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华,刘曌(通信作者),宁小雨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高校校园文化在景观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林崇华,刘曌(通信作者),宁小雨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增加,对高校的育人目标也有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于如何进行高校景观建设这一现实问题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而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分为社会化和开放化,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开始实施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各高校间除了在办学的投入、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办学效益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校园环境的重要性。如何让校园景观在面对崭新的校舍时,更好地建设为具有文化景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景观环境,成为各大高校的建设目标。
高校校园;景观环境;校园文化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大学既是高等教育的载体和人才培养的摇篮,同时也是校园历史文化的沉淀和结晶,大学就像是一位从远古悠远的时空里走来的一位神秘老人,摇曳着双臂向世人宣召知识的博大精深。我国古代的“大学”是官学中的最高学府,由于古代官学受到当时的礼教、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制约,官学校园的景观等级制度非常严格。与之相反的私塾受到庄子返璞归真思想的影响,从选址上具有禅林的特色。如白鹿洞书院就选址在具有林泉之胜的庐山五老峰下;宋四大书院之一稽山书院以及象山书院亦是如此。而在中国近代史上众多的大学校园受到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影响,多采用古典园林的方式,并选址在自然风景秀丽的地方。在解放后建国初期我国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主要是以模仿前苏联的模式为主,缺乏人性化设计和对校园意境美的体现。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教育目标作出相应调整,加上对人才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也随之纷纷改变教学模式。如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面积的增长、新老校址的变迁等应对措施。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高校的教育是由教育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三部分构成。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首任校长乔丹·大卫就曾说过,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的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当今我国高校开始实施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教育的主旋律分为社会化和开放化。各高校间除了在办学投入、办学特色、办学质量、效益之间进行竞争,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校园环境的重要性。我们是否会想到,这些新校址和经历过时间洗礼的老旧校园相比,是否缺少本应属于校园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同时减弱了校园景观本该具有的教育功能。
(二)高校景观环境的概述
高校景观是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所组成的有生命的基础建设,具有观赏、文化、历史、生态等价值的空间体系的结合。作为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校园景观中的建筑、小品和无形的校园文化、历史等精神相融合,校园环境如何更好的服务于高等教育这一大局,让每一位学子在身临其境的时候给予其以充足、健康的精神营养与心灵启迪,真正的成为学生人生态度与学生精神品格的塑造园。
(三)我国高校人文景观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的绿化率相对较低,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高校校园景观无疑成为除了公园、街道之外的一大公共绿地,因此高校校门以及围墙就成为城市街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校园景观不仅服务于校内师生,还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所,所以我国高校景观对于城市景观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但由于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和成本的限制,一般我国的高校老校址大多设于城市中心地带,而新校区的建立大都为周边地带。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我国高校从最初以宗教神学为高校精神,而演变成具有自然科学的大学精神。现今的大学精神过于追求知识、技术、科学,如在新校区的校园环境中过于追求西方式的大尺度、大轴线等,忽视了对高校人文精神的追求,同时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校自身是一个充满了学术气息与文化底蕴的场所,不同的高校都具有独特的校园景观环境,每所高校都承载着不同的人文历史的发展,体现着学校的学科和专业特色,还反映出学校的教育理念及文化理念。当今我们需要面临的高校环境设计是,如何通过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潜移默化地把高校的人文历史、教育理念以及专业特色,通过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的方式传递给莘莘学子,让师生们从中体会到归属感和使命感,同时满足精神的需求,避免在新老校址的变更、大规模的扩建、改建、新建的浪潮中,丧失高校的育人理念及高校文化的传承。应在校园环境中合理地设计建筑景观、植物景观、水体景观以及公共设施、景观小品等,形成良好的景观形象。通过设计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同时提高使用者的工作、学习效率。
校园文化景观,它不是静止不变的历史遗产,而是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变化的。校园文化景观保护必须与发展相协调,孤立地保护校园文化景观已无法存在。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意识形态是它的办学理念,而彰显出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就是景观设计。校园历史的见证和记忆体现在文化景观上,一般是通过文字和雕塑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哈佛大学的校训“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 and Aristotle ,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简写为 “AERITAS”(真理),它不仅刻在了哈佛的校徽上,还刻在了哈佛的底座上面来传达学校的理念。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史学家克罗齐曾说过,“历史是从生活出发的,并且是归结到生活的;是从实际出发的,并归结到实在的。因此历史就是现代史,是当前一直在发展的,而不是流逝的过去。”校园建设发展的宝贵无形资产是校园文化景观,我们需要保护的是校园文化景观的历史价值。在大部分老校区改建的时候会有老的建筑物和废旧小品的存在,在改建文化景观的同时除了要考虑到要将过去式转化为现在时,还要注重对过去式的文化价值的延续性和传递性。而在当今的文化景观设计中,由于建立新校址的时间短,在规划设计中过于追求西式景观,很容易在投放使用的时候出现校园空间尺度偏大、大广场、大轴线,缺乏了新老校区文化景观的传递性和延续性,在师生的使用过程中缺乏了人性化,从而失去了校园景观本该带给师生们的亲切、舒适的氛围。各高校除了在教学理念上有差别外,同时不同地区或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也会产生差异,加之语言文字上的歧义,对未来发挥的作用及其重要性,现在还未被完全认知,应着力提倡保护与传承校园文化景观的精神。
(一)增添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促进学子交流学习
在学生受教育中除了来自课堂、图书馆、实验室获得知识外,很大程度上是由高校校园的整体环境潜移默化地在影响学生。高校校园文化景观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通过校园中建筑景观、植物景观、水体景观以及公共设施、景观小品等信息载体可以接受到学校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信息。所以高校的教育是由教育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三部分构成。高校校园文化景观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指的是德育环境的引导功能、物质环境的陶冶功能以及文化环境的塑造功能。高校校园景观对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吸收和积累有着促进的作用。文化景观在校园内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让置身其中的莘莘学子陶冶了情操、坚定了理想,促进了他们的健康发展,丰富了师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特别是直观的、形象的自然形态和生动的艺术形式,可以丰富大学生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深层认识,能加深和完善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对科学、人文进行探索性的思维体验,培养大学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直觉能力。
(二)传承高校独特精神文化,塑造高校独特环境魅力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在增加,对高校的育人目标也有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于高校景观的建设这一现实问题也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现今我国高校开始实施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各高校间除了在办学的投入、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办学效益之间进行竞争,也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校园环境的重要性。在我国经典名著四书之一的《礼记·大学》中阐述了何为大学以及大学精神的:“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高校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体现。高校精神是伴随着每一个特殊时代历史的发展而来,也体现了整体发展的连续性。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应进行合理的定位,在满足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的同时,着力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校不应过于追求潮流,应有自身的意志主流,而这个独立的思想意志就源自于高校在发展中传承下来的高校精神。
不同的高校都赋予了其本身不同的高校精神,然而高校精神是随着历史的变革所产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逐渐演变成大学精神。关注于时代感,着力于反思和超越,注重创造,在校园文化中体现了大学精神,而大学精神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校园文化建设要让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文化景观的作用下达到熏陶和培养学生的目的,从而实现文化传承,通过大学精神的持续发展来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
(三)熏陶学子审美情感,体现高校人文关怀
现如今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趋势是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追求,社会的主体者是人,一切的规划与建设的标准都应是以人为出发点来考量的。校园景观的设计更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要在设计中尊重和关心人的宗旨上体现出人是主体者以及人与环境可产生的互动关系。不同的校园文化不同,受到它的地理位置、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办学特色等影响设计出适应于师生的行为特征以及环境心理的多样化生活需要,让师生在此可以进行学术交流、交往、娱乐、休憩等活动。就像走进学府油然而生振奋人心的情绪是高校无形的文化精神与有形的景观结合的产物。如武汉大学的东湖之滨、北京大学的湖光塔影等,在校园中的莘莘学子很容易感受到学习的氛围并激发对母校的热爱。我国散文理论家余树森先生曾在《爬坡》一文中描述他初入北大校园时的感受:“古色古香的西校门,湖光塔影的未名湖,静中弥漫着浓烈的书卷气息——醺醺地摇荡着我——徜徉在此读书,作文,终了一生,吾愿足矣!”现在大多数的新校区都是简单的建筑加绿化,而不是从“建筑加园林”的角度来考虑,我国古代的书院大都建在依山傍水之处,“借山水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让使用者感受到浓烈的学习气氛外还能感受到环境所带来的舒适感,再加上不同高校的精神不同,所以高校校园的景观首先应该是熏陶学子的审美情感。
当今,我国的高校教育已从课堂延伸到了室外教育,而高校景观就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其设计中要考虑到高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特色、人文思想、校风校训、历史文化等因素,需要融会贯通的设计手法来物化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让师生往返于校园间体会到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品味文化、感悟历史,从而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出审美情感。比如结合了文化先驱的北师大珠海分校的鲁迅画像上写着“北师大的教师,中国人的教师”;李大钊的画像上写着“北师大的教师,他们影响了中国”;梁启超的画像上则写“北师大的教师,他们改变了我们的思想”等,此处的景观设计起到了非常深刻的文化启示作用,师生们都能潜移默化的感受到校园文化,从而感悟历史悠然而生的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如何通过校园文化与高校景观环境相结合,使学生们陶冶情操、增添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促进学子交流学习、从而增加师生的审美情趣和感性认识世界的能力等都是高校文化景观需要努力的方向,它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是不可代替的。
高校景观的环境与学校的整体形象和教育质量息息相关。《礼记·大学》中所记载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以及“孟母三迁”的故事都反映了环境对人所具有的重要影响。高校景观物质文化层面的建设在校园景观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基础性的,在校园文化景观中它所提供给学生的是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信息,文化景观不仅是高等教育的物质载体,同时更是高层次的便于思考、探索的安全环境,高校的景观教育是不可被课本知识所代替的。■
[1]韩薇.牛津深呼吸[M].台北:大地出版社,2002.
[2]赵纪军.大学校园空间连续体验的塑造——关于清华大学若干新建校园空间环境的调研[J].新建筑,2002(02):56-58.
[3]徐文辉.室外“书房空间”的营造——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图书馆周边绿地的设计[J].中国园林,2008(06):39-44.
[4]《礼记·大学》
[5]姜永杰.论学校物质文化[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6]叶徐夫.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6.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the Campus Culture in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N Chong-hua, LIU Zhao(Corresponding Author),NING Xiao-yu
(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 )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society, the increase of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talent in our country and educational target with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about the reality of university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problems has taken a different approach.And melod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s divided into social and open,and at the same time our country began to implement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between universities in addition to the educational investment, school characteristics,the competition between quality and managerial benefit, also more and more clear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campus environment.How to make the campus landscape, in the face of the new school buildings better construction as the cultural landscap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ampus landscap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targe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ampus;landscape environment;campus culture
J01;TU982
A
1008-2832(2017)09-0067-03
检 索 :www.artdesig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