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呈
2016年12月15日,两江新区管委会。
刚接待了外省参观的团队,两江新区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又迎来一批媒体记者。
两江新区科创局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胡定法向媒体记者介绍完平台的相关情况后,记者中有人说:“今天安排的520会议室还挺有意思的,不是谐音‘我爱你么?”
“我们平台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银行和政府之间,本来就是天作之合嘛。”胡定法笑着说。
话音刚落,大家都笑了。
愁融资
2013年下半年,段文彬的头发慢慢花白了。
外人不解,正值壮年,事业处于上升期,段文彬在愁啥?要知道,他带领的重庆微标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积累,刚拿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投标许可。
然而,“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拿到许可时,段文彬手上只有80多万元钱。
“即便给我们2000万元的业务,我们都不敢接,因为要缴纳10%的投标保证金,可我们连200万元的保证金都拿不出来。”段文彬苦笑。
段文彬开始往各个银行跑,准备贷款500万元。但钱没贷到一分,闭门羹却吃了不少。
眼看离投标的截止日期越来越近,可贷款仍没有着落,段文彬怎能不愁。
2013年底,段文彬踏进了两江新区管委会的办公楼。
“我们公司的前景真的很好,但融资太难,请一定帮帮我们。”
其实,来管委会求助的,远不止重庆微标科技有限公司一家。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升级的最大瓶颈。
但此时,政府也面临一个抉择:还要继续靠政府一己之力,单方面地为企业提供资金么?
“这种做法覆盖面小,也不具备持续性。”胡定法说。
要帮科技企业融资,但怎么帮?
拉外援
2014年1月的一天,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两江分行。
这天,总经理石磊接到一家科技型小企业的贷款申请,他有些动心。
在前不久召开的行会上,董事长和行长发言中的革新意思很明确:现在各个银行的同质化产品很多,大公司的融资渠道多样。能不能另辟蹊径,将目光盯向中小企业,以此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对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做小做零”在新时期不只是社会责任,更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石磊早有耳闻。
科技型公司普遍是轻资产,场地是租的,违约风险相对较高。
“有兴趣,但不敢出手。”思虑再三,石磊还是把这份申请压了下来。
石磊不知道的是,他的担心,正是两江新区深化科技金融改革的突破口。
不久后,两江新区管委会一行人找到了石磊。
“我们能拿出10亿元钱,作为风险基金放在各家银行。”
“贷款项目我们风险共担,一旦出现坏账风险,追偿不了的部分由政府分担40%……”
每句话,都重重地敲在了每个参会的银行高层的心坎上。
“新兴产业发展很迅猛,这么大的蓝海不去挖掘也是很可惜的。”石磊说。
而两江新区主动提出的风险共担机制,正好打消了银行的一大顾虑。
找准痛点,两江新区仅用10亿元的两江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便成功撬动了那座“冰山”。
排风险
2014年4月,两江新区管委会与重庆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式签订科技金融合作协议。
那天,段文彬作为企业家代表,在台上说得很是动情:“2013年,微标因为资金短缺,先后放弃了2300多万元的项目。”
虽然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对试水科技信贷产品仍然有些顾虑,但石磊的担心很快就消除了。
4月下旬,银行拿到了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地税局、社保局等部门对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审核信息。
“从这家公司在市场环境中的表现来看,暂时没有发现违约和信用风险,没有欠税记录……”石磊高兴地说。
原来,两江新区在与银行签订协议后,第一时间设置了两江新区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银行可以“一站式”审查相关企业有关工商、税务等几乎所有的信用信息。
“一站式”的背后,是两江新区打破原有的“信息孤岛”,把原本分散在财政局、产业局、社保局等部门的信用信息统筹到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直观的信用大数据。
“平台上的信息都是动态的,可以随时跟踪其信用和发展情况。”胡定法说。
政府做金融并不专业,而银行做风险评估的信息渠道也有限。
“可双方联手,风险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胡定法说。
造生态
2014年6月的一天,江北区。
重庆东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玉华的办公室。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响起。
“您好,我们是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现在和两江新区管委会共同打造了一个科技信用贷产品,可以给您介绍一下么?”来人推销的金融产品与往常不太一样。
听到“科技信用贷”几个字,李玉华不禁眼前一亮。
原来,为了让更多科技型企业知晓两江新区的这项融资福利,平台上的四家银行、一家担保公司,加上管委会的人,共同组成了一个宣传团队。
“我们公司不在这个区,可以到你们的平台申请贷款么?”两江新区之外的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听到消息后,也跑到两江新区管委会科技创新局来咨询。
2015年,还真有一些企业就冲着这个平台迁入了两江新区。
“能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不同的科技信用贷和担保产品,打造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这是很难得的。要知道,科技型企业是高度专业化的,哪个阶段的融资失败了都是非常致命的。”李玉华感叹道。
截至2016年12月,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已累计为128户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总额超过6亿元。
重庆微标科技有限公司融资成功后,打开了铁路车号识别的全国市场、扩大了长安福特智能生产线的承包范围、机场智能物流的业务也开始做大。
重庆东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在融资成功后,将国家电网的业务从几个省迅速扩大到20多个省。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两江新区,像微标、东电这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还有很多,如今,它们正借助两江新区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启航、腾飞……