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 马骁骅
基于地域资源优势的高校陶艺课程教学探究
张文娟 马骁骅
随着现代陶艺的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陶艺的美育作用,众多综合类院校和地方高校相继开设了陶艺课程。我校作为地方高校之一,也依据自身特色开设了该课程。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不断尝试和探索。本文分析了我校开设陶艺课程的地域资源优势,对课程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高校开展陶艺课程应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办学层次、专业方向,充分利用已有的艺术资源、扬长避短,才能使陶艺课程教学开展的有声有色。
文化资源;陶艺课程;实践;教学
国内高等学校陶艺教育最早是20世纪50-60年代景德镇陶瓷学院和中央美院开设的陶瓷专业。自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现代陶艺在中国的兴起,全国美术院校也陆续设立了陶艺专业的系或工作室,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陶艺教学体系。21世纪以来,陶艺成为各艺术院校迅速发展的学科,开始出现在众多综合性院校、地方院校的艺术系教学中。在这类学校中陶艺并不是作为系统的专业方向出现的,而是作为艺术学的一门选修课或必修课,旨在普及陶瓷文化,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我校作为地方性综合院校,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也开设了陶艺课程。然而该课程的开设并不能随波逐流。由于陶艺范围非常广泛,普通高校所开设的陶艺课时较短,不可能沿用专业陶艺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应立足本土地域文化优势,探索适合本校的培养目标,体现自身特色的陶艺教学方式。本文以邯郸学院陶艺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陶艺课程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以供相关院校类似课程教学参考和交流。
地域文化资源不仅仅是地方文化的凝聚,更是一种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资源。在陶艺教学中,应把地方文化、传统资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打造特色实践教学,并从根本上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我校是地方性高校,地处河北邯郸,是北方瓷区之一,也是磁州窑文化的所在地。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具有极为鲜明的民窑特色,自北齐创烧一直到今天仍在烧造,从未间断,在陶瓷史上是个非常重要的窑口。磁州窑产品种类繁多,并以施化妆土为基本特征,将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陶瓷工艺相结合,创造了新的艺术,开拓了古代陶瓷美学新境界。时至今日,磁州窑陶瓷艺术依然在世界文化界、工艺美术界享有盛誉。近年来,邯郸这一陶瓷产区虽不及河北唐山、江西景德镇、山东淄博、广东佛山等地发展迅速,但是以磁州窑文化为代表的邯郸陶瓷一直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依旧是地方文化产业的有力支撑。基于这一地域文化资源优势,2008年,邯郸学院艺术学院开设了陶艺课程,这对于我校创建地方名校,培养应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陶艺课程是以陶泥为基本材料,陶泥具有灵活的可塑性,可以通过技巧的运用产生丰富的艺术效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较好载体;另一方面,这一课程的开设也是适应地方教育改革,培养应用性、实用性人才的需要。丰富的磁州窑文化底蕴为陶艺教学提供了优厚的艺术资源,而作为陶瓷产地,当地的大青土、大缸泥、以及矿石为教学材料的购买提供很多便利,是陶艺教学坚实的物质资源。众多的陶瓷厂家和从业人员也为陶艺教学提供了实习场地和技术支持。诸多地域文化优势,使我校陶艺课程在教学中注重挖掘当地材料资源,发挥地方材质优势,节约教学成本,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
陶艺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融汇了造型、装饰、材料、科技等多种审美语言。陶艺的表现力也很丰富,可以承载雕塑、绘画、环境、装置等多种形式。在专业院校开设的陶艺课程分类很细致,在地方高校,陶艺课程受到课时限制,只能根据培养目标有目的地开展课程教学。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授课方式是一门课程设置的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要注意陶艺课程在整体课程设置中的地位,教师的实际情况,以及此课程在自己所在专业中的位置如何,学生的背景有哪些差异,采用哪种既体现公正原则、又体现课程的专业特点。我校陶艺课程设置主要面对的是美术学和艺术设计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但是动手造型的能力较弱,对于陶艺的认识不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本课程有了解并发挥创新能力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逐步引导学生熟悉陶瓷原料的基本性能,掌握陶瓷基本成型技法等,并提倡因材施教,及时发现学生个人的特点,培养学生利用自身优势,训练学生的创作能力。
陶艺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理论知识的储备,讲述的内容主要围绕陶艺的基础知识,介绍陶艺的艺术特征、材料特点,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陶瓷和现代陶艺的发展及现状,学会欣赏作品的美感和了解作品的形式,加深对陶艺这一艺术形式的了解;其次,学习陶艺基本成型技法,如手捏成型、泥片成型、泥条成型等,使学生熟悉陶瓷材料语言特性,并能独立完成简单的陶艺制作;第三方面,传统工艺的学习与创新,让学生学习陶艺的装饰方法,着重突出磁州窑装饰技法的学习;第四方面,综合运用所学成型方法与装饰,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进行作品创作。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专业有所侧重。美术学专业学生要针对其师范专业的特性着重陶艺知识以及陶艺造型技能的训练,以适应将来就业后中小学陶艺课程教学需要;而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或空间方向则侧重利用陶瓷的特性,发挥创新性,鼓励创作形式的多样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校在陶艺课程教学上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在近几年的教学中,陶艺课程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校内工作室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开展陶艺社团、举办陶艺作品交流展,邀请陶艺家进校讲座等方式作为教学的有益补充,营造陶艺文化氛围,并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促进教学成果向市场转化。
3.1 发挥校内工作室的功效
