷同化现象日趋严重,设计方式模式化,地域特色模糊。在实地调研中,笔者发现,西递古村的公共信息产品,如导视标志牌,在造型形式、装饰纹样以及色彩搭配等方面与笔者调研的其他古村落相似,相同的功能需求配上仿古建筑符号的外形,游客在景区中虽然能感受到历史文化型村落与其他类型乡村旅游空间不同的环境氛围,却无法清楚的辨析不同的历史文化村独特的资源特色,即便同为古徽州文化代表的西递村与宏村,也有各自的文化传承,前者官文化,后者商文化,这些都无法从景区现有的公共信息产品的视觉设计上很好的展现出来。
2. 标识系统导向性弱
西递村内可游览古徽州建筑众多,99条高墙深巷,使游客如置身迷宫,且每个现有已开放的古居民建筑分布散落,仅靠景区入口处设立的景区总导览图以及游览过程中简易导视牌,游客无法准确了解当前浏览情况。景区的游览路线为折返式,分支较多,对于每个景点当前位置的注明以及所有其他景点的位置分布是西递景区公共信息产品所要展现的关键要素。在调研中,观察到因标识指示信息不明确而偏离最佳游览路线的游客,他们多次往返已浏览过的区域,或者误入无可游览景点的分支古巷,浪费大量游览时间,降低游客满意度,产生不良的旅游体验。此外,公共信息产品良好的导向性能够加强人们对该地区连贯的记忆,使之更有效地为游客的浏览路线起到明确的指引作用。
3. 信息设施互动性不足
景区内公共信息产品良好的互动性能提高游客积极参与,促进游客的体验、信息的获取及强化自身的场所。通过调研发现,西递景区公共信息产品现有的人机互动方式为通过微信扫描各游览景点入口处的二维码,获取对该景点的文字介绍及语音讲解。该方式虽然可以很好与游客自有信息终端——智能手机结合,不足之处在于,每浏览一处新的景点,则需重新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如遇到网络信号延迟及薄弱地带,游客便无法获取信息,不仅缺乏人性化、趣味化设计,也给游客造成不便。对于全国各大景区已经普遍使用的微信扫码互动方式,也显得缺乏新意。西递古村文化底蕴浓厚,单从文字介绍以及语音播报方式传递信息,游客虽然能够获取相关的历史文化,但也只是机械式对文字的记忆,没有良好的互动体验,不能参与其中,依旧无法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依据本次以西递古村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型乡村旅游的调研结果,针对未来此类型公共信息产品的再设计提出建议如下:
(一)视觉设计要呈现地域性
公共信息产品的视觉设计要传达出其所在地区特有的历史气息及文脉特性,不仅对其设计要素,如造型、色彩以及材料加以考虑,还需探究其特殊的地域环境和人文需求。识别度高且特色明显的景区公共信息产品不仅能够帮助游客快速有效的完成浏览行为,而且可以为景区整体的地域性增分添彩。通过对独特的地域文化的"凝结",提炼出能够代表各自地域特征、适用于公共信息产品设计的视觉符号至关重要。
(二)加强公共信息产品的使用体验
良好的景区公共信息产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产品设计要达到“可用性”和“体验性”双重标准。不但方便游客的观光行为、促进人于环境双向交流,并且能为游客营造轻松、安全和趣味性的观光环境。旅游业作为一种融合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资源密集型系统产业,信息的有效流通和传递是其生命力的来源。信息时代的旅游产业,不仅局限于对于游客物质需求的满足,在于提供给游客非物质层面上的体验感受。随着设计理念的发展,人们开始将对产品本身的关注更多的转向了对服务的关注,通过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来提升服务的易用性、满意度以及忠诚度。探讨景区公共信息产品的互动方式,打破传统、单一及静态的展示方式,提升现有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延长游客的浏览时间,提高游客的忠诚度从而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探索景区信息传递新模式
随着新的信息交互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物联网技术的使用和普及,旅游信息化建设呈现智能化、应用多样化发展趋势,旅游景区中信息的传递方式也将更具有创新性和多样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提供了信息接收新载体。因此,探索个人信息终端设备与公共信息产品之间更多的数据互通方式,促使景区服务形式和消费内容不断创新,开创新型特色旅游模式,推动传统旅游方式向现代智慧旅游转型。
[1]袁元.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现状分析与探究[J] . 美与时代,2014(4):70-72.
[2]谢晨烨.基于互动理念的历史街区公共设施设计研究[D] .无锡:江南大学,2014.
[3]陈欣.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公共设施的设计研究[D]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
[4]卞嫄,胡巍.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03-105.
[5]冯道刚.江南水乡古镇空间形态与行为的互动性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6,20(4):24-26.
Park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Based on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mands of Modern Urban Residents
ZHANG Lu, WANG Shu-l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Fine Art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To explore the user experience of public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in the rural tourism, the paper had carried out th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in 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Xidi which is as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ural tourism. Through the methods of observations and questionnaires and observing,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and issues of public information facilities within the scenic area,and then explore the new development space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on the design of the same kind of rural tourism public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in order to improve tourist satisfaction, strengthen the tourism experience, establishing tourist loyalty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Last, this paper will have reference value o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 products in the same types of rural tourism in the futur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ural tourism; public information product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ravel experience
www.artdesign.org.cn
F59; G20
A
1008-2832(2017)03-0063-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76008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