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慧
摘 要: 在当前中国整体趋势下,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教育越来越重视。经过几年的发展,中职教育体系越来越完整,特别是对于当代中职教育来说,中职思想教育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而且越来越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这对于当代的德育教育是一个不错的里程碑,面向公众征求意见的德育教育方案不只具有学术性,更代表着广大社会群众对于中职教育的看法。
关键词: 教育激励 全方位教育激励 德育主题
毋庸置疑,激励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换句话说,有效的激励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能够让激励使用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但是,过激的激励教育则会让学生失去信心,从而达到相反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合理地使用激励方法,达到最终想要的结果。
1.教育激励的基本功能
我们可以把教育激励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分别是导向功能、动力功能、强化功能和调节功能四个功能,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首先,就是教育的导向功能,顾名思义,教育的导向功能就是教育者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也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激励充当着风向标的作用,为学生在迷茫的时候指明方向。就像在黑暗中航行遇到的灯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其次,就是动力功能,就是将学生身上的压力转化成动力,能够帮助学生把遇到的消极情绪转化成为动力,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新的挑战中。再次,就是强化功能,简而言之,就是帮助学生增强信心,从而更激励学生积极前进,有助于学生思想情绪的缓解。最后,就是激励的调节作用,调节作用就是帮助学生调节遇到的困难产生的心理落差,从而更积极地面对挑战,而且是学生人际关系的一种调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融洽地相处和工作。
2.在中职德育主题中实施教育激励
国家对于中职教育的实施方案规定,中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思想素质高、热爱祖国的好学生,遵纪守法,能够为建设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是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够有一个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知识型人才。
首先,教師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发挥良好的先锋作用。在教师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我相信学生的素质应该都会有所提高,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老师都做不到的道德素质,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学生做到呢?这也是对目前中国中职教育的一个反思。只有老师的职业道德高尚而且有着个人的独特魅力,才有理由要求学生达到新的标准。不可否认,表率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其次,就是规矩作用。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以成方圆。在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也是一样的,只有给学生一个标准,他们才知道应该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每个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是不一样的,举例来说,医生以救人为天职,会计要廉洁自律,不贪污,教师则是以传授知识为天职。所以,应该让学生意识到不同职业的职业道德不一样。就像同仁堂的金字招牌一直屹立不倒一样,这其实也是一种职业道德规范的表现。学生要学会规范自己的职业道德,为以后工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最后,就是榜样作用。就像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一样,只有一个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够让人们积极地向着模范前进。就像孔子说的,见贤思齐焉,就是发挥模范先进作用。其是一种有效的提升职业道德的方法。同样,在中职教育中,要在学生中间寻找榜样,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可实现的感觉,不然,榜样太远,会让学生产生不真实感。
3.充分发掘校园文化的教育激励功能
3.1老师要善于交流沟通,用真情实感激励学生。
大多数中职生都是中考中的失败者,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更大,由于长期在学习上处于劣势状态,中职学生更需要老师的鼓励,更需要老师花时间走进学生的内心,给他们鼓励,让学生感觉到真正的温暖和真诚。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走出阴影,更加自信,更加乐观,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3.2实施班级事务分解承包,提升学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师不仅仅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真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才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学会如何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平时就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冷静处理,让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3.3创建激励性班级文化环境。
让学生树立集体意识,不仅是目前在学校的班级意识,更是以后学生工作的集体意识。只有良好的集体意识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学生运用自己的头脑中的想法,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打造专属于自己的班级文化,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举例来说,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表扬那些做得好的学生,也就是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让学生设计班级文化建设内容,提高学生面对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教育激励中能够实现的目标,我相信在老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有助于实现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邓红君.农村中职学校激励德育的实践和研究[J].成功(教育版),2012(12):238-239.
[2]梁锐标.体验成功发现自我——中学德育实践探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1):30-31,127.
[3]王球云.浅析高校典范教育在德育实践育人中的实效性[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7):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