陶艺的制作有着很强的工艺性和程序性,从泥料的选择、成型,到施釉,最后烧成,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定的规则。陶艺实训工作室的建立,满足了基本陶艺教学的要求,也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陶艺制作的整个过程。校内的工作室承担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引导、示范、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即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用正确的方法学习陶艺,激发学生陶艺创作的兴趣。教师的示范让学生熟悉操作要领,掌握基本技能。采取分组合作,师生互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交往能力,体现学生的个体价值和主体性创造意识。此外利用多媒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对陶瓷的发展历史、艺术流派、成型、装饰方法等知识做详细的讲授。学生在工作室进行实践练习,熟悉陶瓷材料特性,掌握陶艺基本成型与装饰方法,使他们体会到陶艺制作所面临的工艺条件限制,为后续的造型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仅有课上的教学与实践还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学校工作室还应全面开放,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发挥自己的个性。
工作室还承担了陶艺社团的活动。陶艺社团是针对爱好陶艺的学生成立的陶艺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课程结束后学生依然可以利用工作室的设备和条件进行陶艺制作,通常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阶段会制定一个主题。比如,生肖礼品瓷,杯子或是花插等等,浓厚的氛围也推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图1为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采用绿彩装饰方法制作的生肖礼品瓷,。
3.2 建立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
与当地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有效手段,不仅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陶艺实践中,也可以体会到企业的需求。实践基地有为学院培养学生的任务。我校与生产磁州窑陶瓷的大家陶艺有限公司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为学生学习传统磁州窑工艺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场所。学生在这里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一堆看似普通的泥土,如何成为泥坯,又经过火的历练到最后成为展厅精美的陶艺品。车间内琳琅满目的陶瓷产品,规模化的生产设备,工人师傅们熟练的拉坯技术,批量化注浆、滚压成型、蘸釉、浇釉、装窑烧制等工序,都使学生大开眼界。厂区磁州窑文化艺术馆的不同时代艺术品以及现当代艺术家创作的作品,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学生们在这里亲自体验了产品的生产过程,学习了磁州窑传统技法,如白地剔刻,白地黑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创作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陶艺作品。短短的实践不足以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创作能力与熟练的技术工艺,但为培养学生们对磁州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让学生们了解到磁州窑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同时初步实现了设计理念与实际生产的结合。
3.3 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促进教学成果市场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的文化特色。河北邯郸是历史文化名城,千年的文明史形成了赵文化、梦文化、邺都文化、石窟文化、磁山文化、磁州窑文化、陪都文化、太极文化、成语典故文化、近代革命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这些地方文化不仅为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空间和契机,也是陶艺课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陶艺课程教学中,也十分注重与地方文化的结合,开展了多个主题性实践教学。比如在创作阶段让学生以太极文化为主题进行作品创作,围绕 “为鸡泽而设计”的活动,学生设计制作了多个陶艺品,其中能体现鸡泽毛遂文化的陶艺杯,脱颖而出(图2)。除此之外,让学生积极参与以陶艺工作室为依托开发陶瓷旅游纪念品的课题,带领学生考察了邯郸市陶瓷店面、邯郸旅游市场、邯郸博物馆、馆陶黑陶生产工艺、彭城、磁县等地,了解目前邯郸旅游纪念品的销售以及陶瓷产品的重要种类与受欢迎度,找出市场空缺,制定方案,进行一系列陶瓷品设计。学生设计制作了羊年生肖瓷、为响堂山石窟景区设计制作了小型摆件《佛像》香插等产品,有不少好的设计直接为学校或企业采用,促进了教学成果的市场化。高校也应为学生陶艺课程与市场自荐搭起沟通的桥梁,把市场上的各种信息反馈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市场的需求。我校也通过开展周末“跳蚤市场”,为学生作品搭建市场,倍增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自信心。
我校陶艺课程教学在几年的努力中,为传承磁州窑文化、创新陶艺发展尽了微薄之力,并与地方文化产业相结合,间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符合地方院校培养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诸如生源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基础能力较为薄弱,而课程时间安排有限,较难完成具有高水平高创新性的作品,陶艺课程的教学还需在实践与探索中进行完善,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地方高校开展陶艺课程应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办学层次、专业方向,充分利用已有的艺术资源,扬长避短,才能使陶艺课程教学开展的有声有色。
本文系2016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区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美术课程教学的研究——以磁州窑文化为例”(编号:SZ16205)阶段性成果。
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组.中国艺术教育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熊青珍.地方高校开展陶艺实践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江苏陶瓷,2009,42(5):25-26
3.黄振伟.地域文化特色与现代陶艺教学[J].美术大观,2009(8):176-177
张文娟 邯郸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马骁骅 邯郸